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客

zhuàng kè [ zhuang ke]
注音 ㄓㄨㄤˋ ㄎㄜˋ

词语释义

撞客 zhuàngkè

(1) 旧指为神鬼附体而突然神志昏迷、胡言乱语(迷信)

meet demon

词语解释

  1. 碰到鬼邪。旧时迷信认为是生病之因。

    《红楼梦》第二五回:“若有善男信女虔心供奉者,可以永保儿孙康寧,再无撞客邪祟之灾。”《红楼梦》第一○二回:“前日母亲往西府去,回来是穿着园子里走过来的。一到了家,就身上发烧,别是撞客着了罢。” 老舍 《柳家大院》:“痛快的时候,见神见鬼地闹撞客。”

引证解释

⒈ 碰到鬼邪。旧时迷信认为是生病之因。

《红楼梦》第二五回:“若有善男信女虔心供奉者,可以永保儿孙康寧,再无撞客邪祟之灾。”
《红楼梦》第一〇二回:“前日母亲往西府去,回来是穿着园子里走过来的。一到了家,就身上发烧,别是撞客着了罢。”
老舍《柳家大院》:“痛快的时候,见神见鬼地闹撞客。”

撞客的国语词典

碰到鬼邪。旧时以为一些突发的病症是鬼邪作祟所致。

撞客的网络释义

撞客

  • 撞客者,指撞见从死人身上脱离出的三尸(民间俗称为鬼)而出现高烧不退、反复发烧、长期低烧、类似感冒却药物治疗无效或治疗后有后遗症,或突发昏迷、神志不清、言语错乱、悲喜无常、狂言惊恐、乍寒乍热或以死人的语气说话等神志异常之情志病。民间普遍认为,鬼是死人之“灵魂”,但正统道教知识的“鬼”并不是人的“灵魂”,而是“三尸”,古道教典籍记载:“人死后,三魂升天,七魄入地,唯留人生前寄居身体内的三尸(彭质、彭倨、彭娇)变化生前人形象,称之为鬼。”。(《云笈七签》卷八十一曰:“(人)死后魂升于天,魄入于地,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又《太上三尸中经》曰:“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死後魂升于天,魄入於于地,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
  • 撞客造句

    曾令蔚这么一说,韩飞到奇了怪了,鬼长什么样,自己可没见过,直到现在也不过见过一团紫气和一个撞客而已。
    不过现在这情况可不是鬼附身这么简单了,刚才马玄通虽然解了磊子的撞客,可身处大凶之地,冤魂亡灵何止成千上百。
    应该是撞邪了,用东北的话说,叫闹撞客。
    由于事态严重,徐真人跟着一部分村民走了,临走之前吩咐徐国庆先把闹撞客的这个人给看好,然后即刻动身,务必要把那个盗墓贼手里的玉佩给拿回来。
    ……而我这时,正与厉风一起和老爹去给云山集的一个人瞧撞客,撞客呢,大家都知道,鬼上身罢了!用个驱邪的方法除了身上的脏物也就行了。
    说是戍时,其实早在酉时整个村子都已经大门紧闭,生怕见了死人会引来什么霉运,或者碰到鬼上身,也就是北方所谓的撞客。
    你猜王丹是因为什么才闹的撞客?
    哎呀,师弟,你可算醒了!你这是咋了?咱可是茅山道士啊!难不成你闹了撞客了!不像啊!
    当日在李家村告诉韩飞在野营时遇到的撞客,其实就在一次盗墓时碰着的。
    李树林本来是个无所事事的二流子,一天到晚惦记着李大明家二丫头,只不过耐着当时李大明的撞客,不敢动手。
    根据以往在徐家村坟地里的经验,徐国庆知道那是有脏东西在靠近自己,或是不小心撞到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这个时候恰好阳气较弱的话,就会发生撞客的现象。
    如果念力强或怨气过重,就会附身,形成撞客。

    汉字详情

    zhuàng [zhuang]
    部首: 330
    笔画: 15
    五笔: RUJF
    五行:
    仓颉: QYTG
    四角: 500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童声。本义:撞击)

    (2) 同本义

    撞,丮捣也。——《说文》。字亦作揰,作摐。

    善待问者如撞钟。——《礼记·学记》。犹击也。

    摐金鼓。——司马相如《子虚赋》

    撞洪钟。——张衡《东京赋》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莛撞巨钟。—— 韩愈《醉留东野》

    便将头往隔断板上乱撞,撞的披头散发。——《红楼梦》

    (4) 又如:撞跌(撞头跺脚);撞木(敲击钟磬之木);撞舂(撞击;冲击);撞筵(撞钟的木枝)

    (5) 遇上,碰到

    我待要赶时,不想撞着哥哥贺知章。—— 乔吉《金钱记》

    今日清明佳节,出门闪步一回,却好撞着风雨。——《长生殿》

    麴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 赵云。——《全图绣像三国演义》

    (6) 又如:撞见;撞客;撞遇(碰见);撞破(撞见败露)

    (7) 诈骗 。如:撞钟太岁(招谣撞骗者);撞吓(诈骗);撞蠓子(撞骗)

    (8) 栽,跌

    扑通的撞下马来。——《水浒全传》

    (9) 闯,猛冲或突然直下

    山背后撞出一彪人马。——《水浒全传》

    (10) 又如:撞尸(骂人话。指东跑西荡);撞祸(闯祸;惹祸)

    英文翻译

    knock against, bump into, collide

    方言集汇

    ◎ 粤语:cong4 zong6
    ◎ 客家话:[东莞腔] c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宝安腔] cong3 [客英字典] cong5 [沙头角腔] cong5 [梅县腔] cong5 [台湾四县腔] cong5 cong1 [海陆丰腔] cong6 c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四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宅江平聲開口二等drung/deongɖʰɔŋ
    [ke]
    部首: 322
    笔画: 9
    五笔: PTK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HER
    四角: 30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2) 同本义

    客,寄也。——《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徐光启《甘薯疏序》

    吾兄寄宿州,吾弟客 东川。—— 白居易《雨夜有念》

    (3) 又如:客边(暂寓别人家里);客纲客纪(经常出门在外者的法度经验);客寄(寄居客地人家)

    (4) 以客礼相待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又如:客帐司(衙门中司接待的官员);客将(泛指一般吏役);客遇(以宾客相待);客礼(接待宾客的礼节)

    名词

    (1) 来宾,宾客

    客,宾 客。——《广韵》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主人敬客。则先拜客。——《礼记·曲礼》。按,客小于宾。

    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周礼·大行人》

    诸公之臣相为国客。——《周礼·象胥》

    济济者,客也。——《礼记·祭义》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时座上有健谈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客问远方。——《世说新语·方正》

    (2) 又如:客中(客人身分);客位(客厅);客长(对旅客的敬称);客官(对客人的敬称;对别部官员的称呼);客位(宾客的位次,席位);客道(为宾客之道);客难(宾客的问难)

    (3) 旅客;旅居他乡的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又如:客舟(客船。运送旅客的船);客衣(客行者的衣着);客侣(客旅。旅客)

    (5) 从事某种活动的人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后汉书·马廖传》

    (6) 又如:生客;熟客;客家(买货的一方,客户;雇工)

    (7) 诸侯委派出使他国的使臣

    凡诸伯子男之臣,以其国之爵相为客而相礼。——《周礼》

    (8) 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臣闻吏议驱客,窃以为过矣。——李期《谏逐客令》

    鲁客事 楚王。—— 宋· 鲍照《拟古三首》

    (9) 又如:客卿

    (10) 外来的盗寇或敌人 。如:暴客(残暴的敌人)

    (11) 商贩,行商

    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儒林外史》

    (12) 泛指某人

    有客语省兵,兵省非所先。——王安石《省兵》

    (13) 鬼怪

    这荒园堑,怕花妖木客寻常见,去小庭深院。——汤显祖《牡丹亭》

    (14) 食客,门客

    欲以客往赴秦军。——《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比门下之客。——《战国策·齐策》

    问门下诸客。

    形容词

    (1) 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 。如:客观;客体

    (2) 过去的 。如:客岁;客冬

    量词

    用于论份出售的食品

    他又喊了一客葱花猪肉烧饼和一客肉馒头。——茅盾《有志者》

    英文翻译

    guest, traveller; custom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k7 kak7 [梅县腔] hak7 kak7 ket7 [东莞腔] hak7 [客语拼音字汇] hag5 ked5 [陆丰腔] hak7 [客英字典] hak7 kak7 [宝安腔] hak7 | kak7 [沙头角腔] hak7 kak8 [台湾四县腔] hak7 kak7
    ◎ 潮州话:k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格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khrak/qeakɣ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