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 汉 人的称呼。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折杨柳歌辞》:“我是虏家儿,不解 汉 儿歌。” 明 陈沂 《询刍录·汉子》:“ 汉 自 武帝 征伐 匈奴 ,二十餘年。马畜孕重堕殰罢极,闻 汉 兵莫不畏者,称之为 汉 儿。”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里玛》:“ 阿 曰:‘死则死耳,余 满洲 人,终不使 汉 儿见之,诛於门内可也。’”
犹言男子汉。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陛下大謁之日,还作汉儿拜邪?女儿拜邪?”
指养子不阉的内侍。
清 褚人穫 《坚瓠三集·单于问家世词》:“ 苏东坡 《送子由使契丹》诗末句云:‘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用 唐 李揆 事也。 绍兴 中, 曹功显 勋 使 金国 ,好事者戏作小词,其后闋曰:‘单于若问君家世,説与教知,便是红窗迥底儿。’谓 功显 之父 元宠 ,昔以此曲著名也。后大璫 张去为 之子 安世 ,以閤门宣赞为副使,或改其语曰:‘便是中朝一汉儿。’盖京师人谓内侍养子不阉者为汉儿也。”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引《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折杨柳歌辞》:“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明陈沂《询刍录·汉子》:“汉自武帝征伐匈奴,二十餘年。马畜孕重堕殰罢极,闻汉兵莫不畏者,称之为汉儿。”
清昭槤《啸亭杂录·阿里玛》:“阿曰:‘死则死耳,余满洲人,终不使汉儿见之,诛於门内可也。’”
⒉ 犹言男子汉。
引宋文莹《续湘山野录》:“陛下大謁之日,还作汉儿拜邪?女儿拜邪?”
⒊ 指养子不阉的内侍。 清褚人穫《坚瓠三集·单于问家世词》:“苏东坡《送子由使契丹》诗末句云:‘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用唐李揆事也。
引绍兴中, 曹功显勋使金国,好事者戏作小词,其后闋曰:‘单于若问君家世,説与教知,便是红窗迥底儿。’谓功显之父元宠,昔以此曲著名也。后大璫张去为之子安世,以閤门宣赞为副使,或改其语曰:‘便是中朝一汉儿。’盖京师人谓内侍养子不阉者为汉儿也。”
汉儿的网络释义
汉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2)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汉, 汉水也。上流曰漾。——《说文》
徐偃王处 汉东。——《韩非子·五蠹》
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汉之阴。
收众汉南。——《资治通鉴》
(3) 又如: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汉津(汉水);汉阴(汉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阳叫阴,水北岸面太阳叫阳);汉渚(汉水水边;汉水)
(4) 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星汉灿烂。——曹操《步出门夏门行》
(5) 又如:汉沂(银河边);汉清(即清汉,天河)
(6) 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匈奴留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不知有汉。——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实汉贼。——《资治通鉴》
废汉自立。
(7) 又如:汉宇(汉室。指汉朝。也称汉家);汉军(汉朝的军队;元、清时称以汉人编成的军队);汉风(汉代的威风或诗风);汉唐(汉代和唐代。因两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并称)
(8) 民族名。汉族的简称 。如:汉民族(即汉族);汉礼(汉族礼仪)
(9) 汉族人 。如:汉军旗(汉族依照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的人);汉旅(汉人军队);汉儿(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10) 男子的俗称 。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
(11) 国名
(12) (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13) (公元 304—329)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14) (公元311—347)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后蜀
(15) (公元917—971)五代十国之一。刘隐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仁 | 如鄰 | 日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臻 | 眞A | njin/r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