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杵
注音
ㄓㄜˋ ㄔㄨˇ
词语释义
用柘木制的杵。
词语解释
用柘木制的杵。
汉 刘向 《说苑·权谋》:“歖日之役者,有执柘杵而上视者,意其是邪?”
引证解释
⒈ 用柘木制的杵。
引汉刘向《说苑·权谋》:“歖日之役者,有执柘杵而上视者,意其是邪?”
柘杵的网络释义
柘杵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柘树 。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灰褐色,有长刺,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小,排列成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子可以喂蚕,木材中心为黄色,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2) 唐教坊舞曲《柘枝舞》的省称
柘因零落难重舞,莲为单开不并头。——《警世通言》
(3) 又如:柘袖(柘枝舞者的衣袖);柘舞(柘枝。即柘枝舞);柘枝花帽(舞柘枝时所带的帽子)
(4) 通“蔗”。甘蔗
有柘浆些。——《楚辞·招魂》。王夫之云:“柘,与蔗通。”
泰尊柘浆析朝酲。——《汉书·礼乐志》
诸柘巴苴。——司马相如《子虚赋》
(5) 注:“诸柘,甘蔗也。”
英文翻译
a thorny tree; sugarcane
方言集汇
◎ 粤语:ze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a5 [客语拼音字汇] za4 [台湾四县腔] za5 [客英字典] zha5 [宝安腔] za5 [梅县腔] zha5
◎ 潮州话:zia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a5 [客语拼音字汇] za4 [台湾四县腔] za5 [客英字典] zha5 [宝安腔] za5 [梅县腔] zha5
◎ 潮州话:zi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柘 | 之夜 | 章 | 麻三開 | 去聲 | 禡 | 開口三等 | 麻 | 假 | cjah/tjah | tɕĭ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午声。本义:舂米的棒槌)
(2) 同本义
杵,舂杵也。——《说文》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易·系辞》传
(3) 又如:杵臼交(不嫌贫贱的交情);杵臼(杵与臼);杵头(杵)
(4) 捶衣用的短木棒 。如:杵砧(捣衣的槌棒与垫石);杵声(棒槌捣衣的声音)
(5) 筑墙、筑堤时,用来填实泥土的棒槌
筑谓之杵。——《广雅》
杵以梧。——《礼记·杂记》
(6) 又如:杵声(筑城填土的杵槌声);杵木(筑土的木槌)
(7) 古代的一种棒形兵器。形如杵
动词
(1) 捣,砸
傲童不讴歌,舂筑者不相杵。——《新书》
(2) 用长形的东西戳 。如:用指头杵他一下
英文翻译
pestle; baton used beat clothes
方言集汇
◎ 粤语:cyu2 cyu5
◎ 客家话:[梅县腔] chu3 [海陆丰腔] chu3 [客英字典] chu3 [台湾四县腔] cu3 [客语拼音字汇] cu1 cu3 [宝安腔] cu3
◎ 客家话:[梅县腔] chu3 [海陆丰腔] chu3 [客英字典] chu3 [台湾四县腔] cu3 [客语拼音字汇] cu1 cu3 [宝安腔] c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杵 | 昌與 | 昌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tɕʰĭo | chjox/tcv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