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

hàn jūn [ han jun]
繁体 漢軍
注音 ㄏㄢˋ ㄐㄨㄣ

词语释义

1.汉王刘邦的军队。 2.汉朝的军队。 3.元代汉人编成的军队。 4.清旗籍的一种。凡汉人于明季降清者﹐依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

词语解释

  1. 汉王 刘邦 的军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汝能止 汉 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

  2. 汉 朝的军队。

    《汉书·赵充国传》:“ 武帝 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 匈奴 ,大为虏所围。 汉 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

  3. 元 代 汉 人编成的军队。

    《元史·兵志一》:“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 汉 军。”

  4. 清 旗籍的一种。凡 汉 人於 明 季降 清 者,依 满洲 兵制,编入 汉 军各旗。

    《清会典·内阁·典籍厅》:“典籍, 满洲 二人, 汉 军二人, 汉 二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家姓 安 ,是个 汉 军世族旧家。”

引证解释

⒈ 汉王刘邦的军队。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

⒉ 汉朝的军队。 《汉书·赵充国传》:“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

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

⒊ 元代汉人编成的军队。

《元史·兵志一》:“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汉军。”

⒋ 清旗籍的一种。凡汉人於明季降清者,依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

《清会典·内阁·典籍厅》:“典籍, 满洲二人, 汉军二人, 汉二人。”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家姓安,是个汉军世族旧家。”

汉军的国语词典

汉朝的军队。

汉军的网络释义

汉军

  • 汉军是汉王朝的军队,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汉高祖刘邦在沛县带领3000人起义,这是汉军的前身,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在诸侯推翻秦朝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之后,刘邦带领的军队被称为汉军。
  • 汉军时间为汉朝时间:前202—8年(西汉),25年—220年(东汉)。
  • 汉军初期由刘邦领导,作战方式主要以弓弩、车兵、步兵、骑兵混合兵团。到西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对匈奴作战需要,逐渐转变为大规模骑兵兵团作战。汉军骑兵以重甲格斗骑兵、弓弩骑兵为主。以长途奔袭、远程闪击为主要作战方式。汉军的这次变革彻底终结了匈奴人在东亚大陆的霸权,将汉军战力推向冷兵器时代的巅峰。
  • 汉军造句

    这时,汉军跟上来的士兵不过几千人,且都人困马乏。
    陈名夏被发遣到汉军正黄旗,这原本是一种处罚,却被像史学家谈迁这样识见平庸的局外人误解为受皇帝恩宠的一种迹象。
    可听说韩信率领的汉军突然袭击了驻扎在历下的齐国军队,并且打到了齐国首都临淄时,齐国人认为郦食其欺骗了他们,便用开水煮死了郦食其。
    定位球失球成为本场比赛汉军输球的主要原因。
    所以派了几个孔有德的乌镇哈超军中的汉军旗兵丁过来,这些人早些年就投降了,比较信得过。
    清初隶汉军旗,世袭盛京五品官,监制黄瓦,族繁户众,世居城东南析木城。
    项王被围乌江,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匈奴见汉军人少而困,便以优势大军,包围上来,万弩齐发,矢下如雨。
    见大宛将亡,其贵官便杀了大宛王毋寡的头呈汉军,并允诺赠送天马。
    鲜卑残军见了,认出是汉军,一个个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汉军是一支将游牧民族的野蛮精神与汉朝人。
    就在这时,已经会合在一起的高定和徐继祖率领属下的将领们走出己方阵营,快步走向汉军阵营。
    凡满、蒙、汉军八旗官员、另户军士、闲散壮丁家中年满十四岁至十六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备选秀女,十七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
    刘备领关、张纵马上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元帅”。
    戊子,命端郡王载漪、敬信练旗兵,以满洲火器营、健锐营、圆明园八旗枪营暨汉军枪队充选。
    蒙古方面,忽必烈任命江东宣慰使汉人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赐上方宝剑,以李恒为副将。
    哨骑报告大月氏部落扣押了甘怀将军和他手下士兵,并联系乌孙、楼兰等国,想要趁汉军疲惫的时候消灭汉朝军队。
    解放后,胡武将保警总队全部人员、枪支上交“武汉军管会”。
    二万汉军不足道哉,让他们全部过河又何妨,半渡击之胜之不武。
    苏武昼伏夜行,尽量避开汉军和小股的匈奴军,以防不测。

    汉字详情

    hàn [han]
    部首: 331
    笔画: 5
    五笔: IC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E
    四角: 371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2)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汉, 汉水也。上流曰漾。——《说文》

    徐偃王处 汉东。——《韩非子·五蠹》

    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汉之阴。

    收众汉南。——《资治通鉴》

    (3) 又如: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汉津(汉水);汉阴(汉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阳叫阴,水北岸面太阳叫阳);汉渚(汉水水边;汉水)

    (4) 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星汉灿烂。——曹操《步出门夏门行》

    (5) 又如:汉沂(银河边);汉清(即清汉,天河)

    (6) 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匈奴留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不知有汉。——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实汉贼。——《资治通鉴》

    废汉自立。

    (7) 又如:汉宇(汉室。指汉朝。也称汉家);汉军(汉朝的军队;元、清时称以汉人编成的军队);汉风(汉代的威风或诗风);汉唐(汉代和唐代。因两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并称)

    (8) 民族名。汉族的简称 。如:汉民族(即汉族);汉礼(汉族礼仪)

    (9) 汉族人 。如:汉军旗(汉族依照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的人);汉旅(汉人军队);汉儿(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10) 男子的俗称 。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

    (11) 国名

    (12) (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13) (公元 304—329)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14) (公元311—347)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后蜀

    (15) (公元917—971)五代十国之一。刘隐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

    英文翻译

    Chinese people; Chinese language

    方言集汇

    ◎ 粤语:hon3

    宋本广韵

    jūn [jun]
    部首: 218
    笔画: 6
    五笔: PL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Q
    四角: 375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名词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英文翻译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