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胡

pān hú [ pan hu]
注音 ㄆㄢ ㄏㄨˊ

词语释义

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下迎﹐黄帝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黄帝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词语解释

  1. 见“ 攀髯 ”。

引证解释

⒈ 见“攀髯”。

汉字详情

pān [pan]
部首: 432
笔画: 19
五笔: SQQ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DKQ
四角: 445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樊声。本义:拉,牵)

(2) 同本义

攀,引也。——《广雅》

右手攀右趾。——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攀恋(攀住车辕,恋恋不舍);攀辕(拉住车把)

(4) 攀援,指用握住或抓住某物的方法爬或登

将士皆攀木援崖,鱼贯而进。——《三国志·邓艾传》

攀草牵棘,…石崖侧削则援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攀引(攀援);攀延(攀附他物延伸);攀沿(犹攀缘);攀云(攀附青云而上升。后比喻仕进);攀倚(攀援依傍);攀进(攀缘行进)

(6) 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高攀

两府攀陪十五年,郡中甘雨幕中莲。——唐· 罗隐《乌程》

(7) 又如:攀教(高攀求教);攀风(比喻结交比自己高一等的人);攀亲托熟(认作亲戚熟友)

(8) 攀比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杜甫《戏为六绝句》

(9) 又如:攀引(犹攀比);攀追(攀比追随;攀高追远)

(10) 依附

逊小心谨慎,徒以攀附至贵显。——《宋史·张逊传》

(11) 又如:攀依(攀附,依附);攀陪(依附);攀违(谦词,谓有违于依附);攀鳞(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功名)

(12) 援引 。如:攀引(援用;引用);攀扶(援引扶助);攀例(援引为例)

(13) 牵涉;牵扯

此人曾攀下王子服等四人,我已拿下廷尉。——《三国演义》

(14) 又如:攀指(诬供牵连);攀染(诬供牵连);攀连(诬供牵连);攀诬(犯人诬供以牵连他人);攀害(诬供陷害)

(15) 追;赶

燕、 许有作,方欲上攀 秦、 汉。—— 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

(16) 摘取

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南朝梁· 江淹《别赋》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白居易《白牡丹和钱学士作》

(17) 又如:攀玩(折取玩赏);攀搴(折取)

英文翻译

climb; pull; hang on to

方言集汇

◎ 粤语:p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东莞腔] pan1 [海陆丰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宝安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pan1 p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七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普班刪開平聲開口二等phran/pheanpʰan
[hu]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DE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B
四角: 476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2)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3)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4)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如:胡孑(刃旁有歧出曲钩的戈戟)

(5)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燕山胡骑。——《乐府诗集·木兰诗》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将胡骏马。

胡人大入塞。

(6) 对西域诸国,汉、魏、晋、南北朝人皆称曰胡(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如:胡沙(匈奴居住的沙漠地带;又指钱);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胡夷(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

(7) 指胡人 。如:胡奴(为奴的胡人;对胡人的贱称);胡市(与胡人交易);胡言(胡人的语言)

(8) 古国名 。其地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县西北

二月,楚灭 胡。——《左传》

代词

(1) 怎样;何

胡,何也。——《广雅·释诂三》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书·太甲下》

胡能有定?——《诗·邶风·日月》

(2) 又如:胡说(何说,怎么说);胡为(何故);胡为如此?

(3) 为什么;何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诗·鄘风·君子偕老》

云胡不夷?——《诗·郑风·风雨》

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胡不已乎。——《墨子·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

胡不汉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胡可得而法。

(4) 又如:胡为(何为;为什么);胡然(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胡宁(何乃;为何)

(5) 什么;何 。如:胡底(到什么地步);胡颜(有何面目)

形容词

(1) 黑

或谑张飞胡,或笑 邓艾吃。—— 李商隐《骄儿诗》

(2) 远;大 。如:胡考(犹寿考。年纪大);胡老(胡者,元老);胡福(长远之福;大福)

副词

任意乱来 。如:胡画拉(瞎扯);胡柴(胡说);胡白(胡说);胡拿(胡闹);胡喷(胡说)

名词

(1) 胡须

有龙垂胡髯。——《风俗通·正失》

(2) 又如:胡髯(“胡”是“胡子”的通称;“髯”指两颊上的胡子);胡子;胡须

(2) 见“胡同”( hútong)“衚”

英文翻译

recklessly, foolishly; wildly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东莞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梅县腔] fu2 [沙头角腔] fu2 [宝安腔] fu2 [陆丰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ɣugh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