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揣摩
(1) 悉心探求
词语解释
亦作“ 揣摹 ”。揣度对方,以相比合。
战国 时之游说术。揣度国君心思,使游说投合其本旨。《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 太公 《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汉 王充 《论衡·答佞》:“ 仪秦 ,排难之人也,处扰攘之世,行揣摩之术。”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有 徐玠 者,事 温 为 金陵 行军司马,工揣摩捭闔。”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贤弟,你是个武将,只晓的相持廝杀的事,却不知揣摩的事。”
指纵横家之书。
宋 张载 《张子语录》卷中:“詖、淫、邪、遁之辞,古语孰近……遁辞无守,近於揣摩、《説难》。” 元 李汾 《再过长安》诗:“自怜 季子 貂裘敝,辛苦灯前读揣摩。”
忖度,估量。
唐 高适 《封丘作》诗:“揣摩慙黠吏,栖隐谢 愚公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吕吉甫 问客:‘ 苏子瞻 文辞似何人?’客揣摩其意答之曰:‘似 苏秦 张仪 。’” 明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二出:“思他念他,这泪脸儿没处躲。咱将痴心儿自揣摩,未必他心似我。”《老残游记》第十回:“‘乳虎’就是你们 玉太尊 ,其餘你慢慢的揣摹,也是可以知道的。”昆曲《十五贯》第三场:“想我 过于执 自从到任以来,屡逢疑难案件,幸亏我善于察言观色,揣摹推测。”
研究,玩味。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揣摩三古,开阐八风。”《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医者意也,无过要心下明,指下明,把一个意思揣摩将去。怎么靠得死方子,就好疗病?”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两 宋 词,精絶者约略不过五百餘首,足备揣摹,不必多求也。”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像 王大人 这种能收能放,能上能下,能刚能柔,能进能退的本领,倒应该好生揣摹揣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揣摹”。
⒉ 揣度对方,以相比合。 战国时之游说术。揣度国君心思,使游说投合其本旨。
引《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汉王充《论衡·答佞》:“仪秦,排难之人也,处扰攘之世,行揣摩之术。”
宋陆游《南唐书·烈祖纪》:“有徐玠者,事温为金陵行军司马,工揣摩捭闔。”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贤弟,你是个武将,只晓的相持廝杀的事,却不知揣摩的事。”
⒊ 指纵横家之书。
引宋张载《张子语录》卷中:“詖、淫、邪、遁之辞,古语孰近……遁辞无守,近於揣摩、《説难》。”
元李汾《再过长安》诗:“自怜季子貂裘敝,辛苦灯前读揣摩。”
⒋ 忖度,估量。
引唐高适《封丘作》诗:“揣摩慙黠吏,栖隐谢愚公。”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吕吉甫问客:‘ 苏子瞻文辞似何人?’客揣摩其意答之曰:‘似苏秦张仪。’”
明孟称舜《桃花人面》第二出:“思他念他,这泪脸儿没处躲。咱将痴心儿自揣摩,未必他心似我。”
《老残游记》第十回:“‘乳虎’就是你们玉太尊,其餘你慢慢的揣摹,也是可以知道的。”
昆曲《十五贯》第三场:“想我过于执自从到任以来,屡逢疑难案件,幸亏我善于察言观色,揣摹推测。”
⒌ 研究,玩味。
引唐杨炯《<王勃集>序》:“揣摩三古,开阐八风。”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医者意也,无过要心下明,指下明,把一个意思揣摩将去。怎么靠得死方子,就好疗病?”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两宋词,精絶者约略不过五百餘首,足备揣摹,不必多求也。”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像王大人这种能收能放,能上能下,能刚能柔,能进能退的本领,倒应该好生揣摹揣摹。”
揣摩的国语词典
琢磨厘析事物的真相或含意。
揣摩的网络释义
揣摩
揣摩的翻译
反义词
揣摩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chuāi
动词
(1) 藏入;塞进 。如:往怀里一揣;揣巴(方言。胡乱地往嘴里塞)
(2) 怀孕 。如:揣驹(牲畜怀胎)
(3) 强给;给与 。如:揣与(强加给;给与);揣巴(胡乱吃)
(4) 另见
chuǎi
动词
(1) (会意。本义:测量;量度)
(2) 同本义
揣,量也。——《说文》
度量曰揣。——《方言》十二
揣高卑。——《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孟子·告子下》
(3) 猜想,推测;估量
淮主调说以取尊贵,是名为揣。——《论衡·逢遇》
内符者,揣之主也。——《鬼谷子·摩》
简练以为揣摩。——《战国策·秦策》
生揣我何念。——《汉书·陆贾传》
方进揣知其指。——《汉书·翟方进传》
(4) 又如:揣料(估量;估计);揣夺(估摸,猜度);揣摹(猜测,估量)
(5) 捶击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老子·九章》
(6) 又如:揣挫(捶击折辱)
(7) 另见
chuài
动词
(1) 挣扎
待伊揣几合,赢些方便。——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挣揣(挣扎)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hui5 chui5 cui5 [台湾四县腔] zui3 cui3 ton2 [客英字典] chui3 cui3 chui3 [宝安腔] cui3 coi3 | ton2 [客语拼音字汇] con3 ton2 [海陆丰腔] chui3 cui3 to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揣 | 初委 | 初 | 支B合 | 上聲 | 紙 | 合口三等 | 止 | 支B | ʧʰĭwe | chryex/chwee |
详细解释
mó
动词
(1) (形声。从手,麻声。本义:摩擦,磨蹭)
(2) 同本义
摩,研也。——《说文》
刮摩之工。——《考工记》
鎋击摩车而相过。——《战国策·齐策》
人肩摩。——《战国策·秦策》
濯手以摩之,去其皱。——《礼记·内则》
(3) 又如:摩戛(摩擦。也作磨戛);摩厉(磨物使锐。引申有磨炼、钻研的意思);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子擦着车子);摩肩(肩挨着肩);摩拭(揩擦)
(4) 迫近,接近
(5) 又如:摩近(接近);摩垒(迫近敌垒);摩霄(接近云天,冲天)
(6) 通“磨”。磨砺
阴阳相摩,天地相荡。——《礼记·乐记》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易·系辞上》
(7) 通“磨”。磨炼
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庄子·徐无鬼》
(8) 通“磨”。磨灭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汉书·司马迁传》
(9) 又如:摩牙(磨其牙使之锐利);摩灭(磨损消灭,消亡);摩砻(犹磨光)
(10) 切磋;研究
刚柔相摩。——《易·系辞上》
相观而善之谓摩。——《礼记·学记》
(11) 又如:观摩(观看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摩切(切磋琢磨);摩研(切磋研究);摩拟(比拟研究)
(12) 抚摸
摩顶受戒。——《西游记》
(13) 又如:摩拊(抚摩;安抚);摩捋(顺手抚摩);摩触(抚摩;摸索);摩按(按摩)
(14) 另见
m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o2 [海陆丰腔] mo2 mo1 [东莞腔] mo2 [沙头角腔] mo3 [客英字典] mo2 [台湾四县腔] mo2 mo1 [客语拼音字汇] mo1 [陆丰腔] mo1 [宝安腔] mo1 | mo2
◎ 潮州话:m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摩 | 莫婆 | 明 | 戈一合 | 平聲 | 歌 | 合口一等 | 果 | 戈 | muɑ | m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