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低微
1. 社会地位低下及经济上寒酸。
2. 声音柔细。
词语解释
低廉。
《元典章·户部五·房屋》:“百物价直低微。”
低下,不足道。
《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见他本事低微,纵马赶上山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五节:“那时候,生产力非常低微,人们借以生活的工具,仅仅是石器以及后来出现的弓箭。”
指微薄。
王西彦 《风雪》一:“从公务人员待遇的低微,他开始谈论到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浇薄。”
卑下,微贱。指身份或地位。
《三国志平话》卷中:“ 周瑜 笑曰:‘我闻 诸葛 出身低微,元是庄农。’”《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况且我既为官,做我配的须是名门大族, 焦 家不过市井之人,门户低微,岂堪受朝廷封誥,作终身伉儷哉?” 丁玲 《阿毛姑娘》:“﹝ 阿毛 ﹞不安于她那低微的地位,不认命运生来不如人,然而她却并不真真的认识了什么。”
指声音细小微弱。
巴金 《家》四:“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连屋角里也似乎有极其低微的哭泣。”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九章:“从那群大兵中间,传来一阵低微的女人的呻吟。”
引证解释
⒈ 低廉。
引《元典章·户部五·房屋》:“百物价直低微。”
⒉ 低下,不足道。
引《水浒传》第五七回:“呼延灼见他本事低微,纵马赶上山来。”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五节:“那时候,生产力非常低微,人们借以生活的工具,仅仅是石器以及后来出现的弓箭。”
⒊ 指微薄。
引王西彦《风雪》一:“从公务人员待遇的低微,他开始谈论到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浇薄。”
⒋ 卑下,微贱。指身份或地位。
引《三国志平话》卷中:“周瑜笑曰:‘我闻诸葛出身低微,元是庄农。’”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况且我既为官,做我配的须是名门大族, 焦家不过市井之人,门户低微,岂堪受朝廷封誥,作终身伉儷哉?”
丁玲《阿毛姑娘》:“﹝阿毛﹞不安于她那低微的地位,不认命运生来不如人,然而她却并不真真的认识了什么。”
⒌ 指声音细小微弱。
引巴金《家》四:“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连屋角里也似乎有极其低微的哭泣。”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九章:“从那群大兵中间,传来一阵低微的女人的呻吟。”
低微的国语词典
身分地位低贱卑微。
低微的网络释义
低微
低微的翻译
低微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氐(
)声。本义:下,与“高”相对)(2) 同本义
(3) 向上伸展的长度相对较小的
风吹草低见牛羊。——《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4) 又如:低水位;低仰(忽高忽低);低小(低矮窄小);低狭(低矮狭小)
(5) 程度或强度处于正常情况以下的。如:低烧;低大气压
(6) 声音细微的。如:低声说话;低低(低声,轻声)
(7) 比例、数量或价值在正常标准以下的。如:低收入阶层;低价;低微(低廉;低下)
(8) 接近赤道的低纬度的。如:低北纬地区
(9) 低下。指身分地位、才能见识等。如:身分低;低搭(卑劣;低贱)
(10) 质量差 。如:低货;低档(等级低的)
(11) 坏,恶劣 。如:低人(坏人,品质恶劣的人);低心(坏心肠)
(12) 等级在下的 。如:低等;低年级
动词
(1) 向下;向下垂
低,低昂。——《广韵》
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庄子·盗跖》
封君皆低首仰给。——《史记·平淮书》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 李白《静夜思》
(2) 又如:低忖(低头思量);低腰(弯着腰);低眉(眼向下看);低首(低颜,低簪。低着头);低首下心(形容屈从恭顺的样子)
(3) 使向下,放低 。如:低就(降低身分成就某事)
(4) 通“抵”。触犯
天之道,虚其无形,虚则不屈,无形则无所低赶。——《管子·心术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ai1 di1 [东莞腔] dai1 [沙头角腔] dai1 [宝安腔] dai1 [台湾四县腔] dai1 di1 [陆丰腔] dai1 [梅县腔] dai1 [客语拼音字汇] dai1 [客英字典] dai1 te1
◎ 潮州话:d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低 | 都奚 | 端 | 齊開 | 平聲 | 齊 | 開口四等 | 齊 | 蟹 | te/tei | tie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彳(
);--( )声。本义:隐秘地行走)(2) 同本义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3)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4) 藏匿,隐蔽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5)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6) 伺察,侦察 。如:微捕(伺察捕获)
(7) 衰微,衰落
固以微矣。——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9) 无,没有 。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
(10) 非,不是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 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11) 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形容词
(1) 微小;轻微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微波入焉。
岭峤微草。——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
(2) 卑贱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 刘开《问说》
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
(3) 不明;昏暗 。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4) 日月亏缺的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5) 精妙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副词
(1) 秘密,偷偷
微视其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 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 );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
(2) 稍微,稍稍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婉贞微叹。——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
(3) 要没有,要不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名词
(1) 古单位名
(2)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3)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4) 秘密之事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5) 古诸侯国名
(6)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 微子启。——《史记》
(7)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 微、…人。——《书·牧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2 [海陆丰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东莞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陆丰腔] mi3 [宝安腔] mi2 [沙头角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微 | 無非 | 明 | 微合 | 平聲 | 微 | 合口三等 | 微 | 止 | myoi/mvoi | mĭwə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