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滞

yān zhì [ yan zhi]
繁体 淹滯
注音 一ㄢ ㄓˋ

词语释义

谓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

拖延;久留。

迟滞;积压。

词语解释

  1. 谓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

    《左传·昭公十四年》:“詰姦慝,举淹滞。” 杜预 注:“淹滞,有才德而未叙者。”《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 苍 德美,即皆擢拜议郎。”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京朝官以上,率二年成资即替,从官郎曹,率以递陞,岁餘不迁者已有淹滞之嘆。”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二:“卿其雅匹,胡为淹滞,尚尔卑栖,谬荷长怀。”

  2. 拖延;久留。

    汉 枚乘 《七发》:“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虽令 扁鹊 治内, 巫咸 治外,尚何及哉!” 唐 孟浩然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诗:“去矣勿淹滞, 巴东 猿夜吟。” 明 闵文振 《涉异志·晏公庙》:“某 新安 人也,溺水死庙下,淹滞庙中,不能归,附庙神求食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勿淹滞,今朝年、月、日、时皆良,即以舆盖送君归。”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杜甫年表》:“是年( 大历 三年)七月 岑参 卸 嘉州 刺史职,东归 江陵 ,道阻,淹滞 戎 泸 间。”

  3. 迟滞;积压。

    《陈书·世祖纪》:“囹圄淹滞,亦或有寃。”《元典章·刑部二·狱具》:“诸州司县但有疑狱不能断决者,毋得淹滞,仰随即申解本路上司。”《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若事涉寃诬,故为淹滞,则降黜本州官吏。”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 云南 土产与 河内 洋货,往往淹滞不能速运。”

引证解释

⒈ 谓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

《左传·昭公十四年》:“詰姦慝,举淹滞。”
杜预注:“淹滞,有才德而未叙者。”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京朝官以上,率二年成资即替,从官郎曹,率以递陞,岁餘不迁者已有淹滞之嘆。”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二:“卿其雅匹,胡为淹滞,尚尔卑栖,谬荷长怀。”

⒉ 拖延;久留。

汉枚乘《七发》:“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虽令扁鹊治内, 巫咸治外,尚何及哉!”
唐孟浩然《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诗:“去矣勿淹滞, 巴东猿夜吟。”
明闵文振《涉异志·晏公庙》:“某新安人也,溺水死庙下,淹滞庙中,不能归,附庙神求食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勿淹滞,今朝年、月、日、时皆良,即以舆盖送君归。”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杜甫年表》:“是年( 大历三年)七月岑参卸嘉州刺史职,东归江陵,道阻,淹滞戎泸间。”

⒊ 迟滞;积压。

《陈书·世祖纪》:“囹圄淹滞,亦或有寃。”
《元典章·刑部二·狱具》:“诸州司县但有疑狱不能断决者,毋得淹滞,仰随即申解本路上司。”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若事涉寃诬,故为淹滞,则降黜本州官吏。”
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云南土产与河内洋货,往往淹滞不能速运。”

淹滞的国语词典

人才埋没未显,陆沉下僚。

淹滞的网络释义

淹滞

  • 淹滞,汉语词汇。
  • 拼音:yān zhì
  • 释义:1、有才德者而久沦下位。2.拖延;久留。3.迟滞;积压。
  • 汉字详情

    yān [yan]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DJ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KLU
    四角: 34116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水,奄声。本义:古水名,即今金沙江的一段) 同本义。在四川省南部。即今金沙江自发源地至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段

    淹水,一曰复水也,出今四川宁远府徼外,合金沙江入江。——《字林》

    英文翻译

    drown; cover with liquid, steep

    方言集汇

    ◎ 粤语:ji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am1 jam5 [海陆丰腔] ram1 [梅县腔] jam3 jam1 [台湾四县腔] jam1 [宝安腔] jam3 [客语拼音字汇] yam1 yam3 [东莞腔] j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央炎鹽B平聲開口三等鹽Bʔĭɛmqiem/yem
    zhì [zhi]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GKH
    五行:
    仓颉: ETJB
    四角: 3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带声。本义:水流不畅)

    (2) 同本义

    滞,凝也。——《说文》

    凡珍异之有滞者。——《周礼·廛人》

    淹回水而凝滞。——《楚辞·涉江》

    流而不滞。——《淮南子·时则训》

    (3) 积压。长期积存,未作处理

    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周礼·泉府》

    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新唐书》

    (4) 又如:滞狱(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滞讼(积压的讼案);滞积(积压);滞货(积压的货物)

    (5) 停止;阻塞;静止

    是故能天运地滞,轮转而无废。——《淮南子·原道训》

    (6) 又如:滞用(停止运用);滞淹(闭塞,不通畅);滞越(阻塞);滞著(阻塞;不能宣泄)

    (7) 郁积

    气不沈滞。——《国语·周语》。注:“积也。”

    得此佳作,终日喜快,滞闷冰释。——宋· 苏轼《与王定国书》

    (8) 又如:滞念(凝结在心中的思念);滞思,滞想(凝聚心头的想念);滞怒(积于心中的愤怒);滞气(郁积之气);滞愤(积愤)

    (9) 凝聚,积聚

    戚戚多滞念,置酒宴所欢。——晋· 陆机《拟青青陵上柏》

    (10) 又如:滞念(心中凝结的思念);滞血(淤积的血液);滞底(凝集)

    (11) 陷入;沉抑

    卿方当富贵,必不容久滞屈。——《南史》

    (12) 又如:滞羽(喻陷于困境不能施展才能的人);滞抑(受压制);滞屈(贤人沉抑,不得升进);滞淹(人沉抑于下而不得升进)

    (13) 暂时停留于某处;逗留

    几宵因月滞三湘。—— 姚鹄《送黄颇归袁》

    (14) 又如:滞淫(长期旷废;长久停留;久雨不停);滞游(久游未归);滞客(久处下位而未得升迁的人)

    (15) 遗落;遗漏

    此有滞穗。——《诗·小雅·大田》

    (16) 又如:滞器(遗漏未用的人才)

    形容词

    (1) 久,长期

    敢告滞积以纾执事。——《国语·鲁语》。注:“久也。”

    且眩瞀滞疾,不堪久待。——《后汉书·韦彪传》

    (2) 又如:滞病(久病);滞疾(久病);滞役(长期供职);滞耻(久未洗雪的耻辱)

    (3) 反应迟钝;缺乏活力、生气或成效

    卿年少壮,而心力多滞。——《金史·宗尹传》

    (4) 又如:滞碾人(言语、行为愚笨的人);滞夯(不灵便);滞拙(迟钝笨拙);滞色(面带晦气);滞晦(呆滞而暗淡)

    (5) 固执;拘泥

    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明· 吕坤《别尔赡书》

    (6) 又如:滞固(固执而不变通);滞执(固执;不通达);滞隅(谓偏执一端);滞痼(拘执);滞疑(拘泥和疑虑)

    (7) 深奥;不易通晓

    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德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南史》

    (8) 又如:滞例(难解的条例);滞说(难理解的说法);滞义(疑难的意义)

    英文翻译

    block up, obstruct; stag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zai6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