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枪暗箭

míng qiāng àn jiàn [ ming qiang an jian]
繁体 明槍暗箭
注音 ㄇ一ㄥˊ ㄑ一ㄤ ㄢˋ ㄐ一ㄢ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明枪暗箭 míngqiāng-ànjiàn

(1) 公然的攻击或背后的陷害

overt and covert attack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成语辨析

箭;不能写作“剑”。

成语用法

明枪暗箭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公开的或隐蔽的攻击。

鲁迅《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凡这些,都在御用文人的明枪暗箭之中,大踏步跨到读者大众的怀里去。”
巴金《忆·做大哥的人》:“祖父死后,大哥因为做了承重孙,便成了明枪暗箭的目标。”

明枪暗箭的国语词典

比喻公开或暗中的种种攻击。

如:「商场如战场般,明枪暗箭,各种手法实在防不胜防。」

明枪暗箭的网络释义

明枪暗箭 (汉语词语)

  • 明枪暗箭是一个成语,读音是míng qiāng àn jiàn,比喻种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伤害。
  • 明枪暗箭的翻译

    日语: あからさまな攻撃(こうげき)と陰(かげ)からの攻撃
    俄语: открытые и тайные нападки

    明枪暗箭造句

    他对对手实施了明枪暗箭的攻击。
    在那险恶的环境里,做人是很难的,处处是明枪暗箭,让人防不胜防。
    我曾热烈拥抱这种生活,并着迷于这种因为烧烤成功而冒出的焦虑。这种焦虑让我坐在椅子边缘,以便迅速地跳起来闪躲明枪暗箭。这种警觉性让我练就了酒量和胆量、抗压性和厚脸皮。但也养成了偏执和倔强、优越感和势利眼。
    被成功法则赋予了名利的“竞争”,无数的明枪暗箭,伴随着这两个字,疯狂地把简单的人际关系平衡打破。
    这些年,我一直看着你,守着你,帮你挡着明枪暗箭,别人不知你背后艰辛,我知道就好。你心里有苦,无人能诉,我愿意听。别人不懂心疼,我心痛就够。随宇而安。
    当时布托女士和谢里夫先生明枪暗箭的斗争几乎到了白热化,但却不慎让军方坐收渔翁之利。
    兄弟所言甚是!除张将军外,还有一个李重进呢!他与张将军明枪暗箭的斗了多年!兄弟,你真是一语点破梦中人啊!来,大哥敬你!
    文明是坚不可催的盾牌,可以挡住明枪暗箭,让人生更完美。文明是一根强大的支柱,可以托起所有的困难和逆境,让人生更幸福!
    面对这块“肥肉”,国内主要中心城市和几大经济圈开始了明枪暗箭的投资角逐。
    但是,你躲得再远,难道风刀霜剑、明枪暗箭就不来了?该来的就让它来吧,我自横刀向天笑!三个人在书房闲谈之间,周明来了。
    金银财宝比不上知心好,明枪暗箭当前不妨先做小,能屈能伸总会有涨潮,时来运转盼来这一秒。
    这里比起冰川平原处还要混乱,稍稍出现一点东西,根本还不待你分辩出究竟是什么,周围已是有着无数明枪暗箭席卷而来。
    我们要做的事太多,我哪有时间去应对这么多的明枪暗箭。我们是用事实说话的,这样做事的反而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反倒那些捏造事实、胡编乱造的东西有市场,有人相信。这不是我个人的悲哀,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家长有权教育监督子女,社会舆论却不断对此投以明枪暗箭。

    汉字详情

    míng [ming]
    部首: 429
    笔画: 8
    五笔: J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AB
    四角: 67020

    英文翻译

    bright, light, brilliant; clear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miang2 min2 [海陆丰腔] min2 mang2 miang2 [东莞腔] min2 [宝安腔] min2 [客英字典] miang2 min2 [沙头角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g2 miang2 min2 [陆丰腔] miang3 min3 [台湾四县腔] min2 mang2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兵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mieng/myangmĭɐŋ
    qiāng [qiang]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WBN
    五行:
    仓颉: DOSU
    四角: 48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仓声。本义:二树的枝条互相抵拒)

    (2) 古时长柄有尖头的刺击武器

    枪,歫也。——《说文》。按,歫人之械也。

    枪,谓木两 头锐者也。——《苍颉篇》

    剡木伤盗曰枪。——《通俗文》

    挟其枪刈耨刈。——《国语·齐语》。注:“桩也。”

    铁骑突出刀枪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枪刺应元。——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红缨枪;枪缨(枪上用丝、线等做成的穗状饰物)

    (4) 武器名。火铳,火枪;发射子弹的火器。同“鎗”

    开枪者。——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枪声隆然。——清· 徐珂《青稗类钞·战事类》

    众枪齐发。

    发枪之号。

    都带着洋枪,还怕什么呢?——《老残游记》

    (5) 又如:枪火(指枪支弹药);枪把子(枪柄。比喻权柄);枪材(制作枪柄的木材);枪枝(同“枪支”);枪竿(竖立的枪身);枪疤(枪伤后留下的伤疤);枪珠(炮弹);枪柱(枪上可以推送子弹进枪膛的机件)

    (6) 指枪形的东西 。如:枪蒲(菖蒲);烟枪;茶枪(茶叶的嫩芽);电子枪;注油枪,注干油枪;水泥喷枪;焊枪

    (7) 削尖的竹木片 。如:枪篱(竹篱笆);枪累(用尖竹木相累而成的藩篱、栅栏)

    动词

    (1) 通“抢”。触,撞,碰撞

    枪榆坊而止。——《庄子·逍遥游》

    见狱吏则头枪地。——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2) 又如:枪榆(形容识浅志小,亦指识浅志小的人)

    (3) 请人代替考试 。如:枪替

    英文翻译

    spear, lance; gun, rifle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1

    宋本广韵

    àn [an]
    部首: 429
    笔画: 13
    五笔: JUJG
    五行:
    仓颉: AYTA
    四角: 6006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2) 同本义。与“明”相对

    暗,日无光也。——《说文》

    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论衡·说日》

    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昏暗(光线不足);暗中摸索(在黑暗中寻找探索)

    (4) 昏昧,愚昧;不明白

    上暗则政险。——《荀子·天率》

    (5) 又如:暗昧(真假不明;暧昧,含糊不清);暗主(昏庸的君主)

    (6) 隐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 又如:暗记儿;暗号

    (8) 地下 。如:暗河;暗沟(地下的排水沟)

    副词

    (1) 默默地

    暗算乡程隔数州,欲归无计泪空流。——杜荀鹤《旅寓诗》

    孺人半夜觉寝,促有光暗诵。—— 归有光《先妣事略》

    (2) 又如:暗诵(默诵,背诵);暗数(默默记数);暗写(默写)

    (3) 秘密;暗中

    曹节王甫,暗杀太后。——《后汉书·宦者传》

    孤犬无猛噬,长箭不暗射。——元好问《驱猪行》

    名词

    (1) 天黑

    车驾逼暗乃还,漏已尽。——《晋书·职官志》

    (2) 黑夜 。如:暗夜(黑夜);暗风(黑夜的风)

    动词

    使昏暗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风》

    英文翻译

    dark; obscure; in secret, covert

    方言集汇

    ◎ 粤语:am3 ngam3
    ◎ 客家话:[东莞腔] am5 [台湾四县腔] am5 [梅县腔] am5 em3 [陆丰腔] am5 [客英字典] am5 [海陆丰腔] am5 [客语拼音字汇] am4 [沙头角腔] am5 [宝安腔] a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三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紺去聲開口一等ʔɒmqomh/omm
    jiàn [jian]
    部首: 624
    笔画: 15
    五笔: TUE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TBN
    四角: 88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2) 同本义

    箭,矢竹也。——《说文》

    其利金锡竹箭。——《周礼·职方氏》

    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尔雅·释地》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记》

    (3) 又如:箭笋(箭竹嫩笋);箭茁(笋芽);箭萌(小笋);箭筠子竹(一种竹棍子);箭笄(竹制的簪子)

    (4) 搭在弓弩上发射的竹制武器

    自关而东谓之矢,关西曰箭。——《方言九》

    吾奈无箭何?——《韩非子·十过》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元思书》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船往如箭。——《资治通鉴》

    (5) 又如:箭羽(箭上的羽毛);箭衣(古代弓箭手穿的衣服。后来成为一种长礼服);箭壶(盛箭的囊袋);箭袖(又名马蹄袖。一种便于射箭的袖口,上面较长可以盖住手,下面较短)

    (6) 古代置计时器漏壶下用以指示时刻之物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

    (7) 又如:箭水(漏壶的水);箭刻(箭漏的刻度);箭漏(古代计时器。漏壶);箭滴(漏箭随水浮沉,不断移动。滴:漏壶滴水)

    英文翻译

    arrow; type of bamboo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en5 [陆丰腔] tsian5 [海陆丰腔] zien5 [客英字典] zien5 [沙头角腔] zien5 [东莞腔] zen5 [梅县腔] zien5 [宝安腔] zen5 [客语拼音字汇] jia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賤仙A開去聲開口三等仙Atsĭɛncienh/zie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