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取

zhī qǔ [ zhi qu]
注音 ㄓ ㄑㄨ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支取 zhīqǔ

(1) 领取

如有所需,可向我支取
draw money

词语解释

  1. 开支;领取。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乔太守 在库上支取喜红六段,叫三对夫妻披掛起来。”《红楼梦》第十四回:“如今请了西府里 璉二奶奶 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説话,小心伺候才好。”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司帑有识》:“手批赏钱一千,令於明日诣府向司帑者支取。”

引证解释

⒈ 开支;领取。

《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乔太守在库上支取喜红六段,叫三对夫妻披掛起来。”
《红楼梦》第十四回:“如今请了西府里璉二奶奶管理内事,倘或他来支取东西,或是説话,小心伺候才好。”
清褚人穫《坚瓠广集·司帑有识》:“手批赏钱一千,令於明日诣府向司帑者支取。”

支取的国语词典

领取。

支取的网络释义

支取

  • 支取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zhī qǔ,基本意思是开支,领取。
  • 支取的翻译

    英语: to withdraw (money)​
    德语: abheben (vom Konto)​ (V)​
    法语: retirer (de l'argent)​

    支取造句

    储蓄账户存在银行里一个固定的期间,或者与客户达成谅解,客户可以在提前通知后支取。
    国庆幸运送大奖,四千万支票呈上:千万平安、千万快乐、千万健康、千万幸福。可随时到“举国同庆”银行支取,密码是:国庆快乐!
    支票中专门用于转账的,可以另行制作转账支票,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得支取现金。
    圣诞将至,派发礼物“卡卡总动员”。一张礼物提货卡,圣诞礼物随便提;一张快乐心情卡,可随时支取开心;一张圣诞祝福卡,朋友问候在里面。圣诞快乐!
    凭密码支取,通存通兑,结算账户。
    存款金额由储户自定,每月存入一次,到期支取本息,其利息计算方法与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计息方法一致。
    就实际而言,这意味着所能支取的钱数可能会少于分类帐上所显示的。
    工厂为了减削开支取消了班车,让工人自行准备交通工具。
    算命一定要用到天干和地支的,比如四柱预测学就是把某个人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取走,然后开始推算大运,流年,妻财,官运,变化。
    是指存款人因借款或其他结算需要在基本帐户开户行以外的银行机构办理的银行结算帐户,本帐户可以办理借款转存,借款归还以及现金缴存,但不得办理现金支取。
    祝你在五一劳动节:储蓄快乐,存入梦想,打包幸福,邮寄希望,快递友情,支取健康,发送真情,接收欢畅!我们共同收获快乐温馨,享受温暖的幸福时光!
    写一纸欠条,欠烦恼一辈子吧;签一张空白支票,让幸福随意支取吧;存一笔好运,让财富利滚利吧;寄一份情意,让心儿暖一暖吧。问候奉上,愿你逞意!
    他开支票支取了他所有的银行余额。
    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可以部分或全部提前支取,也可以办理异地托收。
    每一支取得成功的球队都需要一名比赛胜负手,而对希望在南非表现出彩的国家队而言,托雷斯和鲁尼显然都是关键人物。
    她父亲不但没给她开一张随行支取的银行汇票,甚至也没把一张一百镑的钞票塞进她手里,他只给了她十个几尼,答应她不够时再给。
    存款金额由储户自定,分期支取本息。
    代表会及其附属委员会可向本会支取经费。
    支取时凡能提供学校出具的非义务教育学生身份证明,均能享受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
    我想从这份信用证上支取二百美元。

    汉字详情

    zhī [zhi]
    部首: 446
    笔画: 4
    五笔: F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E
    四角: 40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2) 同本义

    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

    (3) 枝条。后作“枝”

    芄兰之支。——《诗·卫风·芄兰》

    支叶茂接。——《汉书》

    以畅其支。——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支调(枝节);支蘖(枝条,旁生树枝);支辅(辅助枝叶)

    (5) 分支

    封弟子功臣自为支辅。——《史记·李斯列传》

    中小支。——《后汉书·吕布传》。注:“谓胡也。即今之戟旁曲支。”

    (6) 复杂整体中的一部分。如:支店;支军,支兵(主力部队以外的军队)

    (7) 支流

    分一支为南江。——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啻小支。——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支川

    (9) 祖宗支系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10) 又如:支胄(支流、宗族的派系分支);支胤(后代子孙);支析(指分家);支别(分支;歧出)

    (11) 支,线及棉纱等的粗细单位

    (12) 地支的简称

    (13) 通“肢”

    而畅于四支。——《易·坤》

    尽其四支动。——《管子·小匡》

    四支不勤。——《淮南子·原道》

    四支僵劲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4) 姓

    动词

    (1) 支撑

    诎有右臂支船。——魏学洢 《核舟记》

    (2) 又如:支当(承当);支给着(一条腿抬起压在另一条腿上);支仗(支撑维持);支拽(支撑,维持);支措(支撑筹办)

    (3) 支持;支援;支助 。如:支陪(陪伴);支边;支农;支任(支持得住)

    (4) 支付;领取 。如:支用(支付使用);支帖(支付的凭证)

    (5) 支开,支派

    再看了看左右无人,只得两个小丫头子,便把那两个小丫头子也支使开。——《儿女英雄传》

    (6) 又如:支分(支使;分派);支末(支派之末);支拆(分摊支付)

    (7) 处理;应付 。如:支蒙(安放;支棱);支理(处理;处置)

    (8) 分,分散

    支离分赴。——王逸《鲁灵光殿赋》。注:“分散也。”

    (9) 又如:支破(支付);支放(发放);支动(支出;动用)

    (10) 〈方〉∶支吾搪塞

    我远路而来,却净支我。——《小五义》

    (11) 又如:支饰(支吾掩饰);支对(支吾答对);支调(支吾搪塞)

    (12) 抗拒 。如:支吾(抵拒,抵触);支拄(抵触,抵制)

    量词

    (1) 用于计杆状物品。如:一支笔;一支枪

    (2) 用于计队伍等。如: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

    (3) 用于计歌曲、乐曲等。如:一支歌;两支乐曲

    (4) 用于计电灯的光度,即电的功率的瓦数。如:25支光的灯泡

    英文翻译

    disperse, pay; support;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 客家话:[梅县腔] tje1 [沙头角腔] zi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台湾四县腔] zih1 gi1 [客英字典] zhi1 [宝安腔] zi1 [东莞腔] zi1 [海陆丰腔] zhi1 gi1 [陆丰腔] zhi1
    ◎ 潮州话:zin1 (chiⁿ) gi1 (k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移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tɕĭecje/tje
    [qu]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B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SJE
    四角: 174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2)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3)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宋· 苏轼《阳关词》

    (4)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对面取人物。

    取一葫芦。——宋· 欧阳修《归田录》

    取器械。——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5) 又如:从架上取书;从巢里取蛋;取受(拿取和收受);取则(取作准则,规范或榜样);取将(拿取)

    (6) 通“娶”。娶妻

    取妻如之何?——《诗·齐风·南山》

    君取于吴,为同姓。——《论语·述而》

    勿用取女。——《易·蒙》

    可以冠子取妻。——《礼记·杂记》

    昭公取于 吴。——《左传·哀公十二年》

    终老不复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还必相迎取。

    我近来取得一个老小,清河县人。——《水浒传》

    (7) 又如:取女(娶妻);取亲(娶妻);取室(娶妻)

    (8) 选取;选拔

    深思而慎取。——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取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舍体而取面。——蔡元培《图画》

    (9) 又如:取路(上路);取戏(采取游戏态度);取义(选择正义,就义而死);取人(选择人);取友(选取朋友);取途(选取经由的道路);取象(取某种事物之征象)

    (10) 招致

    谗毁竟自取。——唐· 杜甫《上水遣怀》

    (11) 又如:取罪(自我罪责);取讥(招致讥讽);取毙(招致丧身);取醉(喝酒致醉)

    (12) 得到;取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钻燧取火。——《韩非子·五蠹》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于人也奚取焉。——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召闹取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3) 又如:取事(取得成就事功的机会;行事);取讨(讨取;索取);取和儿(取了和气。和睦相处);取真气(摄取天地间元气);取觅(收入;获得);取供(讨取口供)

    (14) 博取 。如:取选(求取功名;应试);取应(应举;参加科举考试);取誉(博取称赞或好名声);取宠(博取别人的喜爱,称赞)

    (15) 攻取,夺取

    必取宋。——《墨子·公输》

    取阳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16) 通“聚”。

    (17) 会合,集合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泽。——《左传·昭公二十年》

    (18) 积畜

    而利取分寡。——《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

    (19) 通“趋”。

    (20) 跑,疾走

    王良御之,则日取乎千里。——《韩非子·难势》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古乐府》

    (21) 趋向

    两者合而天下取。——《荀子·王霸》

    夸主以为高,异取以为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副词

    表示范围,相当于“才”、“仅”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助词

    表示动态,相当于“得”、“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英文翻译

    take, receive, obtain; se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3 [宝安腔] ci3 [沙头角腔] ci3 [东莞腔] ci3 [梅县腔] ci3 [台湾四县腔] ci3 [客英字典] ci3 [客语拼音字汇] qi3 [陆丰腔] ci3
    ◎ 潮州话:cu2 (tsh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七庾上聲合口三等chyox/ciuutsʰ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