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化学

hǎi yáng huà xué [hai yang hua xue]

词语释义

海洋化学是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学组成、物质分布、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以及海洋化学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化学问题的科学。海洋化学是海洋科学的一个分支,和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物理学等有密切的关系。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研究海洋中物质的分布变化规律及海洋化学资源开发问题。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克纳普还说道:"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投资研究海洋化学"。
2、许多海洋化学和生物学模型预测,由于海洋表面变暖来应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浮游植物的生产力会因此下降。
3、作为研究工作者,我们关心的是未得到充分认识的海洋物种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变化着的海洋化学特性的影响。
4、她表示,海洋化学环境的改变将有可能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
5、海洋化学特性的变化可能将某些鱼类变成掠食者口中不费吹灰之力的美餐,因为他们的嗅觉被化学变化给剥夺了,使他们实际上更趋向于掠食者。
6、从元古宙古海洋化学性质的变化着手研究将成为揭示臼齿碳酸盐岩成因的根本手段。
7、课程包括海洋学,海洋化学,渔业生物学和海洋法。
8、长江口的浅海区南侧有上升流出现,这可由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调查数据予以证实。
9、但如果二氧化碳泄漏真的发生了,可能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并改变海洋化学系统。
10、陈绍勇、龙爱民等人完成的科研项目“应用核技术的海洋化学研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11、该所包括生物海洋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毒物学,海洋化学与地质学,海洋生态学和物理海洋学等部门。
12、海洋化学最基本的性质酸碱度在发生变化,而且只要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就会继续变化。那无可争辩。
13、对海洋生物分泌的克生效应物质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正成为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课题。
15、海洋有机光化学是海洋化学的重要分支,与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等学科密切相关。
16、实验室具有海洋生物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海洋化学和环境科学4个博士授予点和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17、海洋化学家们研究海水的化学成分,他们还分析流入大海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
18、盐为何成为人类新陈代谢的关键是一个谜;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理论认为我们对盐的依赖可从寒武纪海洋的化学变化中得到线索。
19、二氧化碳排放正改变着海洋的化学平衡,卡罗尔?特里解释说,酸化将威胁海洋生态系统,而全世界有千百万人依靠它生活。
20、大量的二氧化碳改变了海洋的化学性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发现,海洋变酸了。
21、与此同时,这样研究对于多样性的研究也有重要的贡献。涉及到从海洋地球化学到计算模型。
22、“这确实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系统,以处理这本身此类事件的能力,”约翰说凯斯勒在得克萨斯州A与M大学化学海洋学家。
23、化学传感器和化学分析器是海洋原位化学探测系统中的核心技术。
24、该专业的其中一些课程有海岸线以及入海口的地理学、海洋无机化学、海洋地理学、偏远海域地理研究以及环境数据分析。
25、海洋有机化学和海洋生物化学;
26、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7、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28、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海洋化学造句

克纳普还说道:"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投资研究海洋化学"。
许多海洋化学和生物学模型预测,由于海洋表面变暖来应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浮游植物的生产力会因此下降。
作为研究工作者,我们关心的是未得到充分认识的海洋物种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变化着的海洋化学特性的影响。
她表示,海洋化学环境的改变将有可能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
海洋化学特性的变化可能将某些鱼类变成掠食者口中不费吹灰之力的美餐,因为他们的嗅觉被化学变化给剥夺了,使他们实际上更趋向于掠食者。
从元古宙古海洋化学性质的变化着手研究将成为揭示臼齿碳酸盐岩成因的根本手段。
课程包括海洋学,海洋化学,渔业生物学和海洋法。
长江口的浅海区南侧有上升流出现,这可由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调查数据予以证实。
但如果二氧化碳泄漏真的发生了,可能会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并改变海洋化学系统。
陈绍勇、龙爱民等人完成的科研项目“应用核技术的海洋化学研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该所包括生物海洋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毒物学,海洋化学与地质学,海洋生态学和物理海洋学等部门。
海洋化学最基本的性质酸碱度在发生变化,而且只要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就会继续变化。那无可争辩。
对海洋生物分泌的克生效应物质结构与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正成为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课题。
海洋有机光化学是海洋化学的重要分支,与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等学科密切相关。
海洋化学家们研究海水的化学成分,他们还分析流入大海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
盐为何成为人类新陈代谢的关键是一个谜;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理论认为我们对盐的依赖可从寒武纪海洋的化学变化中得到线索。
二氧化碳排放正改变着海洋的化学平衡,卡罗尔?特里解释说,酸化将威胁海洋生态系统,而全世界有千百万人依靠它生活。
大量的二氧化碳改变了海洋的化学性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发现,海洋变酸了。
与此同时,这样研究对于多样性的研究也有重要的贡献。涉及到从海洋地球化学到计算模型。
化学传感器和化学分析器是海洋原位化学探测系统中的核心技术。

汉字详情

hǎi [hai]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TXU
五行:
仓颉: EOWY
四角: 3815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10) 较大的器皿 。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形容词

(1)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英文翻译

sea, ocean; maritime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客家话:[陆丰腔] hoi3 [梅县腔] hoi3 [沙头角腔] hoi3 [宝安腔] hoi3 [海陆丰腔] hoi3 [东莞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 潮州话:h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改上聲開口一等xɒihaix/xoj
yáng [yang]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UD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TQ
四角: 381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2) 同本义

(3) 洋水

昆仓之丘… 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 丑涂之水。——《山海经》

(4) 又名西乡河。在陕西省南部。源出西乡县星子山,北流合木马河会于西乡县东,东北流注于汉水

汉水又东,右会 洋水。——《水经注》

(5) 旧指海之中心。亦泛指海域 。今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的地区,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 旧称银币为洋钱,简称洋 。如:银洋

形容词

(1) 盛多、广大

洋,多也。——《尔雅》。注:“洋,溢也。”

河水洋洋。——《诗·卫风·硕人》。传:“盛大也。”

泌之洋洋。——《诗·陈风·衡门》

(2) 又如:洋泌(涌流不竭的泉水)

(3) 外国的,外国来的 。如:洋胰子(肥皂);洋毛子(洋鬼。近代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憎称);洋化(指思想意识受外国影响很深,在生活习惯方面模仿外国);洋字(外国文字);洋兵(外国兵);洋派(外国派头;带有外国派头);洋烟(亦作“洋湮”。指从国外进口的鼻烟);洋楼(西洋式的楼房);洋蜡烛(用西洋方法制成的蜡烛)

英文翻译

ocean, sea; foreign; we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ong2 [海陆丰腔] r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沙头角腔] jong2 [东莞腔] jong2 [宝安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台湾四县腔] jong2 [陆丰腔] jong3
◎ 潮州话:iên5/ion5(îeⁿ) iang5(î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與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jĭaŋjang
huà,huā [hua]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P
四角: 24210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英文翻译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3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霸麻二合去聲合口二等hruah/xoahpi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