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朴质
(1) 质朴本真而不加文饰的
词语解释
质朴纯真,不加文饰。
《北史·郦道元传》:“ 道慎 弟 道约 ,字 善礼 ,朴质迟钝,颇爱琴书。” 宋 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人孰宜之,以夷易也;物孰诚之,以朴质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 武 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 郭小川 《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我们为什么不能使我们的外表和心灵变得又纯洁又朴质。”
质朴,纯真,不矫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於中野。”《陈书·傅縡传》:“朴质其心,行不言之教。”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母辞拾遗钞》:“﹝村人﹞拾得 至元 钞十五锭……顷间果见寻钞者,村人本朴质,竟不詰其数,便以付还。” 郭沫若 《文艺论集·<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原始人的生活,最单纯,最朴质。”
引证解释
⒈ 质朴纯真,不加文饰。
引《北史·郦道元传》:“道慎弟道约,字善礼,朴质迟钝,颇爱琴书。”
宋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人孰宜之,以夷易也;物孰诚之,以朴质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
郭小川《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我们为什么不能使我们的外表和心灵变得又纯洁又朴质。”
质朴,纯真,不矫饰。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於中野。”
《陈书·傅縡传》:“朴质其心,行不言之教。”
明陶宗仪《辍耕录·贤母辞拾遗钞》:“﹝村人﹞拾得至元钞十五锭……顷间果见寻钞者,村人本朴质,竟不詰其数,便以付还。”
郭沫若《文艺论集·<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原始人的生活,最单纯,最朴质。”
朴质的国语词典
诚朴率真,不浮华。
如:「他家财万贯,但多年来不但生活朴质,而且乐善好施。」
朴质的网络释义
朴质
朴质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piáo
名词
(1) 姓(明代有朴素)
(2) 另见
pò
名词
(1) (形声。左形,右声。古代二字意义不同。“朴”,本义:树皮。《说文》:“木皮也。” 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
(2) 树木的皮,木皮 。如:厚朴
(3) 榆科,朴属植物的泛称 木名,落叶乔木,高五六丈,叶形椭圆而尖,上部缘边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实为球形小肉果,黄赤色,味甘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4) 大木材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楚辞·屈原·九章》
(5) 没有晾干的鼠肉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周人谓鼠未腊者朴。——《战国策·秦策三》
形容词
(1) 质朴。通“樸”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庄子·胠箧》
(2) 壮大 。如:朴牛(大牛;公牛);朴忠(质朴忠实);朴厚(朴实忠厚);朴茂(朴实优秀)
(3) 另见
pǔ
名词
(1) (形声。从木,菐声。本义:未加工的木材)
(2) 同本义
朴,木素也。——《说文》
既勤朴斫。——《书·梓材》。马注:“未成器也。”
朴散则为器。——《老子》
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论衡·量知》
(3) 本质;本性
尚素朴。——张衡《东京赋》。注:“质也。”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
(4) 货物的成本
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商君书·垦令》
动词
(1) 砍伐整理
朴桷不斫。——《淮南子·精神》。注:“采也。”
(2) 又如:朴斫(砍斫,削治)
(3) 通“扑”。击,打
举筑朴秦皇帝。——《史记·刺客列传》
…水衡阎奉朴击卖请。——《史记·酷吏列传》
形容词
(1) 淳朴;朴实
敦兮其若朴。——《老子》
浇淳散朴。——《汉书·黄霸传》
民敦而俗朴。——《孔子家语·王言》
(2) 又如: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质朴(朴实;不矫饰);诚朴(诚恳朴实);俭朴(俭省朴素);朴秀(朴实而秀美);朴质(朴素纯真);朴讷(朴实而口才不好);朴散(本谓纯真之道分离变异。后亦谓淳朴之风消散);朴愚(质朴愚拙);朴鄙(质朴鄙野);朴涩(质朴迟钝);朴辞(质朴而不文饰之辞);朴赡(质朴而丰富);朴木(质朴厚重);朴索(质朴无华);朴野(质朴无华)
(3) 另见
pō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ok7 [宝安腔] pok7 puk7 [客语拼音字汇] pog5 [海陆丰腔] puk7 pok7 [台湾四县腔] puk7 pok7 [客英字典] pok7 [东莞腔] pok7
◎ 潮州话:pog4(phok) <姓>piou1(phiou) [饶平、揭阳、潮阳]piao1(phia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璞 | 匹角 | 滂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phruk/pheok | pʰɔ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斦(
)声。 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2) 同本义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 齐, 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质库(当铺);质作(抵押其身,使服劳役);质鬻(典押出卖);质录(收押);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质肆(当铺)
(4) 通“诘”(
)。问;诘问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援疑质理。——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质之鬼神;质责(以正义质询责问);质问(向人询问疑难的问题);质让(诘问,谴责);质辩(质疑辩论);质论(质疑评论)
(6) 双方对质,验证
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7) 又如:质验(验证;勘验);质凭(证实);质审(质对审讯)
(8) 评断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礼记·王制》
(9) 又如:质成(请人评断事情的是非);质律(古代评定市价的一种文书)
名词
(1) 抵押品;人质
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以三公子为质。——《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管子·山权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2) 又如:质馆(安置人质的馆舍);质布(质人向犯约者所收的罚金,称为“质布”);质婆(作人质的妇女);质留(扣留作为人质);质宫(人质的居室);质任(人质和任子)
(3) 盟约
黄池之役,先主与 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4) 古代贸易用的券书
并质共剂。——《后汉书》
(5) 又如:质剂(古代贸易的券契);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凭证);质契(契约,契据)
(6) 箭靶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器胜策》
(7) 又如:质的(射侯。箭靶)
(8) 素质;本质;禀性
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王粲《登楼赋》
(9) 又如:质像(资质仪表);质性(资质,本性)
(10) 物质;事物
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11) 形体
骈门裸质。——《南齐书》
(12) 又如:质辞(仪表言辞);质貌(形体相貌);质干(躯体);质象(形体);质状(形状;体态)
(13) 质地、底子
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通“锧”。砧板 。行斩刑时用的垫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衣伏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訢已解衣伏质。——《汉书·王訢传》
(15) 通“贽”。信物;见面礼
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 对象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形容词
(1) 朴实、朴素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以求其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质木(质朴无华);质厚(朴实浑厚);质讷(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质简(质朴简易)
(3) 信实;诚信
楚子闻 蛮子之乱也,与 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ieh4 z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