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沌
词语释义
浑沌
(1) 同“混沌”
词语解释
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汉 王充 《论衡·谈天》:“説《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陈书·高祖纪上》:“自古虫言鸟跡,浑沌洪荒,凡或虔刘,未此残酷。”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浑沌自太古,漭泱开 吴 天。”
模糊;不分明。
《鹖冠子·泰鸿》:“五官六府,分之有道;无钩无绳,浑沌不分。”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釐之根,无连抱之枝。” 清 卓尔堪 《宁羌将军行赠高枚升》诗:“五丁凿开浑沌气,一夫当关万夫畏。”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这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
相传为 尧 舜 时“四凶”之一,因其清浊不分,故后因用以指愚顽,糊涂。
《史记·五帝本纪》:“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 浑沌 。” 张守节 正义:“ 浑沌 即 讙兜 也。言掩义事,阴为贼害,而好凶恶,故谓之 浑沌 也。 杜预 云:‘浑沌,不开通之貌。’”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内有饕餮之馋腹,外假浑沌自晦逃天刑。” 胡适 《<海上花列传>序》二:“这不过是有意描写一浑沌没有感觉的人,把开堂子只看作一件寻常吃饭的事业,不觉得什么羞耻。”
寓言里的中央之帝。其天然无耳目,开之则死。后亦用以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态。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 儵 ,北海之帝为 忽 ,中央之帝为 浑沌 。 儵 与 忽 时相与遇於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儵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言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也。” 清 孙枝蔚 《饮酒和陶韵》之二十:“ 浑沌 一以凿,几客返其淳。”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的心意果真像空空的一张白纸或者浑沌的一块石头么?”
神话中的一种兽名。
《神异经·浑沌》:“ 崑崙 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臟,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凴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引汉王充《论衡·谈天》:“説《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三国魏曹植《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
《陈书·高祖纪上》:“自古虫言鸟跡,浑沌洪荒,凡或虔刘,未此残酷。”
明王宠《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浑沌自太古,漭泱开吴天。”
⒉ 模糊;不分明。
引《鹖冠子·泰鸿》:“五官六府,分之有道;无钩无绳,浑沌不分。”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釐之根,无连抱之枝。”
清卓尔堪《宁羌将军行赠高枚升》诗:“五丁凿开浑沌气,一夫当关万夫畏。”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这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
⒊ 相传为尧舜时“四凶”之一,因其清浊不分,故后因用以指愚顽,糊涂。
引《史记·五帝本纪》:“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张守节正义:“浑沌即讙兜也。言掩义事,阴为贼害,而好凶恶,故谓之浑沌也。 杜预云:‘浑沌,不开通之貌。’”
清龚自珍《伪鼎行》:“内有饕餮之馋腹,外假浑沌自晦逃天刑。”
胡适《<海上花列传>序》二:“这不过是有意描写一浑沌没有感觉的人,把开堂子只看作一件寻常吃饭的事业,不觉得什么羞耻。”
⒋ 寓言里的中央之帝。其天然无耳目,开之则死。后亦用以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态。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於浑沌之地, 浑沌待之甚善。
引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陆德明释文引崔譔曰:“言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也。”
清孙枝蔚《饮酒和陶韵》之二十:“浑沌一以凿,几客返其淳。”
叶圣陶《倪焕之》二三:“他们的心意果真像空空的一张白纸或者浑沌的一块石头么?”
⒌ 神话中的一种兽名。
引《神异经·浑沌》:“崑崙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臟,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凴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
浑沌的国语词典
传说中天地未形成时,元气不分、模糊不清的状态。汉.王充《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也作「混沌」。
近义词
反义词
浑沌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军声。本义:大水涌流声)
(2) 同本义
浑,水喷涌之声也。——《玉篇》
浑,混流声也。——《说文》
溟海浑濩涌其后。——《文选·张协·七命》
浑浑若川。——《法言·问神》。注:“洪流也。”
财货浑浑如泉源。——《荀子·富国》
(3) 河名
(4) 桑干河上游支流,亦名浑源川,发源于山西省北端西麓
(5) 卢沟河在元明后的别称,因河水浑浊得名,即今永定河
(6) 小辽河,辽河最大的支流
(7) 浑江,又名佟家江,发源于吉林省龙岗山脉
(8)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吐谷浑的省称
(9) 浑天说的简称
先是儒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论盖不合于浑,论浑不合于盖。灵恩立义,以浑盖为一焉。——《梁书》
(10) 姓
形容词
(1) 混浊
浑,浊也。——《切韵》
浑兮其若浊。——《老子》
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未相离也。——《列子·天瑞》
贤不肖浑殽。——《汉书·董仲舒传》
(2) 又如:浑水(浑浊不清的水);浑黄(浑浊而发黄);浑浑(浑浊的样子)
(3) 大 。如:浑大(宏大;博大);浑芒(广大无边的样子);浑洪(水流盛大的样子);浑浩(水势盛大的样子)
(4) 糊涂 。如:浑同三拍(含糊);浑虫(糊涂虫)
(5) 质朴;朴实 。如:浑素(朴素,不华丽);浑纯(朴质纯正);浑雅(质朴高雅);浑质(纯厚朴实);浑穆(质朴淳和)
(6) 纯,无杂质 。如:浑花(浑化。骰子掷出得同一彩色);浑黄(纯黄色);浑粹(纯粹);浑铁(纯铁)
(7) 全,整个 。如:浑沦(囫囵,完整,浑然一体);浑成(完整,浑然一体);浑不比(全不像);浑全(完整;完全);浑舍(浑家。全家)
副词
(1) 全,都,皆 。如:浑同(一共);浑备(完备;齐备)
(2) 简直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 仍;还
巴童浑不寐,半夜有行舟。—— 杜甫《十六夜玩月》
动词
(1) 混同;混合 。如:浑同(混同,等同);浑融(浑合,融合);浑杂(混杂,混合掺杂)
(2) 混,苟且度过
只有门下是七八个月的养在府里白浑些酒肉吃吃,一个大钱也不见面。——《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dùn
形容词
(1) 愚昧无知 。如:沌沌(昏昧无知的样子);沌乱(混乱)
(2) 另见
zhuàn
名词
(1) 水名 。在湖北省。上游为东荆河,至汉阳县沌口注入长江
沌,水名,在江夏。——《广韵》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tun2 tun3 [宝安腔] tun3 | tun2 [客英字典] tun3 [台湾四县腔] tun3 [东莞腔] tun2 [海陆丰腔] tun3 [梅县腔] tu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屯 | 徒渾 | 定 | 魂 | 平聲 | 元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duon | dʰuə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