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泄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欧洩 ”。上吐下泻。
《汉书·严助传》:“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 唐 韩愈 《谴疟鬼》诗:“求食欧洩间,不知臭秽非。”
见“ 欧泄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欧洩”。上吐下泻。见“欧泄”。
引《汉书·严助传》:“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
唐韩愈《谴疟鬼》诗:“求食欧洩间,不知臭秽非。”
欧泄的网络释义
欧泄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通“讴”。歌唱
百姓欧歌。——《隶释·三公山碑》
(2) 又如:欧歌(讴歌,歌颂)
(3) 同“驱”
或导之以德教,或欧之以法令。。——《大戴礼·礼察》
(4) 驱使;疾行 。如:欧牛马
(5) 通“殴”。殴打
(老父)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良鄂然,欲欧之。——《汉书·张良传》
名词
(1) 通“区” 。如:欧隅(房屋的角落)
(2) 通“瓯”。种族名 。如:欧人(古越族的一支);亦为地名。如:欧越(即瓯越。古越人聚居之地)
(3) 欧罗巴洲的简称 。如:欧人(欧洲人);欧美(欧洲与美洲。泛指西方国家)
(4) 欧姆的简称
(5)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au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世声。本义:泄水。在江西)
(2) 假借为“歇”。发泄;发散
运物之泄也。——《庄子·山木》。司马注:“发也。”
穷岫泄云。——左思《魏都赋》。注:“犹出也。”
宗气泄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注:“谓发泄也。”
精泄于目。——《淮南子·本经》
惠此中国,俾民忧泄。——《诗·大雅·民劳》
蓄泄数千载。——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3) 又如:泄宣(宣泄,宣露);泄冤(表白或洗雪冤屈);泄写(宣泄,倾吐。写,同“泻”)
(4) 排出
振河海而不洩。——《礼记·中庸》
泻出于两峰之间。——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泄洪;泄水道;泄水坝;泄水闸
(6) 腹泻
金郁泄之。——《素问·六元正经大论》。注:“谓渗泄也。”
(7) 又如:泄溺(大小便);泄下(水泻,腹泻);泄利(泄痢。水泻;痢疾。利,通“痢”);泄注(腹泻);泄药(泄剂。泻药)
(8) 泄漏;泄露
言若泄臣不获死。——《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阴重不泄。——《史记·万石张叔传》
(9) 又如:泄了陶(露了底);泄口(谓言语泄露);泄风(泄漏消息)
(10) 物体由孔穴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
落泪便如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1) 又如:泄涕(犹流泪)
(12) 混杂 。如:泄用(混合);泄横(纷杂飞散)
(13) 通“殜”。狎侮;轻慢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孟子·离娄下》
憍泄者,人之殃也。——《荀子·荣辱》
(14) 又如:泄慢(轻慢);泄渎(轻慢,亵渎)
名词
(1) 病症名 。如:泄风(中医病症名)。
(2) 指风邪久入腠理间,以致出现汗泄不止、口干、身痛的病症
(3) 皮肤长小疙瘩并有瘙痒的病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set7 [宝安腔] set7 | ji3 [客语拼音字汇] xiab5 xiad5 [台湾四县腔] ji3 siet7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3 siet7 [梅县腔] siet7 j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曵 | 餘制 | 以 | 祭A開 | 去聲 | 霽 | 開口三等 | 祭A | 蟹 | jed/jey | jĭɛ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