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察觉

háo wú chá jué [hao wu cha jue]

词语释义

指什么都没感觉到。

汉字详情

háo [hao]
部首: 419
笔画: 11
五笔: YPT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XYRBU
四角: 00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2) 同本义

未成毫狗。——《尔雅·释畜》

(3) 又如:毫光(如毫毛的光芒 );毫芒(毫毛的细尖);毫黍(毫毛与黍粒。比喻极微小);毫眉(老年人的眉毛。因其毛长,故称)

(4) 毛笔的头部;毛笔

(5) 又如:毫端(毛笔笔尖);毫笺(毛笔和精美的纸张);毫管(指毛笔);毫墨(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6)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细微

明足以察秋毫之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锐思于毫芒之内。——班固《答宾戏》

(7) 又如:毫分(比喻极细微);毫忽(一点点儿。十忽为丝,十丝为毫,十毫为厘);毫厘不爽(一点儿也不差);毫芥(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8) 单位名

(9) 长度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寸或1/30毫米

(10) 重量单位,等于千分之一钱或0.005克

(11) 〈方〉∶银元一角称为一毫

副词

完全 ——与不、无连用在名词、动词前表示一点儿也不。如:毫无倦意;毫不足怪

前缀词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 。如:毫米;毫升

英文翻译

fine hair; measure of length

方言集汇

◎ 粤语:hou4
◎ 客家话:[梅县腔] hau2 [陆丰腔] hau3 [客英字典] hau2 [台湾四县腔] ho2 hau2 [客语拼音字汇] hau2 ho2 [海陆丰腔] ho2 hau2 [宝安腔] hau2 [沙头角腔] hau2
◎ 潮州话:h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胡刀平聲開口一等ghau/hau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chá [cha]
部首: 322
笔画: 14
五笔: PW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BOF
四角: 3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no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t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jué,jiào [jue,jiao]
部首: 416
笔画: 9
五笔: IPM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FBBHU
四角: 90212

详细解释

jiào

动词

(1) 睡醒

觉,悟也。从见,學省声。——《说文》

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卓传》

觉而之渐台。——《汉书·邓通传》

(2) 又如:觉卧(觉醒时和寝卧时);觉寤(睡醒);觉寝(自睡中觉醒)

(3) 通“挍”、“校”。比较,较量

如此贤不肖相觉。——《孟子·离娄下》注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世说新语》

名词

(1) 俗称睡眠为睡觉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庄子·齐物论》

觉见卧闻。——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惟觉时之枕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2) 又如:睡了一大觉

(3) 一次短的睡眠,打盹 。如:午觉;累了可以扒在桌上睡一觉

量词

(1) 睡眠一次为一觉 。如:睡了一觉中觉

(2) 另见 jué

jué

动词

(1) (形声。从见,学省声。本义:醒悟,明白)

(2) 同本义

觉,悟也。——《说文》

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贤传》

觉而之渐台。——《汉书·邓通传》

且有大觉。——《庄子·齐物论》

叔术觉焉。——《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觉来(醒来);觉悟;如梦初觉

(4) 感觉到,意识到

而觉跌千里者。——《荀子·王霸》。注:“知也。”

岛不觉。——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常觉一切。——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更觉胆落。——《广东军务记》

(5) 又如:觉道(觉得);不知不觉;觉发(发觉)

(6) 启发;使人觉悟

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孟子·万章上》

(7) 发觉,发现

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不之觉。——《资治通鉴·唐纪》

名词

(1) 感觉器官 。如: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觉元(脑神)

(2) 贤智者之称

藏埋于终古,而未寤于前觉也。——晋· 左思《吴都赋》

(3) 另见 jiào

英文翻译

to wake up from sleep; consc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3 gok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