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发抖。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得水 捧着 李氏 ,只见四肢摇战,汗下如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宅妖》:“生睥睨良久,毛森立,如霜被於体。因大呼,遽走,颠牀下,摇战莫能起。”
引证解释
⒈ 发抖。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得水捧着李氏,只见四肢摇战,汗下如雨。”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宅妖》:“生睥睨良久,毛森立,如霜被於体。因大呼,遽走,颠牀下,摇战莫能起。”
摇战的国语词典
惊惧发抖。
摇战的网络释义
摇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本义:摇动;摆动)
(2) 同本义
摇,动也。——《说文》
摇,作也。——《尔雅》
摇者不定。——《管子·心术》
复命摇作。——《庄子·则阳》
夹而摇之。——《考工记·矢人》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古诗十九首》
蒙络摇缀。——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痒不得搔,痹不得摇。——柳宗元《断刑论》
摇头而歌。——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动摇承之。——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摇旗打鼓(四处张扬,闹得满城风雨);摇铃打鼓(摇旗打鼓);摇颭(摇摆颤动。形容女人走路的妖娆姿态);摇风(谓风吹摆动);摇摆气势(摇头摆尾,虚张声势);摇席破座(兴奋得坐不安移);摇唇鼓舌(凭借能言善辩而游说煽动)
(4) 动摇
本根一摇,忧患非浅。——《新唐书·狄仁杰传》
(5) 又如:摇心(人心动摇);摇易(动摇更易);摇悦(一会儿动摇,一会儿喜悦的矛盾心理)
(6) 骚扰 。如:摇毒(骚扰为害);摇乱(扰乱;作乱)
形容词
(1) 疾
摇,疾也。——《广雅》
将摇举,谁与期。——《汉书·礼乐志》
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汉· 班固《西都赋》
(2) 又如:摇举(腾升高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j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遙 | 餘昭 | 以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jĭɛu | je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2) 同本义
战,斗也。——《说文》
皆陈曰战。——《左传·庄公十一年》
春秋敌者言战。——《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将军百战死。——《乐府诗集·木兰诗》
脱我战时袍。
挟矢以助战。——明· 魏禧《大铁椎传》
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征战(出征作战);战阀(战功);战垒(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
(4) 泛指搏斗,争斗,争胜负,比高低
龙战于野。——《易·坤》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5) 又如:文战;酒战;西瓜战
(6) 后作“颤”。发抖
战栗,惧也。——《尔雅·释诂》
股战而栗。——《汉书·高五王传》
使民战栗。——《论语·八佾》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小旻》
闻鸣镝而股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7) 又如:战欣欣(战兢兢);战钦钦(战兢兢);战笃索(战抖);战笃速(战抖);战都速(战抖);战恐(恐惧发抖);战动(颤动;抖动);战悸(惶恐发抖)
名词
(1) 战争;战事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陈子昂《送别崔著作东征》
普法之战。——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战史(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战多(战功);战征(征战;战争);战讯(战事的消息);战道(战争的规律或法则)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