楂丫

zhā yā [ zha ya]

词语释义

错杂不齐貌。

词语解释

  1. 错杂不齐貌。

    宋 方岳 《雪后梅边》诗之三:“半身苍蘚雪楂枒,直到顶头纔数花。”一本作“ 槎枒 ”。

引证解释

错杂不齐貌。

宋方岳《雪后梅边》诗之三:“半身苍蘚雪楂枒,直到顶头纔数花。”一本作“ 槎枒 ”。

汉字详情

zhā,chá [zha,cha]
部首: 420
笔画: 13
五笔: SSJG
五行:
仓颉: DDAM
四角: 44916

详细解释

chá

名词

(1) 水中木筏

穷岸有盘楂。——何逊《度连圻》

(2) 同“槎”

(3) 另见 zhā

zhā

名词

(1) 果木名 ,指蔷薇科山楂、野山楂一类的植物。果实红色、味酸,可食,也可入药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宋· 苏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2) 另见 chá

英文翻译

a raft, to hew, to fell trees

方言集汇

◎ 粤语:caa4 zaa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ca2 ca4 za1 [海陆丰腔] ca2 za1 [梅县腔] ca2 [台湾四县腔] ca2 za1 [客英字典] ca2 [宝安腔] ca2 za1 [东莞腔] za1
◎ 潮州话:z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鉏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zra/dradʒʰa
[ya]
部首: 213
笔画: 3
五笔: UHK
五行:
仓颉: CL
四角: 8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本义:树木或物体的分叉)

(2) 同本义

丫,象物开之形。——《广韵》。按,这是中古所造的字。泛指上端分出的东西。

十个指头八个丫。——《五灯会元》

(3) 又如:丫叉(树木两枝分歧处;两手交叉);丫子(物体分叉的地方);丫木(上端分叉的木头);丫枝(枝桠);丫钯(叉草用的农具);丫槎(丫叉,植物的枝丫);丫路(叉路)

(4) 像树枝的分叉,女孩子头上梳着双髻犹如树叉,因即以称女孩子 。如:丫头片子(方言。对女孩子的戏称);丫环(婢女)

英文翻译

forked; bifurc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a1 [海陆丰腔] a1 [客语拼音字汇] a1 va1 [梅县腔] a1 [东莞腔] a1 [客英字典] a1 [陆丰腔] a1 [宝安腔] a1
◎ 潮州话:a1 (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ʔaqra/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