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薄

páng báo [ pang bao]
注音 ㄆㄤˊ ㄅㄠˊ

词语释义

1.亦作"旁礴"。亦作"旁魄"。 2.广大;宏伟。 3.混同﹐混合。 4.广被;散布;绵延。 5.充塞;蕴积。

词语解释

  1. 亦作“旁礡”。亦作“ 旁魄 ”。广大;宏伟。

    《荀子·性恶》:“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明。”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旁魄,即旁薄,皆谓大也。” 汉 扬雄 《太玄·太玄告》:“天穹隆而周乎下,地旁薄而向乎上。”《文选·左思<吴都赋>》:“齷齪而筭,固亦曲士之所叹也;旁魄而论,抑非大人之壮观也?” 刘逵 注:“旁魄,取宽大之义。”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 蕺山先生 不以文章名,其叙事亦多循俗称,未尝讲求义法,然真气旁薄,字字衷之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积素斋文》:“吾邑自 明 迄今,五百年来,代有传人,可谓洩其秀矣,而其旁薄雄鬱之气,尚有所未尽洩也。”

  2. 混同,混合。

    《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 成玄英 疏:“旁礴,犹混同也。”《淮南子·俶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旁薄为一,而万物大优。”

  3. 广被;散布;绵延。

    《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説,閎意眇指,独驰骋於有亡之际,而陶冶大鑪,旁薄羣生,歷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颜师古 注:“旁薄,犹言荡薄也。”《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旁魄四塞,云才雾散。”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旁魄,布衍也。魄音薄。” 宋 苏轼 《徐州莲华漏铭》:“ 昆仑 旁薄於三十八万七千里之外,而不能逃於三尺之箭,五斗之缾。” 清 戴名世 《河墅记》:“江北之山,蜿蜒旁礴,连亘数州。”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界以 汉 沔 ,夹以 南山 巴山 ,襟带背负,据 秦 陇 楚 蜀 之交,旁薄二千餘里。”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近世有叫号於志士,旁魄於国中之一絶大名词,曰‘国民’。”

  4. 充塞;蕴积。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 清 魏源 《<圣武记>叙》:“磊落乎耳目,旁薄乎胸臆。” 朱自清 《短诗与长诗》:“有时旁薄郁积,在心里盘旋迴荡,久而后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旁礡”。亦作“旁魄”。

⒉ 广大;宏伟。

《荀子·性恶》:“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明。”
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旁魄,即旁薄,皆谓大也。”
汉扬雄《太玄·太玄告》:“天穹隆而周乎下,地旁薄而向乎上。”
《文选·左思<吴都赋>》:“齷齪而筭,固亦曲士之所叹也;旁魄而论,抑非大人之壮观也?”
刘逵注:“旁魄,取宽大之义。”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刘蕺山集》:“蕺山先生不以文章名,其叙事亦多循俗称,未尝讲求义法,然真气旁薄,字字衷之言。”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积素斋文》:“吾邑自明迄今,五百年来,代有传人,可谓洩其秀矣,而其旁薄雄鬱之气,尚有所未尽洩也。”

⒊ 混同,混合。

《庄子·逍遥游》:“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
成玄英疏:“旁礴,犹混同也。”
《淮南子·俶真训》:“浑浑苍苍,纯朴未散;旁薄为一,而万物大优。”

⒋ 广被;散布;绵延。

《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説,閎意眇指,独驰骋於有亡之际,而陶冶大鑪,旁薄羣生,歷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颜师古注:“旁薄,犹言荡薄也。”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旁魄四塞,云才雾散。”
李善注引张揖曰:“旁魄,布衍也。魄音薄。”
宋苏轼《徐州莲华漏铭》:“昆仑旁薄於三十八万七千里之外,而不能逃於三尺之箭,五斗之缾。”
清戴名世《河墅记》:“江北之山,蜿蜒旁礴,连亘数州。”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界以汉沔,夹以南山巴山,襟带背负,据秦陇楚蜀之交,旁薄二千餘里。”
张篁溪《苏报案实录》:“近世有叫号於志士,旁魄於国中之一絶大名词,曰‘国民’。”

⒌ 充塞;蕴积。

宋文天祥《正气歌》:“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
清魏源《<圣武记>叙》:“磊落乎耳目,旁薄乎胸臆。”
朱自清《短诗与长诗》:“有时旁薄郁积,在心里盘旋迴荡,久而后出。”

旁薄的国语词典

广大无边,混同充塞。《淮南子.俶真》:「浑浑苍苍,纯朴未散。旁薄为一,而万物大优。」宋.文天祥〈正气歌〉:「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也作「盘薄」、「盘礴」、「磐礴」、「滂薄」、「磅薄」、「磅礴」、「旁礴」、「旁魄」。

旁薄的网络释义

旁薄

  • 亦作“旁礴”。亦作“ 旁魄 ”。 1.广大;宏伟。(2).混同,混合。(3).广被;散布;绵延。(4).充塞;蕴积。
  • 旁薄造句

    西支入兴京门,为开运山,蜿蜒而南,旁薄起顿,峦岭重叠,至金州旅顺口之铁山,而龙脊时伏时现,海中皇城、鼍矶诸岛皆其发露处也。
    昆仑旁薄幽,昆仑,天也;旁薄,意为浩大无垠之貌;幽则指玄远幽深。
    是随所旁薄,冽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咸阳市礼泉县东二十五公里薄太后村旁薄太后塔,前有香积寺。
    浑浑苍苍,纯朴未散,旁薄为一,而万物大优,是故虽有羿之知而无所用之。
    猫咪叼起一旁薄被,轻轻地给女孩盖上,然后就扑在女孩肚子上,眼睛微咪,闪过一缕笑意…

    汉字详情

    páng,bàng [pang,bang]
    部首: 409
    笔画: 10
    五笔: UPY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BYHS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bàng

    动词

    (1) (古通“傍”)

    (2) 依傍;依附

    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汉书·赵充国传》

    (3) 又如:旁沿(依附沿袭);旁缘(依仗)

    (4) 靠近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引渭穿渠起 长安,旁南山下,至 河三百余里。——《汉书》

    四时之内,飘风怒吹,或西发西洋,或东起北海,旁午交扇,无时而息。——〔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旁午(将近中午);旁车(靠近车子)

    (6) 依照;仿效

    扬雄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汉书》

    (7) 通“谤”。诽谤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礼记·少仪》

    (8) 另见 páng

    páng

    形容词

    (1)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2) 同本义

    旁,溥也。——《说文》

    旁,广也。——《广雅》

    旁求俊彦。——《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

    群后旁戾。——张衡《东京赋》

    (3) 又

    旁震八鄙。

    陶冶大炉,旁薄群生。——《汉书·扬雄传》

    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庄子·逍遥游》

    杂能旁魄而无用。——《荀子·性恶》。注:“旁魄,广博也。”

    (4) 又如:旁畅(广通博晓);旁行(广泛流传);旁收(广泛收罗);旁求(四处征求;广泛搜求);旁施(广施);旁开(广开);旁薄(旁礴、旁魄。广博;无际;广被充塞);旁罗(遍布);旁瞩(遍视);旁靡(普及);旁罗(遍及);旁雪(普遍洗雪);旁通(遍通)

    (5) 横 。如:旁午(纵横交错);旁行(横写);旁行书(横写的文字);旁穿(横穿);旁师(横向学习);旁贯(横贯)

    (6) 别的,其他的

    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 道书》

    (7) 又如:旁入(其他收入);旁言(他人的话);旁省(别的宫廷);旁推(由此及彼地推论);旁讼(诉讼涉及他人);旁寄(别有寄托);旁贷(谓推卸他人)

    名词

    (1) 旁边。古同“傍”

    旁,犹边也,侧也。——《玉篇》

    其旁可以圉风寒,上可以圉雪霜露。——《墨子·节用中》

    旁天子而立于堂上。——《逸周书·王会》

    士旁三揖。——《礼记·丧大记》

    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斫其正,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两旁(左右两边);旁首(旁边);旁训(正文旁边附注的释义或音读);旁生(旁边生长);旁立(在旁边侍立);旁仄(近侧;左右)

    (3) 附近

    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万里。——《周髀算经》

    (4) 又如:四旁(前后左右很近的地方);近旁(附近;旁边);旁民(附近之民);旁谷(附近的山谷);旁近;旁郡(附近的州郡);旁座(指邻座的人)

    (5) 四面 。如:旁戾(从四方而至);旁射(犹四射);旁溢(向四面八方流去);旁午(四面八方;到处)

    (6) 汉字的偏旁 。如:形旁,声旁

    动词

    (1) 辅助,辅佐

    日有志极而无旁,终老独以离异兮。——《楚辞·屈原·九章》。注:“旁,辅也。”

    (2) 另见 bàng

    英文翻译

    side; by side, close by, near

    方言集汇

    ◎ 粤语:p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pong2 [宝安腔] pong2 [客英字典] pong2 [陆丰腔] pong3 [东莞腔] pong2 [海陆丰腔] pong2 [客语拼音字汇] pong2 [沙头角腔] pong2 [台湾四县腔] p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步光唐開平聲開口一等bʰɑŋbang
    báo,bó,bò [bao,bo]
    部首: 301
    笔画: 16
    五笔: AIGF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EII
    四角: 4414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不厚。引申为稀薄,淡薄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

    (2) 又如:薄衣(单薄的衣服);薄眉(淡扫蛾眉,用浅黛画的眉毛);薄唇轻言(嘴唇薄,说话声音轻细。引申指说话刻薄);薄纸;薄肉片

    (3) 土地含养分少,不肥沃的

    地薄,寡于积聚。——《史记·货殖列传》

    (4) 又如:土地薄;薄田(不肥沃的田地)

    (5) 感情不深;冷淡 。如:情分不薄;薄幸(薄情,寡情);薄情(寡情,没有情意)

    (6) 味淡 。如:薄咸(味淡和味咸);薄薄(形容滋味淡薄)

    (7) 另见 bó;bò

    英文翻译

    thin, slight, weak; poor, stingy

    方言集汇

    ◎ 粤语:bo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ok8 [陆丰腔] pok8 [沙头角腔] pok8 [东莞腔] bu1 pok8 [台湾四县腔] pok8 [宝安腔] pok8 [客语拼音字汇] pog6 [梅县腔] pok8 [客英字典] pok8
    ◎ 潮州话:波窝8 波窝7 ,boh8(pôh) bo7(p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傍各鐸合入聲合口一等buakbʰuɑk

    旁薄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