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bàng
动词
(1) (古通“傍”)
(2) 依傍;依附
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汉书·赵充国传》
(3) 又如:旁沿(依附沿袭);旁缘(依仗)
(4) 靠近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引渭穿渠起 长安,旁南山下,至 河三百余里。——《汉书》
四时之内,飘风怒吹,或西发西洋,或东起北海,旁午交扇,无时而息。——〔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旁午(将近中午);旁车(靠近车子)
(6) 依照;仿效
扬雄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汉书》
(7) 通“谤”。诽谤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礼记·少仪》
(8) 另见
páng
形容词
(1)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2) 同本义
旁,溥也。——《说文》
旁,广也。——《广雅》
旁求俊彦。——《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
群后旁戾。——张衡《东京赋》
(3) 又
旁震八鄙。
陶冶大炉,旁薄群生。——《汉书·扬雄传》
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庄子·逍遥游》
杂能旁魄而无用。——《荀子·性恶》。注:“旁魄,广博也。”
(4) 又如:旁畅(广通博晓);旁行(广泛流传);旁收(广泛收罗);旁求(四处征求;广泛搜求);旁施(广施);旁开(广开);旁薄(旁礴、旁魄。广博;无际;广被充塞);旁罗(遍布);旁瞩(遍视);旁靡(普及);旁罗(遍及);旁雪(普遍洗雪);旁通(遍通)
(5) 横 。如:旁午(纵横交错);旁行(横写);旁行书(横写的文字);旁穿(横穿);旁师(横向学习);旁贯(横贯)
(6) 别的,其他的
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 道书》
(7) 又如:旁入(其他收入);旁言(他人的话);旁省(别的宫廷);旁推(由此及彼地推论);旁讼(诉讼涉及他人);旁寄(别有寄托);旁贷(谓推卸他人)
名词
(1) 旁边。古同“傍”
旁,犹边也,侧也。——《玉篇》
其旁可以圉风寒,上可以圉雪霜露。——《墨子·节用中》
旁天子而立于堂上。——《逸周书·王会》
士旁三揖。——《礼记·丧大记》
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斫其正,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两旁(左右两边);旁首(旁边);旁训(正文旁边附注的释义或音读);旁生(旁边生长);旁立(在旁边侍立);旁仄(近侧;左右)
(3) 附近
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万里。——《周髀算经》
(4) 又如:四旁(前后左右很近的地方);近旁(附近;旁边);旁民(附近之民);旁谷(附近的山谷);旁近;旁郡(附近的州郡);旁座(指邻座的人)
(5) 四面 。如:旁戾(从四方而至);旁射(犹四射);旁溢(向四面八方流去);旁午(四面八方;到处)
(6) 汉字的偏旁 。如:形旁,声旁
动词
(1) 辅助,辅佐
日有志极而无旁,终老独以离异兮。——《楚辞·屈原·九章》。注:“旁,辅也。”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ong2 [宝安腔] pong2 [客英字典] pong2 [陆丰腔] pong3 [东莞腔] pong2 [海陆丰腔] pong2 [客语拼音字汇] pong2 [沙头角腔] pong2 [台湾四县腔] p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傍 | 步光 | 並 | 唐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bʰɑŋ | bang |
详细解释
名词
(会意。从艸,从鬼。本指茜草,古人以为人血所生,可以染绛,故从血。本义:茜草) 同本义
(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山海经》
动词
(1) 春天打猎,一说秋天打猎
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左传·隐公五年》
秋,蒐于红。——《谷梁传·昭公八年》
遂以蒐田。——《周礼·大司马》。注:“春田为蒐。”
(2) 又如:蒐田(春天田猎);蒐狩(春猎为蒐,冬猎为狩);蒐苗(春猎为蒐,夏猎为苗。泛指狩猎);蒐畋(狩猎);蒐狝(春猎与秋猎。亦泛指狩猎);蒐猎(狩猎)
(3) 阅兵,检阅
蒐乘补卒,秣马利兵。——《左传·成公十六年》
(4) 又如:蒐阅(检阅);蒐乘(检阅兵车)
(5) 隐蔽
服谗蒐慝,以诬盛德。——《左传·文公十八年》
(6) 聚集 。如:蒐索(搜求);蒐裒(聚集);蒐补(搜集填补);蒐罗(搜集网罗)
(7) 操练 。如:蒐练(操练兵马);蒐猎(田猎习武)
(8) 通“搜”。求索,寻找
故春蒐夏苗,秋蒐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左传·隐公五年》。杜预注:蒐,索择不孕者。
春曰苗,秋曰蒐。——《公羊传·恒公四年》
秋谓之蒐何蒐?索肥者也。——《白虎通·田猎》
于是讲八代之礼,蒐三王之乐。——《文选·陆机·辩亡论上》
(9) 又如:蒐采(搜集);蒐括(搜集);蒐索(仔细寻找);蒐讨(寻究探讨);蒐阅(搜罗考核);蒐猎(搜求;猎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eu1 [宝安腔] siu1 [海陆丰腔] seu1 [梅县腔] seu1 [客语拼音字汇] sau1 seu1 [客英字典] se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详细解释形容词 (1) (形声。从辵( ),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2)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远,辽也。——《说文》 远,遐也。——《尔雅》 屏之远方。——《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 柔远人也。——《礼记·中庸》 穷高极远。——《礼记·乐记》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三十三年》 缦立远视。——唐· 杜牧《阿房宫赋》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3) 又如:远行无急步(走长路不能走得太急);远游之戒(指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戒训);远招近揖(热情相邀、礼貌相待远近友人);远水近火(即远水不救近火。比喻缓不济急) (4) 长久;长远 则筮远日。——《仪礼·士冠礼》 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公羊传·庄公四年》 (5) 又如:永远;长远;远世(远古的年代);远裔(远代的子孙。也称“远胄”) (6) 高远;远大 将有远志。——《国语·周语》 未能远谋。——《左传 ·庄公十年》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始有远略。——宋· 苏洵《六国论》 深谋远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又如:远到(形容成就远大,不可限量);远计(远大或长久的计划);远略(远大的谋略) (8) 多。指差距大 狗则远矣。——《吕氏春秋·慎行论》 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下圣人也亦远矣。 (9) 又如:远年(多年);远不相同 (10) 深远;深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1) 又如:远忧(深远的忧虑);远奥(深远玄奥);远略(深远的谋略);远神(深远的神韵) 动词 (1) 离开;避开 君子远疱厨。——《孟子·梁惠王上》 暧暧远人村。——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相远不知。——唐· 李朝威《柳毅传》 远罪丰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远嫌(远避嫌疑);远罪(远离罪恶);远鄙(避开粗俗);远祸(避免祸患);远开(方言。离开);远势(避免滥用权势) (3) 违背 故法不远义,则民服而不离。——《汉书·公孙弘传》 (4) 又如:远礼(背离礼仪);远义(背离仁义) (5) 疏远,不亲近,不接近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 远贤臣。 (7) 又如:远斥(疏远排斥);远外(疏远,不亲近);远慢(疏远轻忽);远绝(疏远隔绝);远斥(疏远隔绝);远利(不近私利);远斥(疏远排斥);远外(疏远,不亲近);远臣(不被亲信重视的臣子) (8) 扩大;扩展 。如:远境(扩大疆域);远达(飞黄腾达) (9) 超过;胜过 。如远逾(超越); 远迈(远远超过);远过,(超过) 名词 (1) 偏僻之地;远方 。如:远投荒昧(流放到边远、蛮荒的地区);远恶(环境恶劣的边远地区);远戍(充军到边远地区);远人(边远地方的人);远乡牌(人在外乡死后,在坟墓上设立的名牌);远晋军州(穷山恶水的边远地区。军与州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名,均属路);远流(流放到远方);远驿(远方的驿站) (2) 姓 英文翻译distant, remote, far; profound
方言集汇◎ 粤语:jyun5
宋本广韵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糸(
),召声。本义:继承;紧密连续)(2) 同本义
绍,继也。——《说文》
绍庭上下。——《诗·周颂·访落》
弗念厥绍。——《诗·大雅·抑》
使寡君之绍续昆裔。——《国语·晋语》
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韩非子·难三》
以此绍殷,是以乱易暴也。——《吕氏春秋·诚廉》
绍复先王之大业。——《书·盘庚》
(3) 又如:绍真(继承正统;统一天下);绍天明命(承受上天之命);绍衣(承服奉行先人的德化和教言);绍兴(继续发扬光大;另县名)
(4) 介绍,为人引见,使相互认识
绍我周王见休。——《孟子》
胜请为绍介。——《史记·鲁仲连传》
士为绍摈。——《仪礼·聘礼》
(5) 缠绕 。如:绍缭(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