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津津

hàn jīn jīn [ han jin jin]
注音 ㄏㄢˋ ㄐ一ㄣ ㄐ一ㄣ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汗津津 hànjīnjīn

(1) 汁水浸湿的样子

sweaty

词语解释

  1. 汗出貌。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一折:“脸儿呵汗津津显出桃花片。”《红楼梦》第十二回:“ 贾瑞 自觉汗津津的。”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古铜色的光膀子,汗津津的,被太阳一照闪着光亮,好像涂上了一层油。”

引证解释

⒈ 汗出貌。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一折:“脸儿呵汗津津显出桃花片。”
《红楼梦》第十二回:“贾瑞自觉汗津津的。”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七章:“古铜色的光膀子,汗津津的,被太阳一照闪着光亮,好像涂上了一层油。”

汗津津的国语词典

形容汗水很多的样子。《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也作「汗溶溶」。

汗津津的网络释义

汗津津

  • 汗津津,是汉语词汇,出自《抱妆盒》,解释为形容微微出汗的样子。
  • 汗津津的翻译

    英语: sweaty
    德语: schweißig

    汗津津造句

    他把一只汗津津的手放在他的脸颊上。
    她叹了一口气走开了,他的前额汗津津的。
    温斯顿的后背立时变得汗津津,一阵子毛骨悚然的恐惧,涌遍了全身。
    她的脸上汗津津的,淌着一道道的泥。
    我脑子里只能想棋,只能思考棋子的运动,象棋的问题。有时候我醒过来,额上汗津津的,我发现,我甚至在睡梦中大概也在下意识地下棋,要是我梦见人,那么这些人也跟车、象一样地移动,也跳着马步或进或退。茨威格 
    在财务处排队交学费,当我掏出一大把皱巴巴、汗津津的毛票零币时,竟引来前后同学的哄笑。
    他开始向上爬去,用颤抖的、汗津津的手撑着自己的身体,爬到上一层阶梯。
    登上山顶时,我们一个个都累得汗津津的。
    天降兆示我等!大凶!过后,帝君已是冷汗津津,逐召众臣商议,众臣说法各自不一,却均说是吉兆,帝君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听信他们的奉承。
    儒生被他搂着,看着他汗津津的身体,闻着热哄哄的体味,有些不太习惯,正想让开,听到这句话,连忙一本正经的点点头那当然,我是诚心来向大师请益的。
    我把饺子盘关进冰箱,就去迎接我的晚宴客人。当时我衣服上沾满了面粉,脸汗津津的,涨得通红。
    他一路小跑赶回了家,身上汗津津的。
    在技能要求较低的工作中,他们又不想干体力活,把自己弄得脏兮兮或是汗津津的。
    多年汗津津、粘乎乎,没有空调的夏天是一种投资;
    他的头发支楞着,衬衫汗津津的。
    每次她见到我便走过来,用她那汗津津的手来摸摸我鼓起的腹部。
    他的前胸和后背都是汗津津的。
    他抓住她那汗津津的手臂。
    衬衫贴到我汗津津的背上。
    夏天过得那麽快,我几乎遗忘了那些个汗津津的夜晚。

    汉字详情

    hàn,hán [han]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FH
    五行:
    仓颉: EMJ
    四角: 31140

    详细解释

    hán

    名词

    (1) 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

    汗,可汗。蕃王称。——《广韵》

    咸丰四年, 土谢图汗、 车臣汗两部汗、王、公、台吉等请捐助军需,温旨郤之。——《清史稿》

    (2) 另见 hàn

    hàn

    名词

    (1) (形声。从水,干声。本义:汗腺的分泌物)

    (2) 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汗,身液也。——《说文》

    汗者,精气也。——《素问·评热病论》

    五藏化液心为汗。——《宣明五气篇》

    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汉书·刘向传》

    汗衣,近身受汗垢 之衣也。——《释名·释衣服》

    汗出浃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又如:汗巾(擦汗用的手巾);汗血(汗与血;流汗流血;汗出如血);汗汪汪(形容汗水多的样子);汗星(细小的汗珠);汗迹(汗水的痕迹)

    (4) 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样冒出的水分。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 。如:汗筒(古人用竹筒书写,竹筒在使用前,先在火上烤出汁,用以防蛀,称为汗筒,也称汗青);汗竹(借指史籍、书册);汗青头白(书成人老)

    (5) 旧时维吾尔族一些上层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称号 。亦作维吾尔族表示女性的称号,用在名字末尾

    动词

    (1) 出汗;使出汗

    汗牛塞屋。——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汗下(汗流下来);汗浸浸(微微出汗的样子);汗溶溶(汗津津);汗脱(出汗失水而虚脱)

    (3) 另见 hán

    英文翻译

    perspiration, sweat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hon6 hong6
    ◎ 客家话:[梅县腔] hon5 [沙头角腔] hon5 [东莞腔] hon5 [海陆丰腔] hon6 [客英字典] hon5 [宝安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4 [台湾四县腔] hon5
    ◎ 潮州话:hang2(háng) hang5(hâ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ɣɑnghan/han
    jīn [jin]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V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LQ
    四角: 351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渡口)

    (2) 同本义

    津,水渡也。——《说文》

    又东至于孟津。——《书·禹贡》

    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水津注·河水》注

    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孔子过之,使 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3) 又如:津梁(渡口的桥梁);津人(在渡口以摆渡为生的人);津门(在河流渡口所设置的关隘);津吏(掌管桥梁及河流渡口的官吏);津主(在关卡或渡口检查商旅货物的官吏);津要(渡口要地。比喻险要的交通据点);津逗(渡水口);津逮(经渡口过河而到达目的地。后常用以比喻为学的门径);津亭驿馆(渡口和驿站的亭馆)

    (4) 生物的津液;口水

    津,液也,汁也。——《三苍》

    津液充郭。——《素问·汤液胶醴论》

    令人望梅生津。——陆佃《埤稚·芥》

    (5) 又如:津沫(口中津液;涎沫);津唾(唾液)

    (6) 水陆要隘 。如:津通(水路通达。即流通);津隘(关津要隘)

    (7) 途径;门径 。如:津路(途径);津涂(亦作“津途”);津径(门径)

    (8) 涯,岸

    日出九津。——《吕氏春秋·求人》。注:“崖也。”

    (9) 又如:津岸(涯岸;水边);津涯(岸;水边);津步(码头)

    (10) 水 。如:津水(水涨溢,泛滥);津流(水流);津通(水无阻滞的流动);津路(水路);津渚(水边)

    (11) 桥梁。喻职位、地位 。如:津桥(桥梁)

    (12) 天津。中国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的简称 。如:京津唐地区

    (13) 汗,由汗腺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西游记》

    (14) 工资以外的额外所得或赏金、小费 。如:津贴

    动词

    (1) 渡,乘船过河或湖、海

    而世士罕有津远者。——《水经注·河水》

    (2) 又如:津渡(搭乘渡船的渡口;过渡,渡河);津济(渡河);津人(渡船的船夫);津航(渡船)

    (3) 滋润

    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西京杂记》

    (4) 又如:津润(滋养润泽);津湿(透湿)

    (5) 溢;渗 。如:津滴(渗出水滴)

    (6) 引申为以资财助人

    听其歌声,许以必贵,倒囊津置入京,继遂遭际。——宋· 王明清《挥尘录》

    (7) 又如:津送(津发。资助旅费;安葬);津遣(发给费用,遣往朝廷)

    形容词

    (1) 润泽

    其民黑而津。——《周礼·地官·大司徒》

    (2) 充盈;溢 ——多叠用。如:愈想愈觉得津津有味

    英文翻译

    ferry; saliva; ford

    方言集汇

    ◎ 粤语:zeo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n1 ngiap7 [陆丰腔] zin1 [梅县腔] zin1 [海陆丰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將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tsĭĕncin/zin
    jīn [jin]
    部首: 331
    笔画: 9
    五笔: IV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ELQ
    四角: 351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渡口)

    (2) 同本义

    津,水渡也。——《说文》

    又东至于孟津。——《书·禹贡》

    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水津注·河水》注

    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孔子过之,使 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3) 又如:津梁(渡口的桥梁);津人(在渡口以摆渡为生的人);津门(在河流渡口所设置的关隘);津吏(掌管桥梁及河流渡口的官吏);津主(在关卡或渡口检查商旅货物的官吏);津要(渡口要地。比喻险要的交通据点);津逗(渡水口);津逮(经渡口过河而到达目的地。后常用以比喻为学的门径);津亭驿馆(渡口和驿站的亭馆)

    (4) 生物的津液;口水

    津,液也,汁也。——《三苍》

    津液充郭。——《素问·汤液胶醴论》

    令人望梅生津。——陆佃《埤稚·芥》

    (5) 又如:津沫(口中津液;涎沫);津唾(唾液)

    (6) 水陆要隘 。如:津通(水路通达。即流通);津隘(关津要隘)

    (7) 途径;门径 。如:津路(途径);津涂(亦作“津途”);津径(门径)

    (8) 涯,岸

    日出九津。——《吕氏春秋·求人》。注:“崖也。”

    (9) 又如:津岸(涯岸;水边);津涯(岸;水边);津步(码头)

    (10) 水 。如:津水(水涨溢,泛滥);津流(水流);津通(水无阻滞的流动);津路(水路);津渚(水边)

    (11) 桥梁。喻职位、地位 。如:津桥(桥梁)

    (12) 天津。中国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的简称 。如:京津唐地区

    (13) 汗,由汗腺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西游记》

    (14) 工资以外的额外所得或赏金、小费 。如:津贴

    动词

    (1) 渡,乘船过河或湖、海

    而世士罕有津远者。——《水经注·河水》

    (2) 又如:津渡(搭乘渡船的渡口;过渡,渡河);津济(渡河);津人(渡船的船夫);津航(渡船)

    (3) 滋润

    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西京杂记》

    (4) 又如:津润(滋养润泽);津湿(透湿)

    (5) 溢;渗 。如:津滴(渗出水滴)

    (6) 引申为以资财助人

    听其歌声,许以必贵,倒囊津置入京,继遂遭际。——宋· 王明清《挥尘录》

    (7) 又如:津送(津发。资助旅费;安葬);津遣(发给费用,遣往朝廷)

    形容词

    (1) 润泽

    其民黑而津。——《周礼·地官·大司徒》

    (2) 充盈;溢 ——多叠用。如:愈想愈觉得津津有味

    英文翻译

    ferry; saliva; ford

    方言集汇

    ◎ 粤语:zeo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n1 ngiap7 [陆丰腔] zin1 [梅县腔] zin1 [海陆丰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將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tsĭĕncin/z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