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依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攀附,依附。
唐 黄滔 《致刑部郑郎中启》:“岂唯上贺于高翔,仍喜旁陈其末艺,永期指教,毕愿攀依。”
引证解释
⒈ 攀附,依附。
引唐黄滔《致刑部郑郎中启》:“岂唯上贺于高翔,仍喜旁陈其末艺,永期指教,毕愿攀依。”
攀依的网络释义
攀依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樊声。本义:拉,牵)
(2) 同本义
攀,引也。——《广雅》
右手攀右趾。——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攀恋(攀住车辕,恋恋不舍);攀辕(拉住车把)
(4) 攀援,指用握住或抓住某物的方法爬或登
将士皆攀木援崖,鱼贯而进。——《三国志·邓艾传》
攀草牵棘,…石崖侧削则援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5) 又如:攀引(攀援);攀延(攀附他物延伸);攀沿(犹攀缘);攀云(攀附青云而上升。后比喻仕进);攀倚(攀援依傍);攀进(攀缘行进)
(6) 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高攀
两府攀陪十五年,郡中甘雨幕中莲。——唐· 罗隐《乌程》
(7) 又如:攀教(高攀求教);攀风(比喻结交比自己高一等的人);攀亲托熟(认作亲戚熟友)
(8) 攀比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杜甫《戏为六绝句》
(9) 又如:攀引(犹攀比);攀追(攀比追随;攀高追远)
(10) 依附
逊小心谨慎,徒以攀附至贵显。——《宋史·张逊传》
(11) 又如:攀依(攀附,依附);攀陪(依附);攀违(谦词,谓有违于依附);攀鳞(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功名)
(12) 援引 。如:攀引(援用;引用);攀扶(援引扶助);攀例(援引为例)
(13) 牵涉;牵扯
此人曾攀下王子服等四人,我已拿下廷尉。——《三国演义》
(14) 又如:攀指(诬供牵连);攀染(诬供牵连);攀连(诬供牵连);攀诬(犯人诬供以牵连他人);攀害(诬供陷害)
(15) 追;赶
燕、 许有作,方欲上攀 秦、 汉。—— 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
(16) 摘取
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南朝梁· 江淹《别赋》
唐昌玉蕊花,攀玩众所争。——白居易《白牡丹和钱学士作》
(17) 又如:攀玩(折取玩赏);攀搴(折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东莞腔] pan1 [海陆丰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宝安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pan1 pa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攀 | 普班 | 滂 | 刪開 | 平聲 | 刪 | 開口二等 | 刪 | 山 | phran/phean | pʰa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衣声。甲骨文字形。人在衣中。本义:靠着)
(2) 同本义
依,倚也。——《说文》
依,恃也。——《广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依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空游无所依。——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极贫无所依。——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依山之榭(靠山建造的房屋);依栖(依傍栖息);依山傍水;依着电线杆;偎依(亲密地靠着);依倚(倚靠;依傍);依门卖笑(以色媚人)
(4) 倚仗,仗恃,仰赖
无依势作威,无依法以削。——《书·君陈》
(5) 又如:依仰(依赖仰仗);依阻(凭借;仗恃);依负(倚恃;依附);依乘(凭借);依毗(倚仗)
(6) 依靠;托身
必依水草而背众树。——《孙子·行军》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梅尧臣《汝ń贫女诗》
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红楼梦》
(7) 又如:生死相依;无依无靠;唇齿相依;依傍门墙(依靠师父);依仰(依靠;依赖);依贴(依恋体贴);依栖(依靠他人并寄居);依怙(依靠;依赖);依重(依靠;倚重);依荷(依靠);依接(依靠连接);依诉(依靠诉说);依缘(依靠,凭借)
(8) 同意;允许
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元曲选·关汉卿·窦娥冤剧三》
(9) 又如:依心像意(称心如意);依得(依允,依从);依心(称心);依信(信从;依赖);依许(准许)
(10) 服从;听从 。如:依头顺脑(完全顺从;俯首贴耳);依遵(服从);依随(依顺;听从);依阿(曲从附顺);依阿取容(依附随以取悦于人);依头顺尾(对上下各方都听从)
(11) 原谅,宽恕 。如:你要是把这些资料弄丢了,我可不依你
(12) 遵照,根据
乃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后汉书·窦融传》
(13) 又如:依科设仪(按照规定的格式举行仪式)
(14) 爱
思媚其妇,有依其士。——《诗·周颂》
(15) 又如:依人(与人亲近而不离群);依迟(依依不舍的样子)
(16) 依照,按照
依乎天理。——《庄子·养生主》
钦依都司。——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7) 通“隐”(
)。藏匿乃逸,则知小人之依。——《书·无逸》。王引之云:“依,隐也,古音微与殷通,故依、隐同声。”
知小人之依。
形容词
(1) 茂盛的样子
依彼平林,有集维嫶。——《诗·小雅》。传:“茂木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3 j1 [沙头角腔] ji3 [客英字典] ji1 [宝安腔] ji3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东莞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3 ri1 [台湾四县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依 | 於希 | 影 | 微開 | 平聲 | 微 | 開口三等 | 止 | 微 | ʔĭəi | qioi/i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