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ㄅㄨˋ ㄅㄟ ㄅㄨˋ ㄎㄤ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不卑不亢 bùbēi-bùkàng

(1) 不卑下也不高傲,态度言语有分寸

be neither humble nor arrogant;show neither inferiority nor superiority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成语辨析

亢;不能写作“抗”。

成语用法

不卑不亢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对人的态度彬彬有礼有分寸。

引证解释

⒈ 同“不亢不卑”。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他不卑不亢地说:‘妙喻妙喻!’”

不卑不亢的国语词典

形容处事待人态度得体,不傲慢、不卑屈,恰到好处。也作「不亢不卑」、「不抗不卑」。

不卑不亢的网络释义

不卑不亢

  • 不卑不亢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bēi bú kàng,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
  • 不卑不亢的翻译

    英语: neither servile nor overbearing (idiom)​, neither obsequious nor supercilious
    法语: (expr. idiom.)​ ni servile ni dominateur, ni obséquieux ni hautain
    俄语: держáться с достóинством

    不卑不亢造句

    在求职时,无论是自我介绍,还是回答问题,都要面带微笑,不卑不亢,举止大方。
    他到那边去做说客,说得不卑不亢。
    他这人待人接物从来都不卑不亢。
    我们对待外宾应该不卑不亢,不能丧失国格、人格。
    面前不卑不亢,这样就会赢得别人的敬重。
    我们对外国人应该不卑不亢,而不能低声下气。
    我们为人处世,应不卑不亢。
    我爱青草,不卑不亢,顽强不倒。
    她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得不卑不亢。
    这位外交官不卑不亢,语言得体,表现了应有的风度。
    最关键要学会一种圆滑老道的处世之态,不卑不亢,不矜不伐,有狮子般的勇猛,狐狸般的睿智,不颟顸,不暴虎冯河。
    为名利所困惑,不做违背良心的事,不卑不亢。
    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味低调,也不是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
    做人应不卑不亢,从容优雅,面对一切。
    俗语说:不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俗语又说:骄兵则必败。看来万事都没有绝对,自己把握,不卑不亢才是“赢”的真谛!
    章绿竹弯腰做恭谨状,却也不卑不亢地说道“帮主始终是一帮之主,章某此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今帮主若浪子回头,这帮中事物,理应帮主决断。
    总之是把最难得的和平留给普通修者们之外,就是留下了一种自强不息,不卑不亢的精神力量,让东华国人从唯唯诺诺,一味盲目自卑的萎靡不振中解脱出来。
    那人恭敬有礼的打千行礼,语气不卑不亢,神情自若。
    淡定从容,不卑不亢,懂得贵族礼仪,懂得帝国法律,而且胆子很大啊,也是很有自信的样子。
    之所以对她印象比较深,是因为陆筱雨待人接物温文尔雅、不卑不亢,有一股高尚的气节,这是现在的女子里边非常罕见了。

    汉字详情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bēi [bei]
    部首: 223
    笔画: 8
    五笔: RTF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WHJ
    四角: 264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椑之古字,本义是圆搕,一种酒器)

    (2) 地位低微

    卑,庳也。——《广雅》

    文王卑服。——《书·无逸》

    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管子·水地》

    天尊地卑。——《易·系辞》

    位卑则足羞。——唐· 韩愈《师说》

    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卑弁(下级武职对上级的自称);卑寒(谦词。谓位卑家贫);卑陋(低矮简陋);卑辱(卑微屈辱);卑人(地位低下的人)

    (4) 地势低下。与“高”相对

    谓山盖卑。——《诗·小雅·正月》

    卑高已陈。——《礼记·乐记》

    闻长沙卑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卑小(矮小);卑隘(低矮狭窄);卑洼(低洼)

    (6) 衰微,衰弱

    王室其将卑乎?——《国语·周语》

    (7) 素质低下

    非天质之卑,则必不若余之专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 谦恭

    卑礼厚币以招贤者。——《史记·魏世家》

    (9) 又如:卑谨(谦卑恭敬);卑顺(谦恭驯顺)

    动词

    (1) 轻视,小看

    何以卑我?——《国语·晋语四》

    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汉· 晁错《论贵粟疏》

    (2) 又如:卑侮王室(贱视并凌辱王室成员)

    (3) 低俯 。如:卑身贱体(弯腰俯首,屈从奉迎);卑躬(卑体,卑身。低身,屈身)

    英文翻译

    humble, low, inferior; despise

    方言集汇

    ◎ 粤语:bei1
    ◎ 客家话:[陆丰腔] bi1 [梅县腔] bi1 [台湾四县腔] bi1 [客英字典] bi1 [海陆丰腔] bi1 [客语拼音字汇] bi1 [东莞腔] bi3 [沙头角腔] bi1 [宝安腔] bi1
    ◎ 潮州话:b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府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pʰieipje/pie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kàng,háng [kang,hang]
    部首: 225
    笔画: 4
    五笔: YMB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HN
    四角: 00217

    详细解释

    kàng

    形容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从大(人)省,象人的颈脉形 ①( gāng)本义:人颈的前部,喉咙 ②高)

    (2) 高

    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庄子·人间世》

    (3) 又如:亢爽(天高气爽;性格直爽);亢山(高山);亢言(高谈阔论);亢昂(高昂;激扬)

    (4) 刚强

    恕在朝八年,其议论亢直,皆此类也。——《三国志·杜恕传》

    (5) 又如:亢烈(刚毅);亢亮(刚直诚信);亢悍(刚烈强悍);亢藏(刚直孤僻)

    (6) 自高,无所屈

    信明蹇亢,以门望自负。——《新唐书·文艺传上》

    (7) 又如:亢世(傲世);亢意(言恣意妄为);亢龙(本指骄横无德之君。借指热衷功名,铡愎躁进之人)

    (8) 干旱 。如:亢阳(指旱灾);亢厉(旱灾);亢叹(旱灾)

    名词

    (1) 星名,亢宿。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第二宿

    亢宿四星。——《宋史·天文志三》

    (2) 姓

    副词

    (1) 极,达到最高的境界

    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元· 关汉卿《元曲选·窦娥冤》

    (2) 又如:亢宠(居于极尊贵之位);亢阳(阳气极盛;阳光过多,久不下雨,故天旱称亢阳);亢龙有悔(处于极尊贵之位,当戒慎其败悔);亢炎(非常炎热)

    动词

    (1) 抵御。通“抗”

    我则为政,而亢大国之讨。——《左传·宣公十三年》

    诸列侯莫敢与亢礼。——《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亢衡(对立相敌。也作抗衡);亢礼(彼此以平等的礼仪相待。也作“抗礼”);亢答(应对。指礼仪酬答)

    (3) 蔽,庇护

    吉不能亢身,焉能抗宗?——《左传·昭公元年》

    (4) 又如:亢宗(庇护宗族。后引申为光大门第)

    há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igh, proud; violent, excessive; skilled; 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gong1 ko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ong1 kong5 [客语拼音字汇] kong4 [梅县腔] kong1 [宝安腔] kong5 | gong1 hong2 [客英字典] kong1 kong5 [台湾四县腔] gong1 kong5
    ◎ 潮州话:kang3 (khà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kangɣɔ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