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雉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调治雉羹。
《楚辞·天问》:“ 彭鏗 斟雉帝何饗?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王逸 注:“ 彭鏗 , 彭祖 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 尧 , 尧 美而饗食之。” 清 顾炎武 《前诗意有未尽再赋》之二:“斟雉未能觴帝后,薨鱼聊可事山君。” 清 曹寅 《和些山咏东轩竹见寄》之七:“技逊投壶天发笑,羹非斟雉鼎流香。”
引证解释
⒈ 调治雉羹。
引《楚辞·天问》:“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王逸注:“彭鏗,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尧美而饗食之。”
清顾炎武《前诗意有未尽再赋》之二:“斟雉未能觴帝后,薨鱼聊可事山君。”
清曹寅《和些山咏东轩竹见寄》之七:“技逊投壶天发笑,羹非斟雉鼎流香。”
斟雉的网络释义
斟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斗,甚声。本义:用勺子舀取)
(2) 同本义
斟,勺也。——《说文》
斟,酌也。——《广雅》
孔子穷乎 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吕氏春秋》
太行何艰哉,北斗不可斟。—— 唐· 顾况《游子吟》
其御羊斟不与。——《左传·宣公二年》
羊羹不斟,而宋国危。——《淮南子·鏐称》
(3) 用壶倒酒或茶水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唐· 李白《悲歌行》
(4) 又如:斟酒;斟一杯水;斟泻(倾注);斟茶;给她斟一杯酒
(5) 考虑,考虑好坏,比较长短
斟量功伐。——《颜氏家训·省事》
(6) 又如:斟酌损益(仔细考虑,反复商讨,以决定增减、兴革);斟勺(考虑,吸取);斟裁(斟酌决定);斟量(酌量;估量)
名词
(1) 汤汁,羹汁
斟,汁也。——《方言三》
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史记·张仪列传》
(2) 古国名 。相传为夏同姓诸侯之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m1 [沙头角腔] zim1 [客英字典] zhim1 [台湾四县腔] tsiim1 [梅县腔] zhim1 [陆丰腔] zim1 [海陆丰腔] zhim1 [宝安腔] zim1 [东莞腔] zi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斟 | 職深 | 章 | 侵A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tɕĭĕm | cjim/tji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隹,矢声。隹(
),短尾鸟的总称。本义:野鸡)(2) 同本义
雉有十四种。——《说文》
雉者,野鸟。——《尚书大传》
雉,耿介之鸟也。——《韩诗章句》
离为雉。——《易·说卦》
凡挚士雉谓其守介节。交有时,别有伦也。——《礼记·曲礼》
雄雉于飞。——《诗·邶风·雄雉》
无雉兔鲋鱼。——《墨子·公输》
(3) 又如:雉尾扇(野鸡尾部羽毛制作的扇子。亦为仪仗之一);雉尾(皇帝坐朝时左右侍从所执的用野鸡尾羽制的扇障);雉经(吊死;上吊)
(4)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五楮而雉。——《公羊传·定公十二年》
都城过百雉。——《左传·隐公元年》。注:“三堵曰雉。”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考工记·匠人》。注:“长三尺高一丈。”
(5) 城墙
出没眺楼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i1 chi3 [客英字典] chi1 [梅县腔] chii1 chi1 [台湾四县腔] cih1 (cih6) (cih2) ci3 [宝安腔] ci3 ci1 [客语拼音字汇] ci2 [陆丰腔] chi3 [东莞腔] ci3
◎ 潮州话:d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雉 | 直几 | 澄 | 脂B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脂B | ɖʰi | driix/d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