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川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水名。在今 陕西省 长安县 南。其地本 杜县 的 樊乡 。 汉 樊哙 食邑于此,川因以得名。 晋 潘岳 《西征赋》:“疏南山以表闕,倬 樊川 以激池。”
引证解释
⒈ 水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其地本杜县的樊乡。汉樊哙食邑于此,川因以得名。
引晋潘岳《西征赋》:“疏南山以表闕,倬樊川以激池。”
⒉ 唐诗人杜牧的别称。 杜牧别业樊川,有《樊川集》,故称。
引清陈维崧《五彩结同心·乙卯冬杪与园次饮惠山蒋氏酒楼》词:“记得当初, 扬州薄倖,有人同做樊川。”
樊川的网络释义
樊川 (杜牧雅号)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棥声。“棥”意思是篱笆,在字中也具有表意作用。本义:篱笆)
(2) 同本义
营营青蝇,止于樊。——《诗·小雅·青蝇》
折柳樊圃。——《诗·齐风·东方未明》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庄子·山木》
(3) 又如:樊棘(荆棘篱笆);樊鹿(樊篱中的鹿);樊圃(有篱的园圃)
(4) 关鸟兽的笼子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庄子·养生主》
(5) 又如:樊槛(囚笼)
(6) 领域;范围
盖学虽粗涉其樊,其为说不能无弊而已。——清· 方苞《内阁中书刘君墓表》
(7) 旁,边际
夏则休乎山樊。——《庄子·则阳》
(8) 古地名
(9) 春秋周京都辖邑,一名阳樊,在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
(10) 樊城的简称。其城在湖北省襄樊市
(11) 姓。如:樊素(白居易家的歌妓。因善歌,有樊口之称)。樊哙(汉时刘邦的勇将,曾多次以勇力使刘邦脱险)
动词
(1) 筑篱围绕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诗·齐风·东方未明》
(2) 关在笼中 。如:樊絷(拘系于笼中)
形容词
(1) 纷杂
樊然淆乱。——《庄子·齐物论》
(2) 又如:樊乱(樊然。纷乱);樊萦(纷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fan3 [客英字典] fan2 [宝安腔] fan2 [客语拼音字汇] fan2 [台湾四县腔] fan2 [海陆丰腔] fan2
◎ 潮州话:何冤5 [潮州]何汪5〈粘唇〉 ,huang5(huâng) [潮州]huam5(huâm)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煩 | 附袁 | 並 | 元合 | 平聲 | 元 | 合口三等 | 元 | 臻 | byan/bvan | bʰĭwɐ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2) 同本义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川谷(河谷);川坻(河岸);川岗(河畔的山岗)
(4) 平地;平野
敕勒川,阴山下。——北朝乐府《敕勒川》
(5) 又如:平川;米粮川;川境(地域);川地(平旷的地带)
(6) 四川省的简称 。如:川盐;川墨;川货;川蜀(四川省)
(7) 旅途 。如:川费(旅费);川程(旅途)
形容词
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通“氽” 。如:川丸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on1 [海陆丰腔] chon1 [梅县腔] chon1 [东莞腔] con1 [客语拼音字汇] con1 [沙头角腔] con1 [台湾四县腔] con1 [宝安腔] con1 [陆丰腔] cho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穿 | 昌緣 | 昌 | 仙A合 | 平聲 | 先 | 合口三等 | 山 | 仙A | tɕʰĭwɛn | chjyen/tcv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