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

dōng hàn [ dong han]
繁体 东汉

词语释义

朝代,公元25-220,自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起到献帝(刘协)延康元年止。建都洛阳。也叫后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朝代名。自 汉 光武帝 刘秀 建武 元年(公元25年)起至 汉 献帝 刘协 延康 元年(公元220年)止,共历十二帝。因所都 洛阳 ,在 汉 旧都 长安 (今 陕西 西安市 )之东,故称 东汉 ,也称 后汉 。

東漢的国语词典

朝代名。(西元25~220)​光武帝至献帝都于洛阳,因洛阳在西汉首都长安的东边,故称为「东汉」。又因建于刘邦所建的西汉之后,并承续其国脉,故也称为「后汉」。

東漢的网络释义

东汉

  •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合称汉朝。
  • 新莽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后裔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开创了光武中兴。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在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后扫灭外戚,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 东汉中后期太后称制、外戚干政,幼年继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亲政,史称戚宦之争,朝政日益腐败,而豪强势力大肆兼并土地。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农民在多重残酷压榨下不堪重荷,公元184年爆发黄巾之乱,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将民变基本平定,却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又起董卓之乱,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 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并形成门阀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占据漠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東漢的翻译

    英语: EasternorlaterHandynasty,25-220
    德语: östlicheHan-Dynastie
    法语: HanOrientaux

    汉字详情

    dōng [dong]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GJII
    仓颉: DW
    四角: 50906

    英文翻译

    east, eastern, east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客家话:[陆丰腔] dung1 [梅县腔] dung1 [海陆丰腔] dung1 [东莞腔] dung1 [沙头角腔] dung1 [客英字典] dung1 [宝安腔] dung1 [客语拼音字汇] dung1 [台湾四县腔] dung1
    ◎ 潮州话:dang1(tang) dong1(to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德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tuŋtung
    hàn [han]
    部首: 331
    笔画: 14
    五笔: IAKW
    仓颉: ETLO
    四角: 34185

    英文翻译

    the Chinese people, Chinese language

    方言集汇

    ◎ 粤语:hon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on5 [东莞腔] hon5 [陆丰腔] hon5 [梅县腔] hon5 [海陆丰腔] hon5 [宝安腔] hon5 [台湾四县腔] hon5 [客语拼音字汇] hon4 [客英字典] ho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呼旰去聲開口一等hanh/x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