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寺

hǎi cháo sì [hai chao si]

词语释义

海潮寺在今贵阳海关处,祭祀贵州巡抚王三善。

汉字详情

hǎi [ha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TXU
五行:
仓颉: EOWY
四角: 3815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10) 较大的器皿 。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形容词

(1)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英文翻译

sea, ocean; mari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客家话:[陆丰腔] hoi3 [梅县腔] hoi3 [沙头角腔] hoi3 [宝安腔] hoi3 [海陆丰腔] hoi3 [东莞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 潮州话:h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改上聲開口一等xɒihaix/xoj
cháo [chao]
部首: 331
笔画: 15
五笔: IFJE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JJB
四角: 371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2) 同本义

潮,水朝宗于海。——《说文》

牛女为江潮。——《春秋·元命苞》

水朝夕而至曰潮。——《初学记卷六水》

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

(4) 比喻大规模的社会变动或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势 。如:风潮;工潮;学潮;暗潮;思潮;怒潮

(5) 气温变化或持续一段时间的炎热或寒冷的天气 。如:寒潮;热潮

(6) 微湿,潮气 。如:防潮;回潮;潮润;火柴受潮了

动词

两颊透出 。如:潮面(涌上面部);潮红

形容词

(1) 〈方〉∶成色不足、质量低劣 。如:潮银(回过炉或成色不好的银子);潮金

(2) 技术不高的 。如:手艺潮

英文翻译

tide; moist, wet, damp; flow

方言集汇

◎ 粤语:ci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au2 [梅县腔] chau2 [陆丰腔] chau3 [宝安腔] cau2 [台湾四县腔] ce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eu2 [客英字典] chau2 ch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si]
部首: 307
笔画: 6
五笔: FF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GDI
四角: 403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寸,之声。寸,与法度有关。本义:古代官署的名称。秦以官员任职之所,通称为寺。如:大理寺(职掌审核刑狱案件))

(2) 同本义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说文》

寺,治也,官舍也。——《一切经音义》

寺,官舍也。——《三苍 》

寺,官也。——《广雅》。按,朝中官曹所止理事之处。

令骑奴还至寺门。——《汉书·何竝传》。注:“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

城郭官寺。——《汉书·元帝纪》。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

列寺七里。——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寺正(大理寺正卿的略称);寺舍(官舍。官署办公的房子;佛教僧侣的房舍);寺库(古时寺观里设的当铺);寺省(古时中央行政机构“省”和“寺”的合称);寺曹(九卿官署);寺署(官署);寺卿(九寺大卿的简称);寺棘(大理寺的别称);寺丞(官署中的佐吏)

(4) 佛教的庙宇

寺,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 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 白马寺。——《广韵》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寺宇(寺院);寺刹(寺和塔);寺主(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寺庵(僧和尼所居的寺庙);寺寝(祠庙的后殿)

(6) 某些宗教供礼拜、讲经的处所 。如:礼拜寺;摩尼寺;特指伊斯兰教礼拜讲经的地方

清真寺

(7) 奄人,内监。古代皇宫内供使令的小臣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诗·秦风·车邻》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诗·大雅·瞻卬》

齐寺人 貂。——《左传·僖公二年》

阍,门者也,寺人也。——《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8) 又如:寺人(太监,古代宫内供使的小臣,东汉后专指宦官)

(9) 姓

英文翻译

court, office; temple, monastery

方言集汇

◎ 粤语:zi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4 [客英字典] sii5 cih5 [东莞腔] cu3 [梅县腔] se5 [陆丰腔] sii5 [沙头角腔] su3 [宝安腔] su3 [海陆丰腔] sii6 cih6 [台湾四县腔] sii5 cih5
◎ 潮州话:ri7 [潮阳]z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祥吏去聲開口三等zsih/sziohz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