游荡

yóu dàng [ you dang]
繁体 遊蕩
注音 一ㄡˊ ㄉㄤ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游荡 yóudàng

(1) 闲荡

在大楼外游荡
loaf about;loiter

(2) 漫游、徘徊、流浪

wander

(3) 游逛

习惯于在那地区游荡
knock around

词语解释

  1. 闲游放荡。

    《诗·陈风·宛丘序》:“《宛丘》,刺 幽公 也,淫荒昬乱,游荡无度焉。”《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俗多游荡,而喜謳歌,略与 牂柯 相类。” 宋 章楶 《水龙吟·柳花》词:“望 章臺 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承 乾隆 六十载太平之盛,人心惯於泰侈,风俗习於游荡,京师其尤甚者。”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莫像 丹朱 的不听话,只喜欢游荡。”

  2. 犹游逛。

    宋 王安石 《车螯》诗之二:“豁然从所如,游荡四海滣。”《水浒传》第九十回:“每每见奸党专权,蒙蔽朝廷,因此无志进取,游荡江湖。”

  3. 浮荡,动荡。

    许地山 《空山灵雨·我想》:“我定睛望着上下游泳的锦鱼;我底回想也随着上下游荡。”

  4. 亦作“ 游宕 ”。游乐放荡。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东光》:“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唐 李绅 《早梅桥》诗:“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 元 张可久 《满庭芳·湖上酸斋索赋》曲:“贪游荡,马嘶緑杨,占断紫云娘。”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雕工》:“然 士元 好酒,终年游宕,不肯轻易出手。”

引证解释

⒈ 闲游放荡。

《诗·陈风·宛丘序》:“《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昬乱,游荡无度焉。”
《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俗多游荡,而喜謳歌,略与牂柯相类。”
宋章楶《水龙吟·柳花》词:“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清龚自珍《西域置行省议》:“承乾隆六十载太平之盛,人心惯於泰侈,风俗习於游荡,京师其尤甚者。”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莫像丹朱的不听话,只喜欢游荡。”

⒉ 犹游逛。

宋王安石《车螯》诗之二:“豁然从所如,游荡四海滣。”
《水浒传》第九十回:“每每见奸党专权,蒙蔽朝廷,因此无志进取,游荡江湖。”

⒊ 浮荡,动荡。

许地山《空山灵雨·我想》:“我定睛望着上下游泳的锦鱼;我底回想也随着上下游荡。”
亦作“游宕”。游乐放荡。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东光》:“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唐李绅《早梅桥》诗:“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
元张可久《满庭芳·湖上酸斋索赋》曲:“贪游荡,马嘶緑杨,占断紫云娘。”
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雕工》:“然士元好酒,终年游宕,不肯轻易出手。”

游荡的国语词典

闲游不务正业。《三国演义.第二八回》:「他若肯习武艺,便是有志之人;今专务游荡,无所不为,老夫所以忧耳!」《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一个妇人家不出闺门,岂有个叫了船在这河内游荡之理!」也作「游荡」。

游荡的网络释义

游荡 (中文词语)

  • 游荡,汉语词汇。
  • 拼音:yóu dàng
  • 释义:1. 闲游放荡。
  • 2. 犹游逛。
  • 游荡造句

    每天放学后,他就和那帮狐朋狗友到处游荡。
    那花朵上的露珠,不是滴水,是空中星,游荡在宇宙中,如同那月亮的泪滴。
    我们常常无所事事地四处游荡,有人陪伴的感觉真好。
    现在,它是游荡在乡村和都市中同盟者的暗语和爱它的人平行颤动的心。
    我和孤独有约。你,他,跟他,还有他,正在细数昨日的事迹,笑语仍在左右游荡,我已经准备去赴孤独的约。
    大海里鱼儿在游荡。
    这里是知识的海洋,让我们自由的游荡。
    这个人一点儿也不务正业,成天在外游荡,靠招摇撞骗过日子。
    我像一个灵魂,游荡在这个世界上。
    他四处游荡,一直过着漂浮不定的生活。
    原来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从来都是不快乐的,他们的快乐象贪玩的小孩,游荡到天光,游荡到天光却还不肯回来。
    游荡着度过一天又一天,冷淡的看着自己,有时苍白,有时黑暗,一颗心随着世间的流失遗落在触摸不到的角落,最终连我自己都遗忘了它。
    等待,仿佛世界已寂静无声,哪怕结果是一场虚无。思念,是游荡在天地间的旅行,将你我的心紧紧相牵。
    天地间,水雾漾漾,一片苍茫。在这泥泞的小路上,依然只我一个人,如同茫茫大海上一叶无舵的扁舟,漫无目的地游荡着。
    寒冬腊月的你都要出去游荡?还是好好呆在家里面吧。
    在街上游荡,让自己的灵魂在网络上漂泊,寻找自己所谓的解脱。
    谁知道但我们在铭记与忘却中穿行,繁华的风景与似真似幻的光线汇成一种孤寂,旧日的欢乐光阴沉淀成一缕青烟,多少日子,我们流淌在贴满伤感文字的空间地带,一个人,敲打着键盘,寂寞地游荡。有时又仿佛一条孤单的鱼,偶尔晃动身躯,让动荡的水波化成文字,等待知音的解读。
    心猿意马、头脑的习性是四处游荡。
    怀揣梦想却凶险未知,医院本是救死扶伤之地,原来它也是孤魂冤鬼游荡之所。
    是寂静而温暖的初夏的下午,人们都在上班,路上只有风中吹落的叶子沙沙地响,明亮得有些晃眼的阳光和我这样习惯游荡的人,手里抱着一盆刚从花店买来的石竹。

    汉字详情

    yóu [you]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YT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EYSD
    四角: 38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

    (2) 同本义

    游,旌旗之流也。——《说文》

    为下国缀旒。——《诗·长发》

    鞶厉游缨,昭其数也。——《左传·桓公十二年》

    (3) 江河的一段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秦风》

    (4) 又如:上游;下游;中游

    (5) 鸟媒,猎人驯养用以招引野鸟的家鸟

    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文选·潘岳·射雉赋》

    (6) 古水名 。淮河下游分支。由今江苏省涟水县、灌南县至连云港市入黄海

    (7) 姓

    动词

    (1) 人或动物在水里浮行或潜泳

    其父善游。——《吕氏春秋·察今》

    子岂遽善游。

    鱼游于沸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游鱼细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2) 流动,不固定

    皆若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游衍(游游衍衍。游荡;游乐;干干停停,拖延时间);游花插趣(游荡作乐);游回磨转(团团转);游行(到处漫游)

    动词

    (1) 遨游;游览;游玩,优游逍遥

    噬肯来遊。——《诗·唐风·有杕之杜》

    遊毋倨。——《礼记·曲礼》。注:“行也。”

    膳饮从于遊。——《礼记·王制》。注:“谓出入上观。”

    厥壤可遊。——《封禅文》。注:“遨也。”

    文王不敢盘于遊用。——《书·无逸》

    同游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余游巴黎。——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游春白相(春游;踏青);游学呈子(报告本人外出,请求保留学籍的呈文);游仙(漫游仙界)

    (3) 结交;交游

    此真吾所愿从游。——《史记·郦生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息交以绝游。——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游艺(外出游学,以文交友);游合(交游聚会);游从(相随同游;交往,特指与长辈交往);游集(从各处来聚集)

    (5) 闲逛,悠闲无所事事 。如:游营撞尸(骂人话。指到处游逛的人);游花浪子(不务正业,一味吃喝嫖赌寻欢作乐的人);游头浪子(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游勇(失去统属的逃散的兵士)

    (6) 行走;飞行;巡行 。如:游营(游行示众);游禽(飞鸟);游骑(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

    (7) 游说;宣扬

    孔子东游。——《列子·汤问》

    (8) 又如:游夫(游说的人);游化(潜移默化;云游教化);游慝(凭借游说从事邪恶活动)

    (9) 孝察,学习

    游于三辅。——《后汉书·张衡传》

    (10) 出访

    劝东游。——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形容词

    虚浮不实 。如:游嘴(游花。油腔滑调,善于狡辩);游文(浮泛的文字);游言(浮夸不实的言论);游财(浮财);游词(浮夸轻薄的言辞);游滑(油滑);游语(戏谑的、挑逗的言辞)

    英文翻译

    to swim; float, drift; wander, roam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宝安腔] ju2 (jiu2) [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东莞腔] jiu2 [台湾四县腔] ju2 [客英字典] j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周平聲開口三等ju/joujĭəu
    dàng [dang]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INR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ENH
    四角: 4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2) 同本义

    荡亡秦之毒螫。——班固《西都赋》

    (3) 动;摇动;震动

    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庄子·庚桑楚》

    天下不能荡也。——《荀子·劝学》

    以荡上心。——《吕氏春秋·季春纪》

    以其休止不荡也。——《淮南子·说山》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波心荡,冷月无声。——宋· 姜夔《扬州慢》

    (4) 又如;荡突(冲撞);荡心(摇荡心神);荡摇(动摇);荡荡悠悠(摇荡、飘流的样子)

    (5) 清除

    荡平塞表。——曹操《表论田畴功》

    (6) 又如:荡风(两广的一种风俗。女婿在未见岳父岳母前,依俗饮一大杯酒。有荡除行路风寒之意);荡除(消灭)

    (7) 毁坏;破坏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杜甫《无家别》

    (8) 又如:荡产(破产,耗尽财产);荡散(消失;毁败);荡灭(毁灭;消灭)

    (9) 诱惑;迷惑 。如:荡心(惑乱心志);荡惑(迷惑)

    (10) 宽恕 。如:荡宥(宽恕;原谅)

    (11) 冲撞;冲杀;触碰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12) 又如:荡突(冲撞。即唐突);荡析(游走离散)

    形容词

    (1) 放纵,放荡

    余心荡。——《左传·庄公四年》

    德荡者其行伪。——《淮南子·俶真》

    吉驭者耆酒,数逋荡。——《汉书·丙吉传》

    古之 狂也肆,今之狂也荡。——《论语·阳货》

    (2) 又如:荡荡(放纵邪僻);荡子(远行在外,流荡不归的男子;游荡放浪,不务正业的男子)

    (3) 平坦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坦荡;荡无高卑(地位平等,没有高低尊卑);荡荡(平坦、宽坦的样子)

    (5) 广阔

    荡荡洪水滔天。——《史记·五帝纪》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论语·泰伯》

    (6) 又如:荡漭(广阔无边貌);荡荡(广大的样子)

    名词

    (1) 浅水湖 。如:黄天荡

    (2) 积水长草的洼地 。如:芦苇荡;荡地;芦花荡;菱荡

    (3) 姓

    英文翻译

    pond, pool; wash away, cleanse

    方言集汇

    ◎ 粤语:dong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