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衫

hàn shān [ han shan]
注音 ㄏㄢˋ ㄕㄢ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汗衫 hànshān

(1) 吸汗的贴身短衣。古称“中衣”、“中单”

undershirt;T-shirt

词语解释

  1. 吸汗的贴身短衣。

    晋 束晳 《近游赋》:“设繫襦以御冬,胁汗衫以当热。”《汉书·石奋传》“取亲中帬厕牏” 唐 颜师古 注:“厕牏者,近身之小衫,若今汗衫也。”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汗衫》:“汗衫,盖三代之衬衣也。《礼》曰:‘中单’。 汉高祖 与 楚 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朱子语类》卷二九:“圣人则和那里面贴肉底汗衫都脱得赤骨立了。” 曹禺 《雷雨》第三幕:“他光着脚,穿着一件白汗衫。”

引证解释

⒈ 吸汗的贴身短衣。

晋束晳《近游赋》:“设繫襦以御冬,胁汗衫以当热。”
《汉书·石奋传》“取亲中帬厕牏” 唐颜师古注:“厕牏者,近身之小衫,若今汗衫也。”
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汗衫》:“汗衫,盖三代之衬衣也。 《礼》曰:‘中单’。 汉高祖与楚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
《朱子语类》卷二九:“圣人则和那里面贴肉底汗衫都脱得赤骨立了。”
曹禺《雷雨》第三幕:“他光着脚,穿着一件白汗衫。”

汗衫的国语词典

贴身、轻软、能吸汗的短衣。

汗衫的网络释义

汗衫

  • 汗衫,读音hàn shā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一类贴身内衣。
  • 汗衫的翻译

    英语: vest, undershirt, shirt
    德语: Leibchen (S)​, Pullunder (S)​, T-Shirt (S)​
    法语: chemisette, maillot de corps, tee-shirt

    汗衫造句

    今天实在热,即使只穿件汗衫,仍然汗流浃背。
    汗水浸渍着汗衫,烈日灼烧着躯体。
    我替疯男人穿好汗衫,并轻言细语的安慰他。
    十岁的刘宜丰剃着一个碗盖头,穿着满是星星的黑汗衫,他笑着问我,“外国人都长着这样的大鼻子吗?”。
    人活着就是一块布,它最终被做成了什么样子,靠的是裁剪手艺。即使你想成为一件旗袍,但裁剪你的人把它做成了汗衫,你就得忍受做一件汗衫的命。
    前面说的全是像老头汗衫的小圆领恤,想要有女人味一些,推荐大圆领和鸡心领白,目的是露出迷人的锁骨。
    上面这个就是著名的嗅汗衫试验,为了尽量避免汗味的影响,男性参与者需要先沐浴,所以他们的味道很淡。
    她又一次想笑,一个干巴巴的老头,穿着满是窟窿的汗衫,在客厅里与一条鱼搏斗,这场面她好像头一次见。
    费蛇耳开始收拾桌子,用汗衫的袖子划拉桌子上的寿丝渣子。
    另一边则人多势众,足有三十多人,他们一律统一着装,黑色的丝绸外褂,全部没有扣上,露出里面穿着的白色汗衫,他们脚穿绵绸布鞋,手里挥舞着一尺多长的小斧头。
    他身穿无袖汗衫和蓝色棉布工作裤,脚上套着双地毯拖鞋。
    他们脱去短裤和汗衫,只扎了一块遮羞布,个个神气活现。我们却窘迫地不知眼睛朝哪儿看才好。
    就算你戴上帽子,穿上靴子,加上两条袖子,肩膀弄得像两个超大号杯托,汗衫还是汗衫。可能还是号的,因为那种的最卖不出去。
    他把汗衫撩到胸部,露出黑黝黝的胸脯,大腹便便地站在灯下。
    我每天在沙发上养神打盹时,小家伙总爱把小手伸进我的汗衫帮我扒痒。
    随着音乐的节拍所谓音乐恤就是一件汗衫,而这件汗衫上装有一个感音的可视均衡器。
    马海毛一般用于汗衫,围巾,外套和其他衣物。
    我们从西边驶入市区,每一个路口都设有检查哨。紧张的反政府武装的军人穿着套头汗衫,短裤和拖鞋。他们守着临时以床垫和学校书桌等物品堆成的路障。
    知道吗?我可以缝制一些衬衫,短外套,汗衫,还有裤子和长袜,而你可以给他们做一双鞋子。
    赵晨看到身前皮肤黑黑的青年后背全都湿透了,汗衫上还有一些汗碱,他的身上散发出一股淡淡的腥味。

    汉字详情

    hàn,hán [han]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FH
    五行:
    仓颉: EMJ
    四角: 31140

    详细解释

    hán

    名词

    (1) 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

    汗,可汗。蕃王称。——《广韵》

    咸丰四年, 土谢图汗、 车臣汗两部汗、王、公、台吉等请捐助军需,温旨郤之。——《清史稿》

    (2) 另见 hàn

    hàn

    名词

    (1)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2)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汗,身液也。——《说文》

    汗者,精气也。——《素问·评热病论》

    五藏化液心为汗。——《宣明五气篇》

    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汉书·刘向传》

    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释名·释衣服》

    汗出浃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汗巾(擦汗用的手巾);汗血(汗与血;流汗流血;汗出如血);汗汪汪(形容汗水多的样子);汗星(细小的汗珠);汗迹(汗水的痕迹)

    (4) 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样冒出的水分。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 。如:汗筒(古人用竹筒书写,竹筒在使用前,先在火上烤出汁,用以防蛀,称为汗筒,也称汗青);汗竹(借指史籍、书册);汗青头白(书成人老)

    (5) 旧时维吾尔族一些上层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称号 。亦作维吾尔族表示女性的称号,用在名字末尾

    动词

    (1) 出汗;使出汗

    汗牛塞屋。——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汗下(汗流下来);汗浸浸(微微出汗的样子);汗溶溶(汗津津);汗脱(出汗失水而虚脱)

    (3) 另见 hán

    英文翻译

    perspiration, sweat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hon6 hong6
    ◎ 客家话:[梅县腔] hon5 [沙头角腔] hon5 [东莞腔] hon5 [海陆丰腔] hon6 [客英字典] hon5 [宝安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4 [台湾四县腔] hon5
    ◎ 潮州话:hang2(háng) hang5(hâ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ɣɑnghan/han
    shān [shan]
    部首: 525
    笔画: 8
    五笔: PUET
    五行:
    仓颉: LHHH
    四角: 322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指无袖头的开衩上衣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衫子(指古代妇女穿的一种袖子宽大的上衣;上衣的通称);衫帽(凉衫便帽。是宋代士大夫闲居时的装束);衫裙(短衫和裙子,泛指衣服);衫褃(衣服的腰身);衫煖(即“衫子”);衫傒(衣袖)

    (3) 衣服的通称 。如:衫襟(衣衫);运动衫;毛线衫;套衫;衫串(衣服,衣着);衫傒(衣衫的袖子);青衫(唐代文官品级最低的官服)

    英文翻译

    shirt; robe; gown; jacket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am1 [陆丰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客英字典] sam1 [沙头角腔] sam1 [东莞腔] sam1 [梅县腔] sam1 [宝安腔] sam1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七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銜平聲開口二等ʃamsram/s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