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
词语释义
气味
(1) 嗅觉所感到的味道
(2) 比喻人的性格、情调
词语解释
词语简介
(1) [smell;odor;flavor]∶嗅觉所感到的味道
气味浓香
散发出气味
(2) [smack]∶比喻人的性格、情调
有点沙文主义气味
引用解释
1.滋味和嗅觉所感到的味道。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蔓菁》:“九英,叶根麤大,虽堪举卖,气味不美。” 唐 杜甫 《谢严中丞送乳酒》诗:“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宋 梅尧臣 《答王德言遗柑》诗:“ 荆州 持大橘,亦自名黄柑;忽得 洞庭 美,气味何可参。” 许地山 《再会》:“只要饼底气味好就够了。”
氣味的国语词典
芳香或臭恶的味道。
氣味的网络释义
气味 (词语概念)
氣味的翻译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hi5 [客英字典]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梅县腔] hi5 ki5 [沙头角腔] h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陆丰腔] hi5 [东莞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氣 | 去旣 | 溪 | 微開 | 去聲 | 未 | 開口三等 | 止 | 微 | kʰĭəi | khioih/qio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 同本义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4) 食物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5) 体味;体会 。如:味精(体味精深)
(6) 佛教语。六尘之一 。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7) 旨趣;意义 。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8) 气味 。如:茉莉花的香味
动词
(1) 辨别滋味;品尝 。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如:味览(用心细览)
量词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5 [宝安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mi5 [东莞腔]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海陆丰腔] mui6 [沙头角腔] mui5 [台湾四县腔] mui5 [陆丰腔] mui6
◎ 潮州话:bh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未 | 無沸 | 明 | 微合 | 去聲 | 未 | 合口三等 | 止 | 微 | mĭwəi | myoih/mv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