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麓

hàn lù [ han lu]
注音 ㄏㄢˋ ㄌㄨˋ

词语释义

《诗•大雅》篇名。颂扬后稷公刘以来,后人承其事业,享受福禄。

干旱的山脚。

词语解释

  1. 《诗·大雅》篇名。颂扬 周 自 后稷 、 公刘 以来,后人承其事业,享受福禄。

    旱 ,山名。 宋 苏轼 《叶教授和溽字韵诗复次韵为戏》:“归来煮瓠叶,弟子歌《旱麓》。”

  2. 干旱的山脚。

    唐 刘禹锡 《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以慧力感通,故旱麓泉涌;以神功示现,故皓雪莲生。”

引证解释

⒈ 《诗·大雅》篇名。颂扬周自后稷、公刘以来,后人承其事业,享受福禄。 旱,山名。

宋苏轼《叶教授和溽字韵诗复次韵为戏》:“归来煮瓠叶,弟子歌《旱麓》。”

⒉ 干旱的山脚。

唐刘禹锡《牛头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以慧力感通,故旱麓泉涌;以神功示现,故皓雪莲生。”

旱麓的国语词典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旱麓,受祖也。」或以为颂美周王之诗。首章二句为:「瞻彼旱麓,榛楛济济。」旱,位于今陕西汉中城南六十五里的山。麓,山脚。

汉字详情

hàn [han]
部首: 429
笔画: 7
五笔: JF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AMJ
四角: 604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久不下雨)

(2) 同本义

旱,不雨也。——《说文》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诗·大雅·云汉》

不得雨曰旱。——《谷梁传·僖公十一年》

二谷不收谓之旱。——《墨子·七患》

三千里之旱。——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兵旱相乘。

(3) 又如:旱涝(干旱与水涝);旱云(干旱不雨的云);旱亢(大旱);旱苗得雨(久旱的禾苗喜逢甘霖滋润)

(4) 非水田的 。如:旱莲(生于陆地的草药名);旱芹(芹菜的别称);旱谷

(5) 迅猛。通“悍”

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汉· 贾谊《鹏鸟赋》

名词

(1) 陆地 。如:旱军(陆师);旱队(陆师)

(2) 山名。旱山 。在今陕西省南郑县西南

英文翻译

drought; dry; dry land

方言集汇

◎ 粤语:hon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on1 hon3 [东莞腔] hon1 [陆丰腔] hon1 [梅县腔] hon1 [台湾四县腔] hon1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1 [沙头角腔] hon1 [客英字典] hon3 han3 [宝安腔] h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笴上聲開口一等ɣɑnghanx/haan
[lu]
部首: 1102
笔画: 19
五笔: SSYX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DDIXP
四角: 44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林,鹿声。本义:生长在山脚的林木)

(2) 同本义

麓,林属于山为麓。——《说文》。 按,山足大林也。

麓者,林之大者也。——《水经注·漳水》注

林麓川泽。——《礼记·王制》

掌攻草木及林麓。——《周礼·柞民》

林衡每大林麓。——《周礼》。郑玄注:“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

(3) 古代主管山林苑囿的官吏

麓,守山林吏也。——《说文》

主将适蝼而麓不闻。——《国语·晋语》

(4) 山脚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诗·大雅·旱麓》

(5) 又如:山麓

英文翻译

foot of hill; foothill

方言集汇

◎ 粤语:lu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uk8 [客英字典] luk8 [梅县腔] luk8 [客语拼音字汇] lug5 [宝安腔] luk8 [台湾四县腔] l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盧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lukl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