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聚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涌现聚合。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那儿是奴役因袭的铁狱铜笼,那儿是险狠、阴贼、贪婪,涌聚如蜂。”
引证解释
⒈ 涌现聚合。
引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那儿是奴役因袭的铁狱铜笼,那儿是险狠、阴贼、贪婪,涌聚如蜂。”
涌聚的网络释义
涌聚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ōng
名词
(1) 〈方〉河汊。
天黑了,风越来越紧,徐炳华把船驶进就近的小河涌里。—— 陈残云《香飘四季》。
(2) 多用于地名。
(3) 另见
yǒng
动词
(1) (形声。从水,甬(
)声。本义:水向上冒)(2) 同本义
涌,滕也。——《说文》
涌,出也。——《广雅》
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尔雅·释水》
泉暴出者曰涌。——《论衡·状留》
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
泉暴出者曰涌。——汉· 王充《论衡》
(3) 又如:涌沸(喷涌出沸腾的水);涌泉(水向上喷出的泉)
(4) 引申指云、雾、烟、气等上腾冒出
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亦浪涌。——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风云腾涌。
(5) 又如:风起云涌。亦泛指其他事物突然冒出、升起
烈焰应手涌出,故以火山名军。——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6) 又如:涌聚(涌现聚合);涌触(涌现于心头的感触)
(7) 水奔涌,翻腾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 杜甫《秋兴》
(8) 又如:涌溜(汹涌的水流);涌溜溜(形容翻卷飘动);涌湍(激流;奔流);涌裔(水波腾涌貌);涌激(汹涌激荡);涌沸(翻腾);排排巨浪向岸边涌来。
(9) 比喻物价腾贵 。如:涌长(急剧增长);涌贵(物价猛涨)
(10) 呕吐 。如:涌泄(呕吐排泄)
(11) 另见
(12) “湧”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ng3 [海陆丰腔] rung3 [宝安腔] jung5 jung3 [台湾四县腔] jung3 [客英字典] jung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1 yu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勇 | 余隴 | 以 | 鍾 | 上聲 | 腫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jyungx/jvnk | jĭwo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2) 同本义
聚,会也。——《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
一年而所居成聚。——《史记·五帝纪》
聚曰序。——《史记·平帝纪》
所止聚落化其德。——《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
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刘向《说苑》
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枚乘《上书谏吴王》
(3) 又如:聚落(村落里邑,人群聚居的地方)
(4) 众;集团;一伙
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左传·成公十三年》
陈人恃其聚。——《左传·哀公十七年》
(5) 又如:聚观(群聚观看);聚口(犹齐声)
(6) 地名 。在今山西省绛县东南
动词
(1) 会合;聚集
而发于众心之所聚。——《管子·君臣上》
聚室而谋日。——《列子·汤问》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鸣锣聚众。——《广东军务记》
聚至百有余乡。
(2) 又如:聚散浮生(指人生聚散无定。浮生:人活着的时候是虚浮无定的);聚麀之诮(比喻和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在一起,遭人耻笑。麀:母鹿,泛指母兽);聚寇(聚集起来的盗寇)
(3) 积蓄,累积
聚菽粟。——《墨子·尚贤中》
我今将畜积并聚之于仓廪。——《荀子·王制》
(4) 又如:聚沙成塔;聚米(堆积米粒做成模型以说明军事形势,运筹决策;米堆。形容矮小);聚货(聚集货物)
(5) 征集
太医以王命聚之。——柳宗元《捕蛇者说》
(6) 使民众聚居
大叔完聚。(完;修好城墙。)——《左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6 [陆丰腔] ci6 [沙头角腔] ci5 [客语拼音字汇] qi4 [客英字典] ci5 ci1 [梅县腔] ci5 [宝安腔] c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聚 | 慈庾 | 從 | 虞 | 上聲 | 麌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zyox/dziuu | dzʰ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