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海口
(1) 海湾内的港口
(2) 多用于“夸海口”,漫无边际地说大话
(3) 海南省省会
词语解释
古以我国四境外为海,因以海口借指边境。
唐 李白 《大猎赋》:“而内以中华为天心,外以穷髮为海口。”
通海的出口。即内河通海之处。
唐 方干 《陆山人画水》诗:“但有片云生海口,终无明月在潭心。”《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翌日, 茂才 追至 浮子门 ,遇海舟五百艘遮海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见了,以为我们正在海疆戒严的时候,别国兵轮如何到我海口里来?” 清 史致谔 《同治二年三月初一日禀左宗棠》:“ 寧波 为通商海口,米之来源尚广,其值亦较内地便宜,自应照旧办运。”
谓大而深的嘴。古以为圣人的奇表异相。
《陈书·高祖纪上》:“海口河目,贤圣之表既彰。”《诗·大雅·生民》“鸟乃去矣, 后稷 呱矣” 唐 孔颖达 疏:“异之於人,谓有奇表异相,若 孔子 之河目海口。” 唐 王维 《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而我相公生而英姿,河目海口。”《东周列国志》第七八回:“ 孔子 生有异相,牛脣虎掌,鸳肩龟脊,海口辅喉,顶门状若反宇。”
形容一般大嘴。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六:“一对水泡眼……口哩,倒是一个海口,不过没有胡须。”
大话。亦指说大话。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你看这生説海口哪。”《西游记》第六七回:“不是 老孙 海口,只这条棒子,揝在手里就是塌下天来,也撑得住。”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 梁老三 的小犊子……夸下海口,指名道姓,产量要压倒你大叔哩!”
引证解释
⒈ 古以我国四境外为海,因以海口借指边境。
引唐李白《大猎赋》:“而内以中华为天心,外以穷髮为海口。”
⒉ 通海的出口。即内河通海之处。
引唐方干《陆山人画水》诗:“但有片云生海口,终无明月在潭心。”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翌日, 茂才追至浮子门,遇海舟五百艘遮海口。”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他见了,以为我们正在海疆戒严的时候,别国兵轮如何到我海口里来?”
清史致谔《同治二年三月初一日禀左宗棠》:“寧波为通商海口,米之来源尚广,其值亦较内地便宜,自应照旧办运。”
⒊ 谓大而深的嘴。古以为圣人的奇表异相。
引《陈书·高祖纪上》:“海口河目,贤圣之表既彰。”
《诗·大雅·生民》“鸟乃去矣, 后稷呱矣” 唐孔颖达疏:“异之於人,谓有奇表异相,若孔子之河目海口。”
唐王维《为相国王公紫芝木瓜赞》:“而我相公生而英姿,河目海口。”
《东周列国志》第七八回:“孔子生有异相,牛脣虎掌,鸳肩龟脊,海口辅喉,顶门状若反宇。”
⒋ 形容一般大嘴。
引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二部分六:“一对水泡眼……口哩,倒是一个海口,不过没有胡须。”
⒌ 大话。亦指说大话。
引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你看这生説海口哪。”
《西游记》第六七回:“不是老孙海口,只这条棒子,揝在手里就是塌下天来,也撑得住。”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梁老三的小犊子……夸下海口,指名道姓,产量要压倒你大叔哩!”
海口的国语词典
内河通海的地方。亦指临海的地方。
如:「夸下海口」。
海口的网络释义
海口 (海南省省会)
海口的翻译
海口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2)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
祖天地之左海也。——《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
孙叔敖举于海。——《孟子·告子下》
前途似海。——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半壁见海日。——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近海(靠近陆地的海域);沿海(靠海的一带);海岳(大海和山岳);海藏(大海。藏:海的总汇)
(4) 海水
煮海为盐。——《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海老(海水枯竭);海望(海水逢望日涨潮的现象)
(6) 大湖或大池 。如:洱海;里海;咸海;北海
(7) 古人认为陆地四周皆为海,故用以指僻远地区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作九夷八蛮六戎五狄、校人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周礼·调人》
(8) 又如:海北(泛指僻远的北方);海夷(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海土(海内的土地);海方(犹四海。极言广远之地)
(9) 在月球表面或火星表面上一种相当大的暗区
(10) 较大的器皿 。如:银海;墨海
(11) 大口,大嘴巴
面皮微白,海下无须。此人就是赛叔和 李怀春。—— 清· 郭小亭《济公全传》
形容词
(1) 很多的
凡地大物博得皆得谓之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 又如:那年闹霍乱,死的人海啦!东西海着哩,管你们酒足饭饱
(3) 大的 。如:海碗;夸下海口;海灯(佛前的大型盆状油灯);海骂(大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hoi3 [梅县腔] hoi3 [沙头角腔] hoi3 [宝安腔] hoi3 [海陆丰腔] hoi3 [东莞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3 [客语拼音字汇] hoi3
◎ 潮州话:ha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海 | 呼改 | 曉 | 咍 | 上聲 | 賄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xɒi | haix/xoj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人口,人口数量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如:碗口;杯口
形容词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量词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ieu3 heu3 [宝安腔] kiu3 hiu3 [客语拼音字汇] heu3 keu3 [东莞腔] keu3 [梅县腔] heu5 keu3 [陆丰腔] keu3 [客英字典] keu3 h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heu3 [海陆丰腔] kieu3 he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口 | 苦后 | 溪 | 侯 | 上聲 | 有 | 開口一等 | 流 | 侯 | kʰəu | khux/qo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