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状

mó zhuàng [ mo zhuang]
繁体 模狀
注音 ㄇㄛˊ ㄓㄨㄤˋ

词语释义

1.犹规矩。 2.对事物情状或声音的描绘。

词语解释

  1. 犹规矩。

    《公羊传·定公五年》“ 越 者能以其名通也” 何休 注“ 越 治国有状” 唐 徐彦 疏:“此状谓模状也。模状犹规矩。”

  2. 对事物情状或声音的描绘。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按 坡 诗有《以涵星研赠范纯夫侍讲》、《风月石屏赠子功中书》,共二首。诗中模状与此研实合。”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叔叔,你打与我个模状儿。[正末唱]则他生的短矮也那蠢岔身材。”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二折:“我打个模状儿説,可不道有一半儿朦朧倒有一半儿切。”

引证解释

⒈ 犹规矩。

《公羊传·定公五年》“越者能以其名通也” 何休注“越治国有状” 唐徐彦疏:“此状谓模状也。模状犹规矩。”

⒉ 对事物情状或声音的描绘。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九:“按坡诗有《以涵星研赠范纯夫侍讲》、《风月石屏赠子功中书》,共二首。诗中模状与此研实合。”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叔叔,你打与我个模状儿。[正末唱]则他生的短矮也那蠢岔身材。”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二折:“我打个模状儿説,可不道有一半儿朦朧倒有一半儿切。”

模状的网络释义

模状

  • 模状,是汉语词汇,拼音是mó zhuàng,释义为规矩;或对事物情状或声音的描绘。
  • 汉字详情

    mó,mú [mo,mu]
    部首: 420
    笔画: 14
    五笔: SAJD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TAK
    四角: 449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莫声。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

    (2) 同本义

    模,法也。——《说文》。按,水曰法,木曰模,土曰型,金曰镕,竹曰笵。

    缤乎其犹模绣也。——《书·大传》。注:“模所琢文章之范。”

    授全模于梓匠。——左思《魏都赋》

    古者铸器,必先用蜡为模。——赵希鹄《洞天清录》

    (3) 又如:模度(标准);模准(样板,规范);模宪(法则)

    (4) 楷式,榜样。特指值得学习的先进人物

    可为达士模。——左思《咏史》诗

    (5) 又如:劳模;评模;模楷(模范,榜样);模则(楷模,准则);模表(模范,表率);模范(榜样,表率)

    动词

    (1) 仿效,效法

    彻书之金简,以身模之焉。——班固《汉武帝内传》

    (2) 又如:模次(逐字仿效);模效(模仿效法);模放(模仿);模则(效法);模造(依样制造,塑造)

    (3) 通“摹”。照原件描画,临摹

    善隶书,特工模写。——《北史》

    (4) 又如:模拓(把金石等器物上的图画、文字照原样印下来);模刻(照原样摹写雕刻);模象(描绘形容);模画(照事物原貌描画);模碑(摹刻有图文的石碑);模传(模拓而传播);模样(描摹形状情态);模写(照原样描绘);模帖(照帖摹写);模山范水(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5) 另见

    名词

    (1) 铸模,铸型:字模;铜模

    (2) 另见

    英文翻译

    model, standard, pattern; copy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u2 [宝安腔] mu2 [梅县腔] mu2 [海陆丰腔] mu2 [东莞腔] mu2 [台湾四县腔] mu2 [客英字典] mu2 [客语拼音字汇] mu2 [梅县腔] mu2
    ◎ 潮州话:m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胡平聲開口一等mumo/mu
    zhuàng [zhuang]
    部首: 428
    笔画: 7
    五笔: UD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IK
    四角: 331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爿( pán)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2)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4)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传》

    欲死秦军状。——《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状语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巡抚状闻。——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巴陵胜状。——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自绘败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景状亦近。——蔡元培《图画》

    (5) 又如:现状;状容(形态);状候(情况;状态)

    (6) 聘任或奖励人员的证书 。如:奖状;委任状

    (7) 行状,记述死者事迹的一种文体,属于传记类

    敢以状私于执事。——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8) 又如:状略(行状的大略);状式(行状的格式)

    (9) 诉状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状头(原告人);状儿(状子;起诉书);告状;状呈(即状子);状告(递状控告)

    (11) 书信

    是以前状辄述鄙城,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

    (12) 容貌,面貌

    妾无状。——《汉书·东方朔传》。注:“形貌也。”

    不韦使 楚服相见,王后悦其状,高其智。——《战国策·秦策》

    (13) 礼貌 。常与“无”连用,“无状”即没有礼貌之意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 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史记·项羽本纪》

    动词

    (1) 陈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庄子·德充符》

    再思此言,自状其短,观过知仁,亦足称也。——洪迈《容斋四笔》

    (2) 描绘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文心雕龙》

    (3) 又如:状物(描绘事物);状写描绘

    (4) 描摹

    遂以五可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form; appearance; shape;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