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shōu huò [ shou huo]
繁体 收穫
注音 ㄕㄡ ㄏㄨㄛ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收获 shōuhuò

(1) 收取成熟的农产品

收获季节
harvest;crop

(2) 比喻获得成果或得到的战果

一次很有收获的访问
学习收获
results;gains

词语解释

  1. 收割农作物;收取。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八》:“力耕数芸,收获如寇盗之至。”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我闻山果收获,必借猴力,果然。” 茅盾 《林家铺子》二:“一个多月前乡下人收获的晚稻,也早已被地主们和高利贷的债主们如数逼光。”

  2. 指收割到的农作物。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住在那些草棚和瓦房里的庄稼人,从北原上的旱地里,也没捞到什么收获。”

  3. 取得的成果。

    浩然 《艳阳天》第二七章:“今天晚上,这个年轻的支部书记最大的收获是思想认识提高了一步。”

  4. 收割农作物。

    《后汉书·章帝纪》:“车驾行秋稼,观收穫。”《资治通鉴·汉章帝章和元年》:“此年水旱,民不收穫。” 闻一多 《红烛》诗:“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5. 指收割到的农作物。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非良农不得食於收穫。” 清 孙枝蔚 《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之五:“笑谓田家儿,止知夸收穫。”

  6. 指取得的成果。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冬天和春天》:“你问我部队在冬季作战的收获吗?”

引证解释

⒈ 收割农作物;收取。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八》:“力耕数芸,收获如寇盗之至。”
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我闻山果收获,必借猴力,果然。”
茅盾《林家铺子》二:“一个多月前乡下人收获的晚稻,也早已被地主们和高利贷的债主们如数逼光。”

⒉ 指收割到的农作物。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住在那些草棚和瓦房里的庄稼人,从北原上的旱地里,也没捞到什么收获。”

⒊ 取得的成果。

浩然《艳阳天》第二七章:“今天晚上,这个年轻的支部书记最大的收获是思想认识提高了一步。”
1. 收割农作物。 《后汉书·章帝纪》:“车驾行秋稼,观收穫。”
《资治通鉴·汉章帝章和元年》:“此年水旱,民不收穫。”
闻一多《红烛》诗:“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⒋ 指收割到的农作物。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非良农不得食於收穫。”
清孙枝蔚《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之五:“笑谓田家儿,止知夸收穫。”

⒌ 指取得的成果。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冬天和春天》:“你问我部队在冬季作战的收获吗?”

收获的国语词典

收割,收取农作物。汉.荀悦《前汉纪.卷八.文帝纪》:「力耕数芸,收获如寇盗之至。」也作「收获」。

收获的网络释义

收获 (巴金、靳以创立杂志)

  • 《收获》是1957年7月创办于的一份大型文学双月刊,创办人为巴金和靳以。该杂志以刊登中长篇小说为主,2007年的发行量是12.3万。还有每年两期的长篇小说增刊,每期刊登若干部长篇小说,发行量也在七八万份。
  • 2018年3月,获“2017年百强社科期刊”荣誉。
  • 收获 (汉语词语)

  • 收获,汉语词汇,读音shōu huò,意思是指取得成熟的农作物,比喻心得、成绩、战果,出自《资治通鉴·汉章帝章和元年》、《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谁是最可爱的人·冬天和春天》等。
  • 收获造句

    如果想得到收获,就要奋斗。
    春华秋实,没有平日的辛苦耕耘,哪有今天丰富的收获?
    只有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
    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是一份甜蜜。
    如果你洒下的是汗水,来年你将收获一份喜悦。
    如果你埋下的是痛苦,高考你将收获一场回报。
    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
    老师让我们谈谈参加夏令营的收获。
    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会收获回报。
    如果你种下的是希望,未来你将收获一份辉煌。
    这次出去参观学习收获很大,可谓满载而归。
    发扬铁杵成针的毅力,肯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你种下的是毅力,秋天你将收获满仓的知识!
    学习上应知难而进才会有收获。
    做学问要静下心来深入研究钻研,蜻蜓点水是不会有所收获的。
    农民驾着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
    首先要广泛的结交朋友,然后要真诚的对待朋友,才能收获珍贵的友谊。
    读书要仔细认真,粗枝大叶地看一遍,不会有多大收获。
    在希望的田野里播种,在希望的田野里收获。
    又想有好的收获,又不愿作出努力,这就如同戴发含齿,是根本不可能的。

    汉字详情

    shōu [shou]
    部首: 425
    笔画: 6
    五笔: NHTY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VLOK
    四角: 287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收( jiū)声)

    (2) 同本义

    收,捕也。——《说文》

    女反收之。——《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武,而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收领(捉拿);收系(逮捕下狱);收付(拘捕罪犯,交付办案);收考(拘捕考问);收夷(捕杀);收劾(拘捕弹劾);收案(拘捕案问);收掩(收捕);收执(捉拿);收禁(拘押监禁);收领(拘禁)

    (4) 收拾;收取

    收,取也。——《广雅》

    收以奔褒。——《国语·郑语》。注:“取也。”

    勤者有事则收之。——《礼记·玉藻》。疏:“谓敛持在手。”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战国策·齐策》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古来白骨无人收。——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收发报;收信;收什(收拾);收局(收拾局面);收捉(方言。收拾;修建);收略(收拾;安排);收解(当铺收进的抵押品)

    (6) 聚集;收集

    收,敛也。——《小尔雅》

    我其收之。——《诗·周颂·维天之命》。传:“聚也。”

    既蜡而收。——《仪记·郊特牲》。注:“谓收敛积聚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宋· 王安石《伤仲永》

    (7) 又如:收括(聚集;约束);收藉(聚集;收集)

    (8) 收容;接受

    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9) 又如:收小的(接生);收管(接收囚犯后签的回执)

    (10) 收获;收割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1) 又如:收田(收割农田的作物)

    (12) 使中断、停顿或终止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3) 又如:收功(止息功能);收泪;收科(收场;圆场);收逢(收场;罢休);收煞(收场;结局);收成结果(送上死路);收驩(停止作乐);收声(止声;销声);收计(关闭清点)

    (14) 征收

    收租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收田租亩四升。——曹操《抑兼并令》

    收取其钱得数百万。——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15) 又如:收租;收税

    (16) 收回;收缴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汉· 贾谊《过秦论》

    (17) 又如:收掌(科举考试的办事人员。外收掌负责收卷;内收掌负责把试卷分给各房房官)

    (18) 收藏;保存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19) 占取

    秦将 王翦破 赵,虏 赵王,尽收其地。——《战国策·燕策》

    (20) 收回;收复

    攻大泽乡,收而攻 蕲。——《史记·陈涉世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名词

    (1) 收获;收成

    其能耕者不过百,百亩之收不过百担。——晁错《论贵粟疏》

    (2) 又如:丰收;欠收;颗粒无收

    (3) 收藏品

    燕、 赵之收藏。—— 杜牧《阿房宫赋》

    (4) 收入 。如:收支

    (5) 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即车轸

    (6) 夏代冠名

    帝尧者…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史记·五帝本纪》

    英文翻译

    gather together, collect; harvest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 客家话:[东莞腔] siu1 [台湾四县腔] su1 [梅县腔] shu1 shiu1 [陆丰腔] shiu1 [客语拼音字汇] su1 [海陆丰腔] shiu1 [客英字典] shiu1 [沙头角腔] su1 [宝安腔] su1 s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州平聲開口三等sju/sjouɕĭəu
    huò [huo]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QT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KHK
    四角: 442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犬,蒦( huó)声。按甲骨文从隹从又,表示捕鸟在手。本义:猎得禽兽)

    (2) 同本义

    获,猎所获也。——《说文》

    田获三狐。——《易巽》

    舍拔则获。——《诗·秦风·驷賳》

    谋于野则获。——《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日畋乐乎?获多乎?——司马相如《子虚赋》

    (3) 又如:获兽;获兔;获者(猎得禽兽者)

    (4) 俘获

    遇犬获之。——《诗·小雅·巧言》

    获者取左耳。——《周礼·大司马》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

    荻百里孟明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又如:获丑(俘获敌众);获夷(能俘获夷狄者);获解(拘捕押送);拿获

    (6) 得到;取得

    获,得也。——《小尔雅·广言》

    遭遇时变,以获爵位。——杨恽《报孙会宗书》

    初虽劳苦,卒获其庆。——《盐铁论·诛秦》

    获莒挐。——《左传·僖公元年》

    获宝玉大弓。——《左传·定公九年》

    获者坐而获。——《仪礼·乡射礼》

    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周礼·朝士》

    获有所闻。——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两人并获释。——《明史》

    获矢无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7) 又如:获奖;获匹(获偶。得到配偶);获印(得到官印,意为得官);获成(得到和解,得到成功)

    (8) 得以,能够 。如:获隽(得以考中);获隽公车(会试得中之意。隽:同“俊”,才智过人。汉以公家车递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为入京应试主人的代称);获申(得以表达);获全(得以保全)

    (9) 遭受 。如:获尤(遭怨恨)

    名词

    (1) 打猎得到的禽兽

    狗良则数得兽矣; 田猎之获, 常过人矣。——《吕氏春秋》

    (2) 中国古代奴婢的贱称

    行曲则违于臧获, 行直则怒于诸侯。——《韩非子》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动词

    (1) (形声。从禾,蒦( huó)声。本义:收割庄稼)

    (2) 同本义

    获,刈谷也。——《说文》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是获是亩。——《诗·大雅·生民》

    载获济济。——《诗·周颂·载芟》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礼记·儒行》

    以岁之不获也。——《国语·吴语》

    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

    不耕获。——《易·无妄》

    耕获菑畬,时时利赖其用。——徐光启《甘薯疏序》

    (3) 又如:秋获冬藏

    (4) 割取草木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诗·小雅·大东》

    名词

    (1) 收获;收成

    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唐甄《潜书·大命》

    (2) 得到的成果或利益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

    (3) 通“檴”。木名,榆属,叶如榆,皮坚韧,可作姮索甑带

    有冽氿泉,无浸穫薪。——《诗·小雅·大东》。郑玄笺云:檴、落,木名也。

    英文翻译

    obtain, get, receive; seize

    方言集汇

    ◎ 粤语:wok6
    ◎ 潮州话:uag8(uâk) [揭阳、潮阳]uêg8(uêk)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