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

ní ba [ni ba]
注音 ㄋ一ˊ ˙ㄅㄚ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泥巴 níba

(1) 〈方〉和着水的土

mud

(2) 粘稠、往往很厚的泥浆

mire

词语解释

  1. 稀泥。亦指干结的泥块。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他满身泥巴,帽檐滴水,皮带上别着扳起机头的驳壳枪。”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啪,右边墙上的一块泥巴掉了下来。”

引证解释

⒈ 稀泥。亦指干结的泥块。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满身泥巴,帽檐滴水,皮带上别着扳起机头的驳壳枪。”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啪,右边墙上的一块泥巴掉了下来。”

泥巴的国语词典

湿而黏的泥土。

如:「小孩子都爱玩泥巴。」

泥巴的网络释义

泥巴

  • 泥巴是与生俱来的大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最原始、朴素、自然、温馨的建筑材料。泥,也叫泥巴,即土和水的混合物。
  • 泥巴的翻译

    英语: mud
    德语: Matsch (S)​
    法语: boue épaisse

    泥巴造句

    看见孙儿滚得满脸泥巴,额角上还有被人打伤的血迹,老人不禁连连叹息。
    人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活的光明磊落。本想抬头挺胸前进,却不知何时就会沾一身泥巴。不过,即使那样也能坚持走下去的话,总有一天,泥巴会干燥脱落的。
    童年是一块泥巴就能兴高采烈的玩上一个下午的最后弄得脏兮兮的一双肉呼呼的小手。
    人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活的光明正大,本想挺胸抬头前进,却不知何时就会沾一身泥巴,不过即使那样也能坚持走下去的话,总有一天,泥巴也会干燥掉落的。
    窖泥在酒窖最底层,其貌不扬,不了解它的人会以为它就是烂泥巴而已,实际上它却是从谷粱到美酒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便利商店的老板们说,“泥巴狂欢节”期间商店的营业额通常是平时的两到三倍。
    魔鬼创造了烂泥巴社会,它是一种毁人的社会。
    这些泥巴上,还有都邑郡县及宫殿苑囿名称,有秀丽挺拔的秦小篆。
    狗肉上不得台盘,稀泥巴粗不上壁。民谚 
    只见他仔细地把狗眼处的眼眵、脚下的泥巴给冲洗干净,顺便往它身上抹了一点洗发膏。
    手指粗大,指甲缝里夹着黑泥巴。
    “嗯!这儿有点潮湿,”镇鼠约翰尼说,他用手臂提著他的尾巴,走出烂泥巴。
    宋老实说找就找,忙活了大半天,黑漆漆地瞎抓了半天,除了野草就是山花,什么也没找到,反而弄得全身一脚泥巴一脚灰的,可把孙哲和晓鹏逗乐了。
    把柴米油盐当作过家家,把锅碗瓢盆当作玩泥巴,把光荣梦想当作童话,把宏伟蓝图当作涂鸦,把成败得失当作走马观花,六一儿童节,人生如戏,要快乐啊!
    瀚文连忙跑到地洞边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见地洞里有个光头和尚正顺着地洞往上面爬,一双黑呼呼的手上全是泥巴,动作十分之滑稽搞笑。
    村民赵文其告诉记者,过去房屋建得七零八落,村里一条烂泥巴路,四处臭水横流。
    在这之前,即便没有牙齿,宝宝都还是可藉由牙龈研磨食物并吞咽,家长不一定要把食物弄得软软烂烂,毕竟有些孩子真的不爱吃“烂泥巴”。
    那里大部分还是泥巴路。
    没想到张曼成却是个野营的好手,不多时就捕来几只野鸡,拔毛去火,糊上泥巴,两个乞丐名副其实的作了一回叫花鸡。
    全身泥巴的木乃伊墨菲对着小木乃伊米奇喃喃自语。

    汉字详情

    ní,nì [ni]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NX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SP
    四角: 37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尼声。本义:泥水)

    (2) 中国古水名,泾水支流,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东河及其下流马连河

    泥,泥水也。出北地郁郅北蛮中。亦曰 白马水。一名 东河。——《说文》

    北地郡 郁郅县, 泥水出北蛮夷中。——《汉书》

    (3) 泥土;泥巴

    厥土惟涂泥。——《书·禹贡》

    致远恐泥。——《论语》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杜甫《无家别》

    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泥中死者。——《资治通鉴》

    (4) 又如:泥木(土木);泥水(带泥土的水);泥牛(即土牛);泥冈子(土山冈);泥坂(土坡);泥灰(灰土);泥尘(尘土);泥墩墩(土墩子。比喻呆板无用的人);泥垡头(泥土块)

    (5) 泥水,稀泥;烂泥

    震遂泥。——《易·震卦》。虞注:“坤土得雨为泥。”

    胡为乎泥中。——《诗·邶风·式微》

    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6) 又如:泥掌(泥水匠用以抹平墙壁的泥镘);泥书(泥封的书函);泥头(指封酒坛口的泥巴);泥缄(古人书函多以泥封,后因以借指书信);泥章(封泥上所盖的印章);泥淖(烂泥;淤泥);泥荡(泥潭。泥坑);泥沟(烂泥淤积的水沟)

    (7) 粘土的泥塑 。如:泥马(用泥塑造的马形);泥媳妇(泥塑的妇女像);泥像(泥塑佛像);泥龙(泥塑龙像);泥孩(泥塑娃娃);泥佛(泥塑的佛像)

    (8) 重而稀软的、泥泞或粘滑的沉淀物 。如:泥涂(比喻污浊);汽车房地上的油泥

    (9) 一堆捣成或压成的柔软的糊状混合料

    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水浒传》

    (10) 又如:枣泥;土豆泥;蒜泥

    (11) 读“ niè”,通“涅”,染黑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形容词

    (1) 软弱无力

    威夷(兽名),长颈而泥。——《尔雅·释兽》

    (2) 另见

    动词

    (1) 阻塞,阻滞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论语·子张》

    (2) 又如:泥滞(滞留,停留);泥漉(阻塞干涸);泥饮(强留饮酒);江为山所泥

    (3) 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二刻拍案惊奇》

    (4) 又如:泥文(拘泥于文字);泥定(株守;拘执);泥信(拘泥一面,过分相信);泥执(拘泥固执);泥常(拘泥于常规);泥象(拘泥形迹);泥视(谓死板地看问题)

    (5) 涂沫

    王以赤石脂泥壁。——《世说新语·汰侈》

    (6) 又如:泥坦克

    (7) 糊

    红纸泥窗绕画廊。——花蕊夫人《宫词》

    (8) 软求,软缠;缠着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杜甫《冬至》

    翠环仍泥着不肯去。——《老残游记》

    (9) 另见

    英文翻译

    mud, mire; earth, clay; pla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nai4 nei6
    ◎ 客家话:[东莞腔] lai2 [海陆丰腔] ni2 nai2 [梅县腔] nai2 [沙头角腔] lai2 [客语拼音字汇] nai2 ni2 [台湾四县腔] ni2 nai2 [客英字典] ni2 ni5 ne2 [陆丰腔] nai3 [宝安腔] lai2
    ◎ 潮州话:ni5(nîⁿ ) ni3(nì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奴低齊開平聲開口四等nieine/nei
    [ba]
    部首: 333
    笔画: 4
    五笔: CNH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AU
    四角: 77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说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

    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

    (3) 因加热、干燥或粘结而成的东西 。如:盐巴;泥巴;锅巴

    (4) 古族名;古代国名,辖境在今四川省东部

    西南有巴国。——《山海经·海内经》。注:“今三巴是。”

    巴人以比翼鸟。——《周书·王会》

    秦西有巴戎。——《荀子·彊国》。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隶属。”

    (5) 古时这里出产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国叫“巴子国”。秦惠文王灭巴后,改置巴、蜀、汉中三郡

    (6) 压强的单位,等于10 5 帕,或10 5 牛顿/米 2 ,或10 6 达因/厘米 2 (0.986923标准大气压)

    动词

    (1) 盼,期待着愿望的实现

    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

    (2) 又如:巴得(盼望)

    (3) 紧紧贴在 。如:爬山虎巴在墙上

    (4) 粘结在…上 。如:粥巴锅了

    (5) 靠近;贴近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元· 王晔《桃花女》

    我只道是谁,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红楼梦》

    (6) 爬,攀登 。如: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岭(爬山越岭)

    (7) 助词。用作后缀。如:尾巴;干巴

    英文翻译

    greatly desire, anxiously hop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a1 [陆丰腔] ba1 [梅县腔] ba1 [东莞腔] ba1 [客语拼音字汇] ba1 [台湾四县腔] ba1 [沙头角腔] ba1 [宝安腔] ba1 [海陆丰腔] ba1
    ◎ 潮州话:b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伯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pra/pe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