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体

ōu tǐ [ou ti]
繁体 歐體
注音 ㄡ ㄊ一ˇ

词语释义

欧体 ōutǐ

(1) 以唐代欧阳询、欧阳通的书法作品为范本的一种字体,其主要特点为笔划刚劲有力,结构谨严

Ouyang Style

欧体的国语词典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写的字体。其特色为笔力遒劲,结构严谨,具备众美,虽小楷亦 翰墨洒落。

欧体的网络释义

欧体

  • 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
  • 欧体造句

    点捺中既有赵体的娟秀俊逸,意态飞逸,也展现了欧体的遒劲硬朗;整体气韵生动,并曾经林朗庵收藏,极具收藏价值。
    施天羽端坐桌前,运笔如飞,一行行漂亮的小楷跃然纸上,他的毛笔字师从欧体,欧体楷书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
    其版式行款字体,如十行十八字,近欧体,也都是陈起刻书的典型风格。
    本协议及上述附录中的比欧体仅为了查阅方便,并非本协议的构成部分,不得影响对本协议的解释。
    字是行楷,铁画银钩,清秀灵动,看得出字体是以欧体为基,以柳体为形,以顔体为用。
    少年时他学过赵孟頫,拜启先生后又有意临习欧体、二王等多种碑帖,以增加自己书体的元素。
    此作虽为唐人双钩廓填本,但所含“欧体”笔意甚是明显,点画首尾强化方折,在“二王”书法体系中又参考碑学精神,以笔作刀,圆畅方挺。
    本文之研究,在于透过欧盟执委会决定与欧洲法院判决,瞭解欧体条约第八十二条的实际运作,并以欧盟微软搭售案为主要核心。
    在非属欧体权限之事宜上,欧体会员国则宜表达共识。
    从此他苦练书法,学颜体的清劲丰肥,学欧体的开朗方润,学“字画汤”的奔腾豪放,又学宫院体的娟秀妩媚。
    上午王百诗教授了几个古字,武清基本都认识,这还要感谢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学生们临摹唐代柳体和欧体。

    汉字详情

    ōu [ou]
    部首: 427
    笔画: 8
    五笔: AQQ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SKNO
    四角: 777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通“讴”。歌唱

    百姓欧歌。——《隶释·三公山碑》

    (2) 又如:欧歌(讴歌,歌颂)

    (3) 同“驱”

    或导之以德教,或欧之以法令。。——《大戴礼·礼察》

    (4) 驱使;疾行 。如:欧牛马

    (5) 通“殴”。殴打

    (老父)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良鄂然,欲欧之。——《汉书·张良传》

    名词

    (1) 通“区” 。如:欧隅(房屋的角落)

    (2) 通“瓯”。种族名 。如:欧人(古越族的一支);亦为地名。如:欧越(即瓯越。古越人聚居之地)

    (3) 欧罗巴洲的简称 。如:欧人(欧洲人);欧美(欧洲与美洲。泛指西方国家)

    (4) 欧姆的简称

    (5) 姓

    英文翻译

    translit.: Europe; ohm;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au1 ngau1
    ◎ 潮州话:au1

    宋本广韵

    tǐ,tī [ti]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S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DM
    四角: 25230

    详细解释

    (2) 另见

    名词

    (1)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 )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

    (2) 同本义

    体,总十二属之名也。——《说文》。按,十二属者:顶、面、颐,首属三;肩、脊、臀,身属三;肱、臂、手,手属三;股、胫、足,足属三也。

    体,身也。——《广雅》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居五日,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体有不快。——《后汉书·华佗传》

    伤乎体。——《韩非子·五蠹》

    口体之奉。——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体态轻盈(形容女子婀娜多姿);上体;下体;体高五尺;体大身强;肉体(人的身体,区别于“精神”);体骸(躯壳;尸骸);体候(身体状况);体素(敬词。玉体);体段(身段)

    (4) 手脚、四肢

    轻暖不足于体。——《孟子·梁惠王上》

    犹其有四体也。谓二手二足。——《孟子》

    (5) 又如:四体(人的四肢);五体投地

    (6) 形体 ;体态

    可怜体无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体段(样子;身分);体相(形体相貌);长方体;立方体;几何体;正方体;角柱体;圆柱体;刚体;磁体;黑体;发光体;导体;晶体

    (8) 牲体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飨》。按,牲体有七脊也,左右肋也,左右肱也,左右股也,所谓全軆也。

    (9) 又如:体解(古代祭祀时将牲体切割成二十一块);体节(带骨的大块牛羊肉)

    (10) 事物的主要部分

    以天演为体。——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1) 又如:体用(事物的本体与作用);体物(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体例(制度的纲领和细则);体要(大体与纲要)

    (12) 实体

    天之与地,皆体也。——王充《论衡》

    (13) 规格;法式

    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4) 又如:体式(法式,格式);体法(指书法的格局法式);体段(体格、结构);体气(诗文的气质格调;人品性格);体统(规矩,制度;诗文或著作中的体裁和条理)

    (15) 占卜时的兆象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

    (16) 又如;体象(象征)

    (17) 本性,本质 。

    (18) 如:体识(禀性和器识);体器(禀性和器度);体履(禀性和行为)

    (19) 准则

    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此俗人也。——宋· 陈善《扪虱新话》

    (20) 文体 。

    (21) 如:古体诗;近体诗;散体;骈体

    (22) 体制

    自汉至 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沈约《谢灵运传论》

    (23) 又如:政体;国体

    (24) 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持续、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后来用于其他语言 。

    (25) 如:完成体;进行体

    (26) 文字的书写形式 。

    (27) 如:草体;楷体;宋体;字体;印刷体

    (28) 立体

    后见为体。——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舍体而取面。

    体之感觉。

    动词

    (1) 亲身经验;体察

    汝体吾此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体物(描绘事物);体信(守信;信服);体行(躬亲践行);体认(体察认识);体测(体察忖测)

    (3)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

    (4) 如:体国(关心国家);体悉(体谅了解)

    (5) 划分,分解

    体其犬豕牛羊。——《礼记》

    (6) 又如:体解(分解牲畜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肢体解离);体国经野(区画都城,丈量土地;泛指治理国家)

    (7) 成形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诗·大雅·行苇》

    (8) 表现;体现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易·系辞上》

    (9) 效法

    帝者体太一。——《淮南子》

    (10) 相承;继承

    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仪礼》

    (11) 生长

    体物而不可遗。——《礼记》

    (12) 包含;容纳

    君子体人,足以长人。——《易·乾》

    (13) 通“履”。体验;实行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释文》云:韩诗作履。履,幸也。

    能戴大圆者,体平大方。——《管子·心术下》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笃志而体,君子也。

    (14) 又如:体乾(履行天命)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dy; group, class, body, unit; inferior

    方言集汇

    ◎ 粤语:ban6 tai2
    ◎ 潮州话:ti2 旧读:to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蒲本上聲合口一等bʰuənbuonx/bu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