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筋

xiàng pí jīn [ xiang pi jin]
注音 ㄒ一ㄤˋ ㄆ一ˊ ㄐ一ㄣ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橡皮筋,橡皮筋儿 xiàngpíjīn,xiàngpíjīnr

(1) 线型或环状橡胶物,用以捆扎物品

rubber band

词语解释

  1. 用橡胶制成的线状或环形物,多用来捆扎东西。

引证解释

⒈ 用橡胶制成的线状或环形物,多用来捆扎东西。

橡皮筋的国语词典

以橡胶制成的圆环形或线形物品,具有弹性,可用来捆绑东西。

橡皮筋的网络释义

橡皮筋 (用橡胶与乳胶作成的短圈)

  • 橡皮筋是一种用橡胶与乳胶作成的短圈,一般用来把东西绑在一起,于1845年3月17日由Stephen Perry发明。
  • 橡皮筋的翻译

    英语: rubber band
    德语: Gummiband (S)​
    法语: élastique

    近义词

    橡皮筋造句

    咖啡色的恤,白色的运动裤,乌黑的长发用一根橡皮筋绑着,身子修长娉婷,文静娇艳的脸蛋,红唇有如烈焰,吹弹得破的粉嫩,活脱脱的国色天香。
    他用一根橡皮筋将毛笔套在右耳上,蘸好墨后便俯身两手压案,歪脖子斜脑袋地写了起来。
    古人讲君子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才有坚韧不拔之力。人的毅力的弹性,就像橡皮筋能抻很长。冯仑 
    烫过的头发好久没有去做了,胡乱地用一根橡皮筋扎着;一件春秋两用衫还是结婚时买的,也就一直穿到现在。
    爱情就象两个拉着橡皮筋的人,受伤的总是不愿意放手的那个人。
    爱情像两个拉着橡皮筋的人,受伤的总是不愿意放手的那个。
    用发蜡将杂乱的头发捋到后面,用两根橡皮筋将头发在颈部扎起来。然后将马尾分成三股,用卷发棒将每股头发卷一下。
    爱情中的两个人,就好像两个拉着橡皮筋的人,受伤的往往是不愿意放手的那个人。
    爱情就像两个拉着橡皮筋的人,受伤的总是不愿意放手的那一个!
    不法分子把纸张切成与百元面额人民币大小一致的一叠长方块,最上面放一张百元面钞,用橡皮筋捆牢,瞅准下手目标后,在其附近故意丢失。
    爱情就像两个拉橡皮筋的人,受伤的总是不愿放手的那个。
    然后,海燕自己掏钱从商店买来一小瓶冷烫精,一把橡皮筋,我再把海燕家的一把筷子砍成一小段一小段。
    父亲秦发奋捉牢陈国庆,弹皮弓没收,扯了橡皮筋。
    小孩子嘛。比如和我一起拍照,累了,好,那就休息,玩会。然后好了之后再来拍两张。孩子就跟橡皮筋似的,你不能老绷着,得保证那种松紧度。张亮 
    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同学们在相互追逐着、玩耍着,有的在爬竿,有的在跳远,还有的打羽毛球,只有女同学三五成群地跳橡皮筋,并且轻快地哼着歌曲。
    热闹的运动场才真的壮观呢!下课时,一群群打篮球的男孩子,一群群跳橡皮筋的女孩子都出现在操场上,上课后,在操场上还能听到教室传出的阵阵琅琅的读书声呢!
    把书籍本子叠好摞齐,把颜色笔用橡皮筋一扎扎箍好,铅笔橡皮装在小盒子里。
    先戴上一次性手套,再戴一个布手套,然后拿起一个橡皮筋缠在右手食指上,丁德富用右手食指蘸着墨水写起了书法。
    我们那么用力爱着,这份爱就像一根拉扯的橡皮筋,拉得越紧,越用力,在松开的一刻只会让你伤得越重。亲爱的女孩,请记住,将百分之二十的爱留给自己!
    先用木筷和橡皮筋扎一个三棱锥。

    汉字详情

    xiàng [xiang]
    部首: 420
    笔画: 15
    五笔: SQJ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NAO
    四角: 47932

    详细解释

    名词

    栎树的别名 。一般指栎实

    柞之实谓之橡。——《小尔雅》

    栎有两种:一种不结实者,…一种结实者,其名曰栩,其实为橡。——《本草纲目》

    英文翻译

    chestnut oak; rubber tree; rubber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siong5 [宝安腔] siong3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4 [沙头角腔] siong5 [客英字典] siong5 [台湾四县腔] siong5 [东莞腔] siong3 [海陆丰腔] sio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徐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zĭaŋzsiangx/sziank
    [pi]
    部首: 515
    笔画: 5
    五笔: HC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HE
    四角: 40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名词

    (1) 兽皮 。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形容词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如:皮棉

    英文翻译

    skin, hide, fur, feather; outer

    方言集汇

    ◎ 粤语:pei4
    ◎ 客家话:[东莞腔] pi2 cak7 [海陆丰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沙头角腔] pi2 [梅县腔] pi2 pi5 [陆丰腔] pi3 [宝安腔] p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羈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bie/byebʰĭe
    jīn [jin]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ELB
    五行:
    仓颉: HBKS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2) 同本义

    筋,肉之力也。——《说文》

    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藏生成论》

    强者在内而摩其筋。——《考工记·弓人》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筋骨尽脱。——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4) 肌肉的旧称 。如:筋丝无力(没有一点力气);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5) 静脉 。如:筋脉

    (6) 类似或可比作肋的东西 。如:叶筋;丝瓜筋;橡皮筋

    (7) 加强物、加固物 。如:钢筋

    (8) 植物的脉络 。如:这菜筋多嚼不烂

    英文翻译

    muscles; tendons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n1 [东莞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客英字典] gen1 gin1 [海陆丰腔] gin1 [梅县腔] gin1 [陆丰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宝安腔] g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一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欣平聲開口三等kĭənk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