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沌氏

hún dùn shì [ hun dun shi]
繁体 渾沌氏
注音 ㄏㄨㄣˊ ㄉㄨㄣˋ ㄕˋ

词语释义

1.亦作"浑敦氏"。 2.传说中的上古帝名。

词语解释

  1. 亦作“ 浑敦氏 ”。传说中的上古帝名。

    《庄子·天地》:“彼假脩 浑沌氏 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宋 罗泌 《路史·初三皇纪》:“乃谓天地之初,有 浑敦氏 者,出为之治。继之以 天皇氏 、 地皇氏 、 人皇氏 。” 宋 罗泌 《中三皇纪·浑沌氏》:“ 浑沌氏 ,是为 浑敦 ,后有 浑氏 、 沌氏 、 屯氏 ,若至於所谓 盘古氏 异矣……虽然, 浑沌氏 之治,於今果何如邪? 老儋子 曰:古者被髮而无卷领,以王天下,其德生而不杀,予而不夺。天下之人,非其服而同怀其德。当是之时,阴阳和平,万物无息,蜚鸟之巢,可俯而探也,走兽可繫而从也。盖执中涵和,除日无岁,无内而无外者,此 浑沌氏 之治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鹘突》:“ 浑沌氏 ,古之贤人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浑敦氏”。传说中的上古帝名。

《庄子·天地》:“彼假脩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宋罗泌《路史·初三皇纪》:“乃谓天地之初,有浑敦氏者,出为之治。继之以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宋罗泌《中三皇纪·浑沌氏》:“浑沌氏,是为浑敦,后有浑氏、沌氏、屯氏,若至於所谓盘古氏异矣……虽然, 浑沌氏之治,於今果何如邪? 老儋子曰:古者被髮而无卷领,以王天下,其德生而不杀,予而不夺。天下之人,非其服而同怀其德。当是之时,阴阳和平,万物无息,蜚鸟之巢,可俯而探也,走兽可繫而从也。盖执中涵和,除日无岁,无内而无外者,此浑沌氏之治也。”
宋程大昌《演繁露·鹘突》:“浑沌氏,古之贤人也。”

汉字详情

hún [hun]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PL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EBKQ
四角: 3715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军声。本义:大水涌流声)

(2) 同本义

浑,水喷涌之声也。——《玉篇》

浑,混流声也。——《说文》

溟海浑濩涌其后。——《文选·张协·七命》

浑浑若川。——《法言·问神》。注:“洪流也。”

财货浑浑如泉源。——《荀子·富国》

(3) 河名

(4) 桑干河上游支流,亦名浑源川,发源于山西省北端西麓

(5) 卢沟河在元明后的别称,因河水浑浊得名,即今永定河

(6) 小辽河,辽河最大的支流

(7) 浑江,又名佟家江,发源于吉林省龙岗山脉

(8)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吐谷浑的省称

(9) 浑天说的简称

先是儒者论天,互执浑、盖二义,论盖不合于浑,论浑不合于盖。灵恩立义,以浑盖为一焉。——《梁书》

(10) 姓

形容词

(1) 混浊

浑,浊也。——《切韵》

浑兮其若浊。——《老子》

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未相离也。——《列子·天瑞》

贤不肖浑殽。——《汉书·董仲舒传》

(2) 又如:浑水(浑浊不清的水);浑黄(浑浊而发黄);浑浑(浑浊的样子)

(3) 大 。如:浑大(宏大;博大);浑芒(广大无边的样子);浑洪(水流盛大的样子);浑浩(水势盛大的样子)

(4) 糊涂 。如:浑同三拍(含糊);浑虫(糊涂虫)

(5) 质朴;朴实 。如:浑素(朴素,不华丽);浑纯(朴质纯正);浑雅(质朴高雅);浑质(纯厚朴实);浑穆(质朴淳和)

(6) 纯,无杂质 。如:浑花(浑化。骰子掷出得同一彩色);浑黄(纯黄色);浑粹(纯粹);浑铁(纯铁)

(7) 全,整个 。如:浑沦(囫囵,完整,浑然一体);浑成(完整,浑然一体);浑不比(全不像);浑全(完整;完全);浑舍(浑家。全家)

副词

(1) 全,都,皆 。如:浑同(一共);浑备(完备;齐备)

(2) 简直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3) 仍;还

巴童浑不寐,半夜有行舟。—— 杜甫《十六夜玩月》

动词

(1) 混同;混合 。如:浑同(混同,等同);浑融(浑合,融合);浑杂(混杂,混合掺杂)

(2) 混,苟且度过

只有门下是七八个月的养在府里白浑些酒肉吃吃,一个大钱也不见面。——《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muddy, turbid; blend, merge, mix

方言集汇

◎ 粤语:wan4

宋本广韵

dùn,zhuàn [dun,zhuan]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GBN
五行:
仓颉: EPU
四角: 35117

详细解释

dùn

形容词

(1) 愚昧无知 。如:沌沌(昏昧无知的样子);沌乱(混乱)

(2) 另见 zhuàn

zhuàn

名词

(1) 水名 。在湖北省。上游为东荆河,至汉阳县沌口注入长江

沌,水名,在江夏。——《广韵》

(2) 另见 dùn

英文翻译

chaotic, confused; turbid, murky

方言集汇

◎ 粤语:deon6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tun2 tun3 [宝安腔] tun3 | tun2 [客英字典] tun3 [台湾四县腔] tun3 [东莞腔] tun2 [海陆丰腔] tun3 [梅县腔] tu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渾平聲合口一等duondʰuən
shì,zhī [shi,zhi]
部首: 430
笔画: 4
五笔: QAV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VP
四角: 72740

详细解释

shì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2) 同本义

氏,姓氏。——《玉篇》。按,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以区别子孙之所由出生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略·氏族》

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3) 也有以邑、官职、祖父的谥号或字为氏的

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 秦始皇则曰“姓 赵氏”,于 汉高祖则曰“姓 刘氏”。—— 顾炎武《日知录》

丁氏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察传》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加在远古传说人物后面、世袭官职后面的称谓。如:伏羲氏;太史氏;夏后氏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五蠹》

(5) 一家成员所共同采用的姓,以别于个别的名。如:张氏兄弟;王氏姐妹;氏姓(氏与姓;姓);氏胄(世家大族的后裔)

(6) 对学术、流派、专家、名人或宗教的称呼

妙思六经,消遥百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7) 又指古代世业职官的称号。如:保氏;职方氏;陈氏定理

(8) 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或如通常在父姓前还加上夫姓的称呼

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 陶氏。—— 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夫人李氏;王张氏

(10) 姓

代词

(1) 通“是”。此,这

今知氏大国之君。——《墨子·天志下》。俞樾云:“知”字衍文。氏、是古通用。“今氏”即“今是”也。

唯氏三族之不虞。——《白虎通·宗族》

氏为庄公。——《汉书·地理志》

(2) 另见 zhī

zhī

(1) ——见“月氏”( Yuèzhī):汉代西域国名

(2) 另见 shì

英文翻译

clan, family; mi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z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4 [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英字典] shi5 [陆丰腔] shi6 [东莞腔] si3 [沙头角腔] si5 [梅县腔] she5 [宝安腔] si3 | zi1 [海陆丰腔] shi6 shi5
◎ 潮州话:si6 ,ze1[潮阳]zu1,ziⁿ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tɕĭecje/tje

浑沌氏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