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伪

dí wěi [ di wei]
繁体 敵偽
注音 ㄉ一ˊ ㄨㄟ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敌伪 díwěi

(1) 指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汉奸及其政权

敌伪人员
the enemy and the puppet regime(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词语解释

  1. 敌方的虚实。《韩非子·内储说下》:“参伍既用於内,观听又行於外,则敌伪得。”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敌伪得’,得知敌之情伪也。”

  2. 指我国抗 日 战争时期 日本 侵略者和汉奸。亦指 日本 侵略者和汉奸的政权。

    陈毅 《泗宿道中》诗:“百里吠村犬,穿插敌伪惊。” 陈毅 《长相思·冀鲁豫道中》词:“昼趲行,夜趲行,敌伪关防穿插勤。”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二六:“希望他们出来之后,把工作改换方向,用来对付敌伪。”

引证解释

⒈ 敌方的虚实。

《韩非子·内储说下》:“参伍既用於内,观听又行於外,则敌伪得。”
陈奇猷集释引太田方曰:“‘敌伪得’,得知敌之情伪也。”

⒉ 指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和汉奸。亦指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的政权。

陈毅《泗宿道中》诗:“百里吠村犬,穿插敌伪惊。”
陈毅《长相思·冀鲁豫道中》词:“昼趲行,夜趲行,敌伪关防穿插勤。”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六:“希望他们出来之后,把工作改换方向,用来对付敌伪。”

敌伪造句

几乎每天夜里,游击队、民兵都开展“麻雀战”主动打击疲劳的敌人,打得敌伪军提心吊胆,鬼子受不了煎熬,精疲力竭狼狈撤回。
中国银行沪行接收清理敌伪银行和其重新在上海的复业,是日伪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金融统制彻底失败并得到清算,国民政府在上海重新确立金融秩序的重要标志。
敌伪时期,活跃在敌后的游击队,因敌取资,用敌人的武器打击敌人。
会见时,李士群首先向潘汉年透露了敌伪即将在苏北盐阜新四军军部驻地进行“扫荡”。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及收复区各省市对敌伪产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接收处理。
深入“虎穴”会晤伪军敌酋在开展争取和瓦解敌伪军的战斗中,孙新民作为微山湖抗战游击队的政委,受命去争取当地最大的伪军尹洪兴部。
大黄在沪西活动两年多,现已被该区敌伪注意,应立即离开沪西,白天也不能到该区。
碉堡里的敌伪军负隅顽抗,一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飞身爬上碉堡顶盖,抡起十字镐挖了个窟窿,将一连串集束手榴弹塞进碉堡内,将顽抗的敌人全部消灭。
假币混杂在敌伪中储券或银联券中使用,不断输入沦陷区抢购黄金、棉纱、布匹等物资,破坏日军独霸的金融市场,加剧了日伪统治区内的通货膨胀,取得很好的效果。
他经常来往于淮上与宿怀之间,频频出入于敌伪据点,做瓦解争取敌伪军的工作,很快打开蚌埠至宿县一段铁路沿线的工作局面,后又向宿北地区拓展。
要把刘文水案办成铁案,单靠敌伪档案上的照片是不够的,必须要拿到他的现行活动证据。
同学们各谋出路,他拒绝到北平的敌伪学校就读,决定和一名同学奔赴大后方。
游击队又趁热打铁,一连拔掉敌伪军的几个据点。
八路军举行仪式欢迎敌伪军投诚。
当晚,木船乔扮成商船趁夜色起航,在敌伪控制的黄海海面行驶。
抗日英雄、农民孙永勤破家起兵,反抗敌伪。
但遗憾的是,在第七集中,当冒名顶替打入敌人内部的老潘,千方百计营救地下领导张伟时,那个铁杆汉奸、敌伪行动队队长王书田似乎有所察觉。
、现在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一部分,他们在参加平型关大战、歼灭千余日寇后转战晋东南、冀鲁豫,来山东后又在各次“反扫荡”战斗中连连取胜,重创了敌伪军。
区各地敌伪异常恐慌,加强防御工事,深居简出。

汉字详情

[di]
部首: 425
笔画: 10
五笔: TDTY
五行:
仓颉: HROK
四角: 286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啇( )声。本义:匹敌;对等)

(2) 同本义

敌,仇也。——《说文》

敌,匹也。——《尔雅》

四国之兵敌。——《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

且夫自敌以下。——《国语·楚语》

敌国宾至。——《国语·周语》

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3) 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敌礼(平等的礼节);匹敌(谓才艺相当);势均力敌

(4) 抵抗;抵挡

(司马懿)乃 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三国演义》

(5) 又如:敌不住;寡不敌众

(6) 攻击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名词

(1) 仇敌;敌人

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政敌;天敌;敌不可假(不可宽容敌人);敌垒(敌人的营垒);敌特;敌探

英文翻译

enemy, foe, rival; resist

方言集汇

◎ 粤语:di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下刮黠合入聲合口二等ghruat/hoatɣwat
wěi [wei]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YLY
五行:
仓颉: OIKS
四角: 24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为,为亦声。本义:欺诈)

(2) 同本义

伪,诈也。——《说文》。徐锴曰:“伪者,人为之,非天真也。”

无或诈伪淫巧。——《礼记·月令》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荀子·性恶篇》

(3) 又如:伪诈(欺诈);伪怠(欺诈懈怠);伪服(骗居尊位);伪人(伪夫。伪善、诈伪之人);伪巧(诈伪奸滑);伪臣(诈伪之臣);伪民(诈伪的人);伪行(诈伪的行为)

(4) 人为;矫饰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5) 伪装;假装

然则舜伪喜者与?——《孟子·万章上》

(6) 又如:伪廉(假装廉洁);伪行(假装出某种行为;假装);伪冒(假冒;冒充);伪从(假作同意);伪让(假意谦让)

(7) 伪造,假作 。如:伪易(作假偷换);伪作(假造);伪从(假作同意)

形容词

(1) 虚假;不真实

作伪主以行。——《礼记·曾子问》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庄子·齐物论》

寄伪儿啼。——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古书之正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伪为屋券。——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家藏伪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伪言(虚假的言论);伪名(假名);伪行(虚假的行为);伪命(虚假的命令);伪辞(虚假的言辞);伪态(虚伪的态度);伪意(虚假的心意);伪戾(诈伪乖戾);伪俗(诈伪的风气)

(3) 非法;非正统

且臣少事伪朝。——晋· 李密《陈情表》

(4) 又如:伪政府;伪组织;伪庭(伪朝);伪师(僭伪、非正统政权的军队);伪国(僭伪之国);伪朝( 伪、非正统的王朝)

英文翻译

false, counterfeit, bogus

方言集汇

◎ 粤语:nga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