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

cán kù [ can ku]
繁体 殘酷
注音 ㄘㄢˊ ㄎㄨ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残酷 cánkù

(1) 残忍冷酷

残酷剥削
atrocious;cruel;ruthless

(2) 虐待,摧残

ill-treat;maltreat

词语解释

  1. 凶狠冷酷。

    《汉书·陈万年传》:“ 咸 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於吏民。” 唐 欧阳修 《尚书户部侍郎蔡公行状》:“公独以为蛮去残酷,而归有德,且以求生。宜内之 荆 湖 ,赐以閒田使自营。” 邹韬奋 《地位》:“我们现在必须集中火力对付我们民族的最大敌人的残酷的侵略。”

  2. 残害;虐待。

    《后汉书·何敞传》:“侍中 竇宪 遂令人刺杀 畅 於城门屯卫之中,而主名不立。 敞 又説 由 曰:‘ 刘畅 宗室肺府,茅土藩臣,来弔大忧,上书须报,亲在武卫,致此残酷。’”《老残游记》第十三回:“逼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就糊里糊涂将女儿卖到这门户人家,被鴇儿残酷,有不可以言语形容的境界。”

引证解释

⒈ 凶狠冷酷。

《汉书·陈万年传》:“咸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於吏民。”
唐欧阳修《尚书户部侍郎蔡公行状》:“公独以为蛮去残酷,而归有德,且以求生。宜内之荆湖,赐以閒田使自营。”
邹韬奋《地位》:“我们现在必须集中火力对付我们民族的最大敌人的残酷的侵略。”

⒉ 残害;虐待。 《后汉书·何敞传》:“侍中竇宪遂令人刺杀畅於城门屯卫之中,而主名不立。

敞又説由曰:‘ 刘畅宗室肺府,茅土藩臣,来弔大忧,上书须报,亲在武卫,致此残酷。’”
《老残游记》第十三回:“逼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就糊里糊涂将女儿卖到这门户人家,被鴇儿残酷,有不可以言语形容的境界。”

残酷的国语词典

残忍狠毒。

残酷的网络释义

残酷 (汉语词语)

  • 残酷,指残忍、冷酷。语出《汉书·陈万年传》:“ 咸 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於吏民。”
  • 残酷造句

    为了应对这里残酷的自然环境,动物们练就了各种特殊的本领。
    在那血和火的岁月里,敌人猖獗,斗争残酷,但丝毫没有动摇中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决心。
    他受人迫害,含冤负屈,精神受到残酷的折磨。
    残酷的现实让她离家出走,过上了放荡不羁的生活。
    封建统治阶级残酷榨取,竭泽而渔,其后果必然是农民起义。
    你要准备酝酿好情绪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年也门残酷内战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
    他不像凶恶的人,不像冷莫无情的人,不像残酷的人,然而它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
    地主以敲骨吸髓的残酷手段剥削农民。
    肖邦看到自己的国家受到如此残酷的欺压,悲愤欲绝。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时,无所不至,其手段之残酷,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
    日军扫荡十分残酷,所到之处,寸草不留。
    希特勒使用残酷的手段杀害了无数犹太人。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的梦想被一一粉碎了。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的幻想破灭了。
    地主们残酷地剥削农民。
    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弱肉强食,残酷无情,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战争是残酷的,战败者的损失尤为惨重,有时连匹马只轮也不能保全。
    误会是残酷的,它昭示着人的苍白,动摇着人的意志,折磨着人的心灵。

    汉字详情

    cán [can]
    部首: 406
    笔画: 9
    五笔: GQGT
    五行:
    仓颉: MNIJ
    四角: 1325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歹( è),戋( jiān)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2) 同本义

    残,伤也。——《苍颉篇》

    昔智伯瑶残 范中行。——《战国策·秦策》。注:“灭也。”

    废为残贼。——《诗·大雅·民劳》

    则汝残矣。——《战国策·齐策》。注:“坏也。”

    凡二十七县残。——《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

    张仪之残, 樗里疾也。——《战国策·秦策》。注:“害也。”

    放轼其君则残之。——《周礼·夏官》

    残名以逞。——《左传·宣公二年》

    (3) 又如: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失);残心(残害人的心);残贼(杀害);残灭(残杀毁灭);残夷(残杀)

    (4) 毁坏;破坏

    家室立残,亲戚不免于刑戮。——《荀子·荣辱》

    (5) 又如:残略(摧毁掠夺);残坏(破败;毁坏)

    (6) 凋谢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7) 又如:残花;残芳;残英(凋零的花。即落花)

    形容词

    (1) 凶恶;狠毒

    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汉书·隽不疑传》

    (2) 又如:残烈(残酷剧烈);残横(残暴专横)

    (3) 残缺,残废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忧。——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残而不废;残卷(书籍的残存部分;亦指书中未读完的部分);残脱(残缺脱漏);残替(残缺废弃);残帙(残卷);残梦(零乱不全的梦)

    (5) 剩余;残余,残存

    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庄子·马蹄》

    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6) 又如:残香(余香);残客(剩下未走的客人);残雪(剩余而未融尽的雪);残羹冷炙(剩下的酒食菜肴)

    (7) 最后的,最末的 。如:残年(年末;余年。指人的晚年);残照(夕阳);残冬(冬季将尽之时);残山(山将尽处)

    名词

    也指凶暴的人,暴虐无道的人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是天下之大残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英文翻译

    injure, spoil; oppress; broken

    方言集汇

    ◎ 粤语:caan1 caan4

    宋本广韵

    [ku]
    部首: 714
    笔画: 14
    五笔: SGTK
    五行:
    仓颉: MWHGR
    四角: 1466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酉( yǒu),表示与酒有关,告声。本义:酒味浓;香气浓)

    (2) 同本义

    酷烈馨香。——曹植《七启》

    芬芳沤郁,酷烈淑郁。——司马相如《上林赋》

    (3) 残暴;苛刻

    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王冕《伤亭户》

    刑罚暴酷,轻绝人命。——晁错《举贤良对策》

    妃性酷虐,常手镣数人。——《晋书·贾皇后传》

    (4) 又如:酷滥(滥用残酷的刑罚);酷评(苛刻的评论);酷惨(残暴,惨酷);酷偿(残酷报复);酷能(以严刑酷法为能);酷吏(滥用刑法残害人民的官吏)

    (5) 悲惨;痛苦

    吴人仿 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三国志》

    (6) 又如:酷杀(惨死);酷裂(因痛苦而肠断);酷楚(痛楚)

    副词

    (1) 极,非常

    酷似其舅。——《晋书·何无忌传》

    (2) 又如:酷尚(特别喜好);酷类(即酷似,非常相似);酷痛(极悲痛);酷贫(极其贫困);酷薄(极端刻薄)

    名词

    (1) 灾难;困苦 。如:酷祸(惨祸)

    (2) 惨痛,痛恨

    含酷茹恨,彻于心髓。——《颜氏家训·文章》

    英文翻译

    strong, stimulating; very

    方言集汇

    ◎ 粤语:h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uk7 kiok7 [客语拼音字汇] kug5 kug6 [梅县腔] kuk7 guk7 [台湾四县腔] kuk7 kok7 [东莞腔] kuk7 [客英字典] kwuk7 [宝安腔] k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沃入聲開口一等kʰuokkhuuk/q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