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软怕硬

qī ruǎn pà yìng [ qi ruan pa ying]
繁体 欺軟怕硬
注音 ㄑ一 ㄖㄨㄢˇ ㄆㄚˋ 一ㄥ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欺软怕硬 qīruǎn-pàyìng

(1) 欺负软弱者,惧怕强硬者

bully the weak and fear the strong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窦娥冤》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成语辨析

欺软怕硬和“欺善怕恶”;都可以表示“欺负弱小的;害怕强大的”之意;但是欺软怕硬是从势力上来说的;欺负势力小的;害怕势力大的;而“欺善怕恶”是指欺负善良的;害怕凶恶的;是从性格上说的。

成语用法

欺软怕硬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欺负软弱的,惧怕强硬的。

明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点催首放富差贫,保解户欺软怕硬。”
《红楼梦》第七回:“不公道,欺软怕硬!有好差使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没良心的忘八羔子!”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他们遇了困难就卑顺,得了势就骄横。欺软怕硬,这是个最浅的道理。”

欺软怕硬的国语词典

侵凌软弱的,害怕强横的。明.高明《琵琶记.五娘请粮被抢》:「点催首放富差贫,保上户欺软怕硬。」《红楼梦.第七回》:「因趁著酒兴,先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也作「怕硬欺软」。

欺软怕硬的网络释义

欺软怕硬

  • 欺软怕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ī ruǎn pà yìng,意思是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 欺软怕硬的翻译

    日语: 弱(よわ)いものをいじめ,強(つよ)いものをおそれる
    俄语: обижать слабых и бояться сильных

    欺软怕硬造句

    他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
    欺软怕硬,算什么好汉!
    狗腿子们都是些欺软怕硬的东西,这一点大伙都清楚。
    他属那种欺软怕硬的人,你倘若假以辞色,温言温语,恐怕他还不会服你。
    这些奴才,从来都是仗势欺人,欺软怕硬。
    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从不欺软怕硬。
    欺软怕硬的人,算不上英雄好汉。
    谁知他越躲就越受气,城市的孩子欺软怕硬,见他害怕了,服软了,对他就欺侮的更厉害。
    困难是欺软怕硬的。你越畏惧它,它愈威吓你。你愈不将它放在眼里,它愈对你表示恭顺。
    以尊老爱幼为荣,以欺软怕硬为耻。
    他们把我围住,告诉我说我打的是两个欺软怕硬的家伙.
    三炮被描绘成一个欺软怕硬的恶棍,在日本人面前懦弱无能却在中国人前作威作福。
    从中就可以看出了小日本懦弱无能,欺软怕硬的一面!
    投诉“蜜糕帮”欺软怕硬蜜里藏刀。
    安良除暴,扶弱抑强是人类崇尚的美德;弱肉强食,欺软怕硬则是人身上残留的动物本性。
    整日惹是生非,欺软怕硬,而最可气的,还是对艾艾茉起来觊觎之心。
    即使他现在还小,就已经欺软怕硬,畏强欺弱了。
    欺软怕硬恃强凌弱威迫利诱穷极无聊弱肉强食虚骄恃气。
    欺软怕硬,只会摇唇鼓舌,我看你的本事也只配用来欺负弱小!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背地里一套明着一套,欺软怕硬,弱者存在的俯首帖耳。

    汉字详情

    [qi]
    部首: 427
    笔画: 12
    五笔: ADWW
    五行:
    仓颉: TCNO
    四角: 478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欠,其声。“欠”与出气、说话有关。本义:欺骗)

    (2) 同本义

    欺,诈欺也。——《说文》

    仁义修立谓之任,反任为欺。——《贾子道术》

    禄不遂行兹谓欺。——《京房易传》

    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

    尚不相欺。

    甚矣哉为欺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

    世之为欺者。

    (5) 又如:欺诳(欺瞒);欺上罔下(对上欺骗,对下隐瞒);欺诞(夸大欺骗);欺谩(欺骗);欺三瞒四(隐蔽实情欺骗他人);欺天罔人(骗天骗人);欺天罔地(欺骗天地。极言人之背理昧心);欺心(自己欺骗自己心怀不轨,起坏心思);欺君罔上(欺骗蒙蔽君上)

    (6) 欺诈,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

    苏秦欺寡人。——《战国策·秦策》。注:“诈也。”

    欺诬诈伪也。——《荀子·性恶》。注:“诳也。”

    (7) 又如:欺谬(欺诈背信);欺猾(欺诈奸猾);欺罔(诈骗迷惑);欺诡(欺诈);欺弊(欺诈蒙骗)

    (8) 欺压,欺侮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 又如:欺藐(欺负小看);仗势欺人;欺蔑(欺负蔑视);欺傲(欺侮轻慢);欺枉(欺负)

    形容词

    见南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与接。——《列子·仲尼》

    英文翻译

    cheat, double-cross, deceive

    方言集汇

    ◎ 粤语:he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1 [宝安腔] ki1 [梅县腔] ki1 [陆丰腔] ki1 [客英字典]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东莞腔] ki1 [沙头角腔] ki1 [海陆丰腔] ki1
    ◎ 潮州话: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其平聲開口三等khi/qiokʰĭə
    ruǎn [ruan]
    部首: 405
    笔画: 8
    五笔: LQWY
    仓颉: KQNO
    四角: 475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2)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軟,柔也。——《玉篇》

    軟,俗輭字。——《广韵》

    輭,柔也。——《广韵》

    步步金阶上软舆。——唐· 王建《宫词》

    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红楼梦》

    (3) 又如:软壁(可折叠的屏风);软片(指裱好的书画);软柔柔(非常柔软);软设设(软软的);软性(轻柔的事物。与硬性相对);绵软(柔软;又形容身体无力);松软(松散绵软);软甲(软战。用非金属制作的软质战衣)

    (4) 柔和;温和

    文辞婉软。——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软咍咍(软绵绵;软软地);软善(和善);软款(娇柔;柔和;温顺地恳求);软局子(软手段);软软款款(用温柔亲切的话体贴、抚慰);软熟(形容人性格柔和,不违世人);软语温香(形容女性细芳的身体);软语温存(用温和婉转的话相抚慰);软和(柔和);软风(和风);软美(柔和美好;温顺)

    (6) 形容人体柔弱无力

    李园,软弱人也。——《战国策·秦策》

    (7) 又如:软刺答(软答刺。软弱无力的样子);软丢答(轻飘无力);软困(疲乏无力);酸软(身体发酸而无力);酥软(肢体软弱无力);软兀剌(形容无力,乏劲);软懒(乏力慵懒的样子);软乎(形容柔弱无力)

    (8) 意志不坚定,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心里早软了。——《红楼梦》

    (9) 又如: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软揣(软弱,不坚强);软怯怯(软弱,羞怯);软厮禁(不硬挣,不坚强);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手软(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软脊脊(比喻没有主见,不坚定);软耳朵(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软商(用软磨的手段商量)

    (10) 不用强硬的手段,只是平和地进行

    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三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软招(软办法,软手段);软困(软禁;用软办法围困);软监(软禁)

    动词

    (1) 麻痹;软化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西游记》

    (2) 又如:软顽(顽滑;刁顽);软痛(缓解伤痛);软口汤(为封人口而送的人情贿赂之类)

    英文翻译

    soft, flexible, pliable; weak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5

    宋本广韵

    [pa]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R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A
    四角: 960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白声。怕就是怖,“怕”是中古的新字。本义:畏惧)同本义

    怕,怕惧。——《广韵》

    鬼神怕嘲咏。——韩愈《双鸟诗》

    粉骨碎身浑不怕。——明· 于谦《石灰吟》

    (2) 又如:惧怕(害怕);害怕(遇到困难、危险等而心中不安或发慌);怕怯(害怕)

    语气词

    (1) 用在谓语前面或句首,对某一情况进行估计、猜测,表示疑惑或商榷,相当于“恐怕”、“也许”、“或许”;在现代汉语里,句尾常带有“吧” 。如:怕是有什么意外,平时他总是准时来的;怕不(恐怕,也许);怕敢(恐怕也许)

    (2) 岂,难道 。如:怕不待(岂不,难道不)

    (3) 如其,倘

    您昆仲各东西,俺子母两分离,怕哥哥不嫌相辱呵?权为个妹!——《古今杂剧·关汉卿·拜月亭》

    英文翻译

    to fear, be afraid of; apprehensive

    方言集汇

    ◎ 粤语:paa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a5 [海陆丰腔] pa5 [梅县腔] pa5 [陆丰腔] pa5 [客语拼音字汇] pa4 [东莞腔] pa5 [宝安腔] pa5 [台湾四县腔] pa5 [沙头角腔] p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普駕麻二開去聲開口二等pʰaphrah/pheah
    yìng [ying]
    部首: 517
    笔画: 12
    五笔: DGJQ
    五行:
    仓颉: MRMLK
    四角: 1164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石,更声。本义:坚硬)

    (2) 同本义 。与“软”相对

    山原川泽,土有硬软。——《通典》

    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可促使细小动脉硬化。——唐时华等《高血压病》

    (3) 又如:硬米糁(未煮熟的米饭);硬牌(旧制在府官到达前,必派前站带木牌先行通知地方官绅人等迎接);硬帮(坚硬);硬撑撑(坚硬结实);硬胎(硬质的衬里);硬倔倔(形容物体坚硬);硬拐拐(形容坚硬而有棱角);硬触触(形容坚硬扎手);硬戗(形容坚硬有力)

    (4) 结实

    十日一放,令其陆梁舒展,令马硬实也。——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

    (5) 又如:硬挣(硬朗;刚强);硬棒棒(结实);硬实(方言。健壮结实)

    (6) 生硬

    有些同志过分强调直译,硬译。——郭沫若《雄鸡集》

    (7) 又如:硬搬(生搬硬套);硬译(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直译);硬拐(生硬的转弯);硬语(生硬的词句);硬声硬气(语气生硬)

    (8) 倔强,执拗

    石秀道:“嫂嫂,你休要硬诤;教你看个证见。——《水浒传》

    (9) 又如:硬口(嘴硬);硬打挣(强辩;抵赖);硬行(强行;强制);硬劲(倔强脾气)

    (10) 坚强,强硬

    若父亲是个硬挣的,定然卫护儿女,与老婆反目厮闹,不许他凌辱。——《醒世恒言》

    (11) 又如:硬保山(有身分有地位且能说得起话的保人);硬出头(故意出面领头干某件事。有贬义);硬绷(态度坚决、强硬;坚硬)

    (12) 能力强;质量好

    必须彻底解决,派硬手去。——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13) 又如:硬功夫;硬手(高手;能手)

    副词

    (1) 确实;真正

    乡亲!硬是要得!——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

    (2) 又如:硬是(确实是);硬该揍

    动词

    (1) 勉强

    你到底是年过六旬的人,硬撑是不行的。——张英《老年突击队》

    (2) 又如:硬强着(迫使;强逼着);硬坐(强加罪名);硬打挣(强挣扎);硬扎子(硬充好汉)

    (3) 强

    我也硬不多儿,只战个平手。——《西游记》

    (4) 又如:硬正(强有力的人)

    英文翻译

    hard, firm, strong; obst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ang5 ngiang5 [客英字典] ngang5 [沙头角腔] ngang5 [东莞腔] ngang3 [海陆丰腔] ngang5 ngiang6 ngiang3 [梅县腔] ngang5 [陆丰腔] ngang6 [宝安腔] nga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a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四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爭耕開去聲開口二等ngrangh/ngaenqŋæ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