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际
词语释义
海边。
词语解释
海边。
南朝 梁 吴均 《送吕外兵》诗:“白云浮海际,明月落河滨。” 唐 王勃 《采莲赋》:“蓬飘梗逝,天涯海际。”
引证解释
⒈ 海边。
引南朝梁吴均《送吕外兵》诗:“白云浮海际,明月落河滨。”
唐王勃《采莲赋》:“蓬飘梗逝,天涯海际。”
海际的网络释义
海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10) 较大的器皿 。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形容词
(1)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hoi3 [梅县腔] hoi3 [沙头角腔] hoi3 [宝安腔] hoi3 [海陆丰腔] hoi3 [东莞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 潮州话:ha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海 | 呼改 | 曉 | 咍 | 上聲 | 賄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xɒi | haix/xoj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祭声。本义:两墙相合之缝)(2) 同本义
际,壁会也。——《说文》。段玉裁注:两墙相合之缝也。
(3) 泛指合缝的地方;缝隙
凿棺际而安之。——南朝 梁· 江淹《铜剑赞》
覆盖周密无际。——《后汉书·张衡传》
(4) 边缘
东南大海际。——宋· 沈括《梦溪笔谈》
横无际涯。——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川原无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岩际;水际;无边无际;边际;天际;九天之际;一望无际;分际;漫无边际
(6) 时候;时机
败军之际。——诸葛亮《出师表》
去就之际。——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革灭之际。——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天宝之际。—— 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会议召开之际;兴利除害之际;受任于败军之际;实生此际
(8) 中间,彼此之间
利害之际。——宋· 苏轼《教战守》
(9) 又如:国际;校际;省际;星际;脑际;胸际
(10) 旁边;近旁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11) 其时;适逢…的时候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綦母潜《春泛若耶溪》
(12) 又如:际此盛会
动词
(1) 交会;会合
无往不复,天地际也。——《易·泰》
(2) 适逢;恰遇
良辅超拔于际会。——《论衡·偶会》
昔张士逊亦以旧学际遇,用太傅致仕。——《宋史·何执中传》
豪杰相逢鱼得水,英雄际会弟投兄。——《水浒传》
(3) 又如:遭际;际遇(幸遇;适逢);际会(遭遇;遇会;会合);际会风云(喻好的际遇);际逢(遇到)
(4) 达到;连接
高不可际,深不可测。——《淮南子·原道》
(5) 靠近或沿着
北山陡起,下与河际。——《徐霞客游记·游龙门记》
(6) 又如:际海;际水;际晓(犹黎明)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