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欲壑难填
(1) 欲望很大,难以满足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国语 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啄,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
成语用法
欲壑难填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贪欲像深沟一样很难填平。形容贪心太重,难以满足。
引语本《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贿死。’”
《文明小史》第十二回:“我们的银钱有限,他们的慾壑难填,必至天荆地棘,一步难行。”
《扫迷帚》第二三回:“前日又向其姊需索百金,以供孤注。姊以慾壑难填,严词峻拒。”
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他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难填’的古训,却很明白‘成则为王,败则为贼’的成语。”
欲壑难填的国语词典
形容人的欲望有如深谷,永难满足。
欲壑难填的网络释义
欲壑难填
欲壑难填的翻译
欲壑难填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欠,谷(
)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欲,贪欲也。——《说文》。俗字亦作慾。
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
六欲。——《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
以欲竭其精。——《论语》。注:“乐色曰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苏洵《六国论》
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
(2) 又如:欲令智昏(欲火使人丧失理智);欲障(嗜欲);欲海(佛教语。情欲令人迷本性,沉沦于生死大海);欲界(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下,包括欲天、人间和地狱等);欲心(情欲之心);欲事(男女情欲之事);欲尘(佛教语。佛家谓财、色、食、名、睡五欲污身如尘埃,故称)
动词
(1) 想要;希望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晋鄙…曰:“…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史记·魏公子列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资治通鉴·汉纪》
故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欲踵(想要放效);欲待(想要、打算);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想要别人不知道,最好自己不去做);欲速则不达(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欲益反损(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反而弄坏)
(3) 爱好;喜爱
欲,爱也。——《增韵》
人情欲厚恶薄。——《论衡·案书》
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庄子·则阳》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孟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k8 [沙头角腔] juk8 [客英字典] juk8 [海陆丰腔] ruk8 [东莞腔] juk8 [陆丰腔] juk8 [客语拼音字汇] yug5 [宝安腔] juk8 [台湾四县腔] juk8
◎ 潮州话:aiⁿ3 io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欲 | 余蜀 | 以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jyuk/jvk | jĭwo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本义:深谷,深沟)
(2) 同本义
壑,沟也。——《说文》
壑,溪壑也。——《尔雅·释诂》
陆峦超壑。——《文选·张衡·西京赋》
既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林壑尤美。——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峭壑阴森。——《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众壑纵横。
如怒涛排壑。——孙文《序》
(3) 又如:壑谷(山谷;两山之间的洼地或水道);壑口(豁口,像山谷一样的缺口);壑子(豁口;缺口)
(4) 小河沟;护城河
实墉实壑,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陆德明释文:“壑,城池也。”
(5) 土坑
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孟子·滕文公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ok7 [台湾四县腔] kok7 [客英字典] kok7 [宝安腔] kok7 [客语拼音字汇] fo4 hog5 kog5 [海陆丰腔] k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详细解释nán形容词 (1) (形声。从隹( )?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2) 困难;艰难;不容易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动词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名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后缀词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名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动词 (1) 诘问;责难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英文翻译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方言集汇◎ 粤语:naan4 naan6
宋本广韵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真声。本义:充塞)
(2) 同本义
填,塞也。——《说文》
填坑满谷。——《史记·司马相如传》
填如也。——《荀子·大略》
宾客亦填门。——《汉书·郑当时传》
负草填之。——《资治通鉴》
门人弟子填其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填馅(填空;代替);填引(加引);填坑满谷(塞满坑谷);填街(充塞街道);填咽(充满空间);填盈(充满);填宫(古代犯官家属没入宫廷);填门(填户。形容登门人多);填噎(堵塞,拥挤)
(4) 填写,写入 。
(5) 如:填纳税表;填报(填写上报);填造(填写编制);填红(旧时官员用红笔填写年月日);填具(填写具呈);填画(填写描画)
(6) 补充 。
(7) 如:填替(补充代替);填纳(补缴)
(8) 涂饰,涂抹 。
(9) 如:填金;填白(在瓷器的深色图案中填月白色瓷);填漆
(10) 通“颠”。跌落 。
(11) 如:填笮(颠仆困顿);填死(送死);填仆(倾跌仆倒)
副词
(1) 白白 。
(2) 如:填限(白白作出牺牲);填送(把财物白白送人);填嗓(把财物白白送人);填还(白送;填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ien2 [梅县腔] tien2 [宝安腔] ten2 [客语拼音字汇] tian2 [东莞腔] te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田 | 徒年 | 定 | 先開 | 平聲 | 先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dʰien | d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