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听

páng tīng [ pang ting]
繁体 旁聽
注音 ㄆㄤˊ ㄊ一ㄥ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旁听 páng tīng

1.  列席会议。

be a visitor at a meeting,in a school class,etc.; audit;

2.  非正式地随班听课。

词语解释

  1. 在旁边听。

    鲁迅 《坟·论照相之类》:“我曾旁听过一位念佛的老太太说明理由:他们挖了去,熬成油,点了灯,向地下各处去照去。”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七:“他自向其他剧中人说话,而不意被台下人旁听了去。”

  2. 谓列席会议。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五:“公举了 白狗 和 王安福 老汉代表全村作控告人,村里的全体民众站在庙院里旁听。”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今天第一连开欢迎新战士大会,政治处让他来旁听,受教育。”

  3. 非正式地跟班听课。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这样,我就旷着本系的课,却去旁听文学课。”《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以后你可以来学校旁听。”

引证解释

⒈ 在旁边听。

鲁迅《坟·论照相之类》:“我曾旁听过一位念佛的老太太说明理由:他们挖了去,熬成油,点了灯,向地下各处去照去。”
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七:“他自向其他剧中人说话,而不意被台下人旁听了去。”

⒉ 谓列席会议。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十五:“公举了白狗和王安福老汉代表全村作控告人,村里的全体民众站在庙院里旁听。”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今天第一连开欢迎新战士大会,政治处让他来旁听,受教育。”

⒊ 非正式地跟班听课。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这样,我就旷着本系的课,却去旁听文学课。”
《新华文摘》1981年第11期:“以后你可以来学校旁听。”

旁听的国语词典

听入其他声音。

如:「昨天我到法庭去旁听法官审案。」

旁听的网络释义

旁听

  • 1、参加会议而没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 2、非正式地随班听课:旁听生 | 他在北京大学旁听过课。
  • 旁听造句

    这马上激怒了旁听席上的王静,她站出来大声斥责王才亮,后边席位上的拆迁户们马上接腔回应她,法庭内顿时吵声四起。
    我们大家围聚在收音机旁听新闻广播。
    宣判后,法庭内一片寂静;闭庭后,许多旁听群众对雷国民被判处死刑仍觉不解恨,愤恨地说“雷国民应该‘凌迟’!”。
    长者学员将以旁听生身份申请报读科目。
    只有团队成员可以在会议上发言,但是允许有旁听者。
    《红楼梦》中尽多诗人,但谁也不曾像香菱那样为诗而痴迷,读诗读到“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吟诗吟到“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未曾进过学堂,却通过“旁听”积累了大量书本知识,善讲评书、唱弹词,即席评唱更是他的表演绝活。
    比如法拉第就是日夜思考电和磁的关系,从不松手,可谓目不斜视,耳不旁听,专心致志,锲而不舍。
    从未进过学堂,却通过“旁听”私塾涉猎广泛,擅长即兴评唱。
    每周,法庭和旁听者们都要继续听取大量的来自受害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冷人齿寒的证词。
    在小编耍完十八般武艺,卖了一脸萌,旁听侧敲之后终于从某位策划嘴里敲出一份振奋人心的更新计划,龙将将在近期更新转生玩法!
    如果我没有退学,我就不会旁听书法课,那么个人电脑可能就不会有它们现在的那样漂亮的界面了。
    看到别人欺负他,就会跳下车去,跟人辩论,说,我爸爸才不老呢,他最有劲了,可以一口气扛几十个大包,将几个人打倒!他在一旁听了,常会和路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连同学振振有词,果然是编程的料,青姐拿示意牌,我旁听。
    面对说变脸就变脸的奸商赤魇,瀛寰简直连话都说不出了,不过他明知自己理亏,所以也甘于当个安静的旁听者,这一回就任由梵衍自个发挥好了。
    原来,这一切,自己都懂了,有时候自卑的旁听比真实的学习更有效果,更铭心刻骨。
    这时旁听的几个安东尼奥的仆人开始群起攻击夏洛克的残忍,好像他真的是要安东尼奥的性命一般。
    这一群被称作“边缘人”的旁听生,有的年过六旬,有的在北大、清华等大学旁听十来年,有的为求得精神自由,生活落魄,贫无立锥之地。
    菱正在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的时候,探春隔窗笑说着菱姑娘,你闲闲吧。
    让旁听的干部纷纷表示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震撼人心的警示教育,达到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释法、以审促廉的良好效果。

    汉字详情

    páng,bàng [pang,bang]
    部首: 409
    笔画: 10
    五笔: UPY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BYHS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bàng

    动词

    (1) (古通“傍”)

    (2) 依傍;依附

    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汉书·赵充国传》

    (3) 又如:旁沿(依附沿袭);旁缘(依仗)

    (4) 靠近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引渭穿渠起 长安,旁南山下,至 河三百余里。——《汉书》

    四时之内,飘风怒吹,或西发西洋,或东起北海,旁午交扇,无时而息。——〔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旁午(将近中午);旁车(靠近车子)

    (6) 依照;仿效

    扬雄又旁《离骚》作重一篇,名曰《广骚》;又旁《惜诵》以下至《怀沙》一卷,名曰《畔牢愁》。——《汉书》

    (7) 通“谤”。诽谤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礼记·少仪》

    (8) 另见 páng

    páng

    形容词

    (1)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2) 同本义

    旁,溥也。——《说文》

    旁,广也。——《广雅》

    旁求俊彦。——《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

    群后旁戾。——张衡《东京赋》

    (3) 又

    旁震八鄙。

    陶冶大炉,旁薄群生。——《汉书·扬雄传》

    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庄子·逍遥游》

    杂能旁魄而无用。——《荀子·性恶》。注:“旁魄,广博也。”

    (4) 又如:旁畅(广通博晓);旁行(广泛流传);旁收(广泛收罗);旁求(四处征求;广泛搜求);旁施(广施);旁开(广开);旁薄(旁礴、旁魄。广博;无际;广被充塞);旁罗(遍布);旁瞩(遍视);旁靡(普及);旁罗(遍及);旁雪(普遍洗雪);旁通(遍通)

    (5) 横 。如:旁午(纵横交错);旁行(横写);旁行书(横写的文字);旁穿(横穿);旁师(横向学习);旁贯(横贯)

    (6) 别的,其他的

    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 道书》

    (7) 又如:旁入(其他收入);旁言(他人的话);旁省(别的宫廷);旁推(由此及彼地推论);旁讼(诉讼涉及他人);旁寄(别有寄托);旁贷(谓推卸他人)

    名词

    (1) 旁边。古同“傍”

    旁,犹边也,侧也。——《玉篇》

    其旁可以圉风寒,上可以圉雪霜露。——《墨子·节用中》

    旁天子而立于堂上。——《逸周书·王会》

    士旁三揖。——《礼记·丧大记》

    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斫其正,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两旁(左右两边);旁首(旁边);旁训(正文旁边附注的释义或音读);旁生(旁边生长);旁立(在旁边侍立);旁仄(近侧;左右)

    (3) 附近

    天之中央亦高四旁六万里。——《周髀算经》

    (4) 又如:四旁(前后左右很近的地方);近旁(附近;旁边);旁民(附近之民);旁谷(附近的山谷);旁近;旁郡(附近的州郡);旁座(指邻座的人)

    (5) 四面 。如:旁戾(从四方而至);旁射(犹四射);旁溢(向四面八方流去);旁午(四面八方;到处)

    (6) 汉字的偏旁 。如:形旁,声旁

    动词

    (1) 辅助,辅佐

    日有志极而无旁,终老独以离异兮。——《楚辞·屈原·九章》。注:“旁,辅也。”

    (2) 另见 bàng

    英文翻译

    side; by side, close by, near

    方言集汇

    ◎ 粤语:p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pong2 [宝安腔] pong2 [客英字典] pong2 [陆丰腔] pong3 [东莞腔] pong2 [海陆丰腔] pong2 [客语拼音字汇] pong2 [沙头角腔] pong2 [台湾四县腔] p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步光唐開平聲開口一等bʰɑŋbang
    tīng [ting]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R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HML
    四角: 620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 接受,听信,接纳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7)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 决断;审理 。

    (9)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 等候;待 。

    (11)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 听凭,任凭。

    (13)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 侦察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名词

    (1) 耳朵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 马口铁罐。

    (3)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 耳目,间谍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英文翻译

    hear; understand; obey, comply

    方言集汇

    ◎ 粤语:jan5 teng1 ting1 t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宜引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ngjinx/ngiinŋĭ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