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毯

zhān tǎn [ zhan tan]
繁体 氈毯
注音 ㄓㄢ ㄊㄢˇ

词语释义

1.亦作"毡毯"。 2.毛毡制成的毯子。

词语解释

  1. 亦作“氊毯”。毛毡制成的毯子。

    唐 白居易 《青毡帐二十韵》:“软煖围氊毯,鎗樅束管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国·西域记》:“地铺毡毯,无君臣上下,男女相聚皆席地趺坐。”《红楼梦》第七六回:“ 贾母 又命将毡毯铺在阶上。”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帐幕金碧辉煌,地上铺着颜色浓丽的毡毯。”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氊毯”。毛毡制成的毯子。

唐白居易《青毡帐二十韵》:“软煖围氊毯,鎗樅束管弦。”
明沉德符《野获编·外国·西域记》:“地铺毡毯,无君臣上下,男女相聚皆席地趺坐。”
《红楼梦》第七六回:“贾母又命将毡毯铺在阶上。”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帐幕金碧辉煌,地上铺着颜色浓丽的毡毯。”

毡毯的国语词典

毡与毯的合称。

毡毯的网络释义

毡毯

  • 毡毯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ān tǎn,意思是毛毡制成的毯子。
  • 毡毯造句

    楼下草坪上的小草绿茸茸的,像一片铺在地上的大毡毯。
    此人把自己裹在件黑布袍里,身上还披着块厚厚的毡毯,整个人遮得严严实实。
    寒冷的冬天里,如果你在温暖的床上看书,你可以说“像毡毯臭虫那样舒适”。
    就在方羽打量蒙古包,老萨满出神的空里,一直在毡毯上揽着丈夫听他们说话的乌兰赫娅实在忍不住了“方羽,那你到底能不能治这个叫什么血箭的怪病啊?”。
    小队潜伏了一天,人困马乏,便铺起毛毡毯、裹上狼皮袍,轮班放哨休息起来。
    那时曾出现用银线织成的毡毯。
    最上两层都是染成亮黄色的毛毡毯,维奇光是目光停在上面,就能感到它们有多暖和,觉着拿下一件裹在身上的话,还能加强武装衣的防御力。
    老槐树下,赵云和高顺踞坐毡毯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仿佛是多年的老友,只有认真听他们谈话的内容,才能察觉他们之间有过的不寻常过往。
    云裳被敏珠和一个老妈子左右搀着,端端正正跪在厅中早就预备好的毡毯上。
    这天夜里,哈特几乎一夜未眠,躺在毡毯上展转反侧,脑海里满是蕾娜娇美的身姿……
    这是一座高顶的茅屋,屋面上覆盖的麦草被修剪得十分整齐,约厚尺许,好像铺了一层厚茸茸的毡毯。
    穷人家难过一点,富裕人家问题却不大,市场上有毡毯,有裘衣,防寒的效果,不亚于棉衣棉被。
    你不妨象毡毯中的臭虫那样舒服地坐着。
    那条毡毯已经完全走了样,就连原先再制造它的织机也认不出它来了。欧·亨利。
    他接连忙碌了数日,先是安排人手把官仓中积存的一些衣物分发给孤寡鳏独,又约谈了几十户富商,半赊半买了一些棉衣、毡毯。
    其余人等,只带称手的兵器箭铳、衣甲毡毯,快!

    汉字详情

    zhān [zhan]
    部首: 419
    笔画: 9
    五笔: TFNK
    五行:
    仓颉: HUYR
    四角: 2171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毛,占声。本义: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 同本义

    氈,撚毛也。——《说文》

    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周礼·天官·掌皮》

    (2) 又如:毡单(毡垫);毡布(指毛织成的布);毡车(以毛毡为篷的车子);毡衫(毡制的衣衫);毡屋(即毡帐);毡席(毡制的铺垫用具);毡帽(毡制的帽子);毡毯(毛毡制成的毯子)

    英文翻译

    felt; rug, carpet

    方言集汇

    ◎ 粤语:zin1

    宋本广韵

    tǎn [tan]
    部首: 419
    笔画: 12
    五笔: TFNO
    五行:
    仓颉: HUFF
    四角: 29718

    详细解释

    名词

    厚实有毛绒的织品

    毯,毛席。——《广韵》。又如:毯布(用细毛织成的布);线毯;地毯;挂毯;毛毯;绒毯

    英文翻译

    rug, carpet, blanket

    方言集汇

    ◎ 粤语:taam2 taan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an3 [海陆丰腔] tan3 [梅县腔] tan3 [台湾四县腔] tan3 [客语拼音字汇] tam1 tan3 [宝安腔] tan3 ta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九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