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汤

pào tāng [pao tang]
繁体 泡湯
注音 ㄆㄠˋ ㄊㄤ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泡汤 pàotāng

(1) 干活不积极主动,故意拖延,消磨时间

打破大锅饭后,泡汤的自然而然地就少了
dawdle

词语解释

  1. 方言。落空。

    《收穫》1981年第4期:“呸!书蠹头,你放心,妈那病死不了!房子的事再不抓紧倒真要泡汤了。”

引证解释

⒈ 方言。落空。

《收穫》1981年第4期:“呸!书蠹头,你放心,妈那病死不了!房子的事再不抓紧倒真要泡汤了。”

泡汤的国语词典

本意是泡了水。引申为落空、报废、没有用。

如:「王老爷子毕生的心血都泡汤了。」、「这样一来,那我们的计划不就泡汤了吗?」

泡汤的网络释义

泡汤

  • pàotāng
  • [hope dashed to pieces] [方]∶事情或希望落空;钱财等损失,没有着落·
  • 1·“泡汤”
  • 借用词。
  • 本意是食品在汤里浸泡,或煮泡时间过长而无法食用。引申为计划落空,事情办“砸”。
  • 2·“泡汤”
  • 本意沐浴。
  • 来源于旧时盐民、盐商。海盐在晒制时,如遇大雨,晶盐溶化, 就成了汤水, 盐民们称之为“泡汤”。
  • 古代在盐的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落后,主要靠车(畜力车)载和船运,同样怕雨淋水泡。
  • 如遇滂沱大雨,也难逃溶化的厄运。如若遭遇沉船,轻则损失大半,重则颗粒无存,使贩盐者遭受重大损失。逢此事故,当事者向上司汇报时,以“路逢大雨,盐已泡汤”。久而久之,“泡汤”不仅成为盐商们的大忌,也成了一个特定的行业用语。后来,“泡汤”一词传入社会,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并普及到各行各业,各色人等,以致成了“失意”“失败”的代名词了。
  • 现在专指:一种复杂的事情,大部分已完成只剩关键部位,关键部位不能搞定,就要前功尽弃,可理解为付出很多却无收获
  • 泡汤造句

    今天早上下起了大雨,我们的出行计划泡汤了。
    现在正是关键时刻,如果袁月一进去计划就全泡汤了说不定还会连他们也扯进去太划不来,于是吴邪好言安慰几句自己再一次进了酒店。
    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
    有一种执着叫做几点休息一定要几点起床,有一种坚持要睡时不见太阳醒来也不能见到太阳,有一种付出叫做闹钟手机统统泡汤,呵呵,时间不早了,放下执着,开心工作吧,愿你一天工作顺。
    咱那麻脸原先就山高水低的不招人待见,这次又挨上土炮子儿,那找娘们儿的事就更泡汤了……
    新春已把追求许,哪知天不作美意,物价每天都在涨,挣钱已经很不易。所有愿望都泡汤,徒增烦恼多几许!今天已过半年日,惶惶不安求天意,但愿明天后努力,年关之时能得意!
    刘风想攻其不备的计划泡汤,成了正面对敌。
    因为他还指着陈默提供仙茶呢,要是陈默真的不来天方世界,那么他的劳金大计、出名大计等等就都该泡汤了。
    我本来打算今天把工作做完,没想到来了二位不速之客,我的计划就泡汤了。
    “儿子,如果今晚我死了,你会怎么样?”“我会伤心死的!”“嘿嘿,为什么?”“因为你答应我周末吃肯德基的事就泡汤了!”。
    植树造林人人都有责,千万不要敷衍推责任。中华大地地域广,无树无林遭祸殃。风沙蔓延沙漠展,土地荒芜人无粮。气候失调环境改,国富民强都泡汤。植树节到了,植树造林,万代流芳!
    春节长假,福州泡汤文化在腾腾热气中热度未消,而各个温泉景区张挂起的灯笼又预示着元霄节将近。
    《大笑江湖》里,小沈阳摆《夜宴》,邀请《少林足球》队来赴宴,正吃《秦香莲》这盘名菜时,半路杀出《程咬金》,用三板斧砍翻《宰相刘罗锅》,泡汤了。
    一群群市民在地面上踱四方步,一辆辆汽车在地下车流滚滚,这是一幅多么和谐而有想象力的现代化城市的图景!可惜泡汤了。
    更大的担忧是一场长期的雪崩,滑跌到低增长或者不增长的世界,那时各国都会尽力向邻国求借,所有的投资组合会泡汤。
    想着你的好,想着你的笑,想着你的外衣都脱掉,大家纷纷把你找。想你的滋味很美妙,有你啥都不重要,没你节日泡汤了。一定把你吃掉,火鸡。圣诞快乐!
    昨夜美梦缠绕,浓睡不知铃声叫。试问瞌睡虫,再不起床迟到了。知否?知否?奖金就快泡汤了。改编词一首,附上祝愿,送给你朋友:祝你早起精神抖擞,快乐天天拥有!
    除夕短信不畅祝福泡汤,大年祝福太多已没了芬芳。我憋着一股劲儿,将祝福在心底悄悄发酿。十五的日子祝福浓浓飘香。元宵节快乐!
    过节如过关,鬼节要过鬼门关。先饮一杯忘忧水,世间烦恼全忘掉。再喝一碗迷魂汤,所有郁闷都泡汤。再赶一趟城隍庙,欢欢喜喜领红包。鬼节快乐!
    事情就怕万一,这次好容易说妥苏公子,中间出了什么差头,恐怕又要泡汤。

    汉字详情

    pào,pāo [pao]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QNN
    五行:
    仓颉: EPRU
    四角: 37112

    详细解释

    pāo

    名词

    (1) 古水名。又名丰水

    泡,泡水,出 山阳平乐,东北入 泗。——《说文》

    (2) 鼓起而松软的东西 。如:豆腐泡儿;眼泡儿

    形容词

    (1) 盛大

    泡,盛也。——《方言》二

    (2) 又如:泡溲(水盛大的样子)

    (3) 〈方〉∶虚而松软 。如:这块木料发泡;泡枣

    量词

    (1) 用于屎尿或涕泪 。如:撒一泡尿;拉泡屎

    (2) 相当于“番”、“回”

    顺便去会制台,着实恭维一泡。——《文明小史》

    (3) 另见 pào

    pào

    名词

    (1) (形声。从水,包声。本义:浮沤,水泡)

    (2) 同本义 。如:水泡;肥皂泡

    (3) 像水泡一样的东西 。如:手上起了泡;泡灯(同“炮灯”。一种圆形的灯);泡头钉(钉的一种。钉帽鼓起呈泡状);泡幻(如水泡般空幻);血泡

    动词

    (1) 用沸水、热水烫浸,或将东西浸在水中 。如:泡种谷;泡咖啡;泡茶(把干果、蜜饯等泡在茶里,叫泡茶);泡在牛奶里的面包

    (2) 较长时间地呆在某处消磨 。如:大家陪着“泡”一天可受不住呢!;泡病号(指借故称病长期不上班,或小病大养);别瞎泡了,快把工作做完

    (3) 另见 pāo

    英文翻译

    bubbles, suds; blister; soak

    方言集汇

    ◎ 粤语:paau1 paau3 pou5
    ◎ 客家话:[东莞腔] pau5 pau1 [台湾四县腔] pau5 po1 pau1 [梅县腔] pau1 pau5 po2 [宝安腔] pau1 | pau5 [客语拼音字汇] pau1 pau4 po1 [海陆丰腔] pau5 po1 pau1 [客英字典] pau5 [陆丰腔] pau5
    ◎ 潮州话:pa6(phã) pao3(ph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匹交平聲開口二等pʰauphrau/pheau
    tāng,shāng [tang,shang]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NRT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NSH
    四角: 37127

    详细解释

    shāng

    (1)〔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河水汤汤”,“浩浩汤汤”。

    (2)(湯)

    (2) 另见 tāng

    tāng

    名词

    (1) (形声。从水,昜( yáng)声。本义:热水;开水)

    (2) 同本义

    汤,热水也。——《说文》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薪火水汤以济之。——《墨子·备梯》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踔出汤中。——晋· 干宝《搜神记》

    王头随堕汤中。

    分其汤肉葬之。

    (3) 又如:汤羊(经过开水处理的整只羊);汤火(滚水与烈火);汤炭(滚水与炭火);汤婆子(充以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的铜制扁圆形容器);汤浴(洗热水澡)

    (4) 菜汤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唐· 王建《新嫁娘》

    (5) 又如:汤脚(剩汤);汤玉(汤饼);汤饭

    (6) 把草药放在水里熬得的液态药剂 。如:汤粥(汤药和稀饭);汤散(汤药和散剂);汤引(药引子)

    (7) 饮料 。如:汤点(茶点);汤神(煮茶技艺高超的人);汤瓶(煮茶水用的瓶);汤茗(茶水)

    (8) 汤池,护城河

    金汤失险,车书共道。——《后汉书》

    (9) 商朝的开国之君 。又称成汤、成唐、武汤、武王、天乙等。如:汤武之道(指商汤与周武王讨伐暴君之事);汤鼎(商汤时所铸之鼎);汤刑(商汤制定的刑法);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10) 古州名

    (11) 唐置,辖境在今越南的凉山、朗高、鸿基之间的地区

    (12) 唐勃海置,金废。故治在今辽宁省辽中县东北

    (13) 山名

    (14) 在北京市昌平县东,有大小二汤山。大汤山三峰并峙。小汤山南有温泉

    (15) 在南京市东,有温泉,建有浴池,为疗养地

    (16) 温泉 。如:汤井(汤泉,温泉);汤殿(温泉浴室);汤池(温泉浴池)

    (17) 姓

    (18) 另见 shāng;tàng

    tàng

    动词

    (1) 通“烫”。加热

    疾之居腠理也,汤之所及也。——《扁鹊仓公列传》

    汤其酒百樽。——《山海经·西山经》

    (2) 又如:汤羊(宰羊后,用开水煺毛);汤桶(烫酒桶)

    (3) 触,碰

    那个有福的汤着他身儿,也情愿一个死。——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你汤我一汤,拷了你那腰截骨。——石君宝《秋胡戏妻》

    (4) 遇上,碰上

    好道汤着饿鬼了。——《西游记》

    (5) 另见 shāng;tāng

    英文翻译

    hot water; soup, gravy, broth

    方言集汇

    ◎ 粤语:tong1
    ◎ 潮州话:teng1(thng) tang1(thang) siang1(sia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