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对象

tuī xiāo duì xiàng [tui xiao dui xiang]

词语释义

人员推销活动中接受推销的主体

汉字详情

tuī [tui]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WY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OG
四角: 500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隹( 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2) 同本义

推,排也。——《说文》

推,軵也,前也。——《仓颉篇》

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孟子·万章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推堕附马河中。——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始欲着推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作推敲之势。

(3) 又如:推毂(推动车轮轴,使车前进);推抢(推拥抢夺,争抢);推沟(推下沟);推行(推动物体向前);推引(推动;推拉);推天抢地(形容乱推乱搡);推转(推出处死)

(4) 使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 。如:推磨;推豆腐;推米面;推头;推草坪;推子

(5) 推移,变化、移动和发展。按顺序更换

与世推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推赤心于天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6) 又如:推革(推移变易);推次(相推以次第);推换(推移变换);推遇(随着遭遇而推移变迁);推涉(推移;更易);推变(推移变化);推荡(推移);推嬗(推移演变)

(7) 寻求;探索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8) 又如:推求;推索(推求寻索);推迹(根据迹象推求);推极(推求穷究);推详(推究详察);推纠(推究纠察);推原(从本原上推究);推案(考查推求);推讨(推究探讨)

(9) 推行,推广施行

推其所为。——《孟子·梁惠王上》

(10) 又如:推销

(11) 荐举;推选 。如:推士(推举贤才);推功(推举功勋;按照功劳);推借(推许荐引);推致(推荐延请);推补(荐举补缺官员);推擢(推荐提拔)

(12) 推测;推断

推此志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3) 又如:推言(推断论说)

(14) 计算;推算 。如:推讲(推算演讲);推命(推算命运,算命);推造(推算命相);推计(估计;考虑);推策(推算历数);推历(推算时历)

(15) 审问。推究 。如:推剥(追求);推劾(追究审问其罪状);推囚(审问犯人);推检(审问追查);推尽(详细审问);推列(推问列状);推按(推究审问)

(16) 推脱;推诿 。如:推搪(推托搪塞);推咎(推诿过错);推颓(推诿于衰败)

(17) 推崇;推重 。如:推许(推崇赞许);推服(推重佩服);推奖(推崇奖励);推激(推重赞赏);推立(推戴拥立);推先(推尊);推扬(推崇颂扬);推任(推重信任)

(18) 拒绝;辞让 。如:半推半就;推称(推辞);推阻(推辞拒绝);推免(推辞);推挹(推辞揖让);推谦(推辞谦让);推调(推托,推辞)

(19) 排除,除

则不可推。——《诗·大雅·云汉》

(20) 又如:推陈致新(推陈出新。排除陈旧的,生出新的来)

(21) 推翻 。如:推亡(推翻行亡道之国)

(22) 推让;让与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史记》

(23) 刺;杀

曲刃钩之,直兵推之。——《晏子春秋》

(24) 演绎 。如:以一推十;以此类推

(25) 从事娱乐活动 。如:推牌九

(26) 夺去生命;处死

哥哥,你只好推了这牛子休。——《警世通言》

(27) 借口,推说 。如:推调(托辞,耍花招)

英文翻译

push, expel; push for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1 teoi1
◎ 客家话:[梅县腔] toi1 dui3 tui1 tui2 cui1 [海陆丰腔] cui1 tui1 toi1 [客语拼音字汇] cui1 toi1 tui1 [陆丰腔] cui1 kok7 tui1 [客英字典] tui1 cui1 toi1 [台湾四县腔] cui1 tui1 toi1 [沙头角腔] tui1 [东莞腔] tui1 [宝安腔] tui1 | cui1 | t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叉隹脂A合平聲合口三等脂A/chviʧʰwi
xiāo [xiao]
部首: 506
笔画: 12
五笔: QIEG
五行: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PFB
四角: 89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金,肖声。本义:熔化金属)

(2) 同本义

销,铄金也。——《说文》

销车以斗七命。——《淮南子·泛论》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史记·秦始皇本纪》

销锋镐。——汉· 贾谊《过秦论》

今出黄金银物百五十种,千八百余斤,销冶以供军用。——《三国志·魏志》

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论衡·谈天》

(3) 又如:销冶(熔炼,熔铸,熔冶);销炼(熔化冶炼);销钱(熔化钱币)

(4) 溶化;消融

雪霜顿销释,土脉膏且黏。——唐· 韩愈《苦寒》

一天大事,竟如此瓦解冰销。——《官场现形记》

(5) 通“消”。清失;消除;消散

是圣人仆也,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庄子·则阳》

销忧者莫若酒。——《汉书·东方朔传》

夫明者起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汉书·刘向传》

(6) 又如:销患(化除祸患。也作“销祸”);销距(化除敌人的抵抗)

(7) 耗尽,毁灭

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汉书·龚胜传》

(8) 又如:销刃(销毁兵刃);销化(消失而化为无形);销失(即“消失”);销沉(消失沉没。指时光的流逝)

(9) 排遣,打发

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10) 又如:销日(排遣时间);销夏(排遣炎热的夏天)

(11) 衰敝;衰残

周公遗化销微, 孔氏庠序衰坏。——《汉书·地理志下》

(12) 又如:销乏(疲劳;消耗;亏损;衰败);销志(意志渐趋消沉,无法乐观)

(13) 消耗,耗费

典了庄宅,卖了田土,销乏了几多钱物。——《冤家债主》

他就只好背了家具到外边和别的匠人碰个伙,顾个零花销。——《李家庄的变迁》

(14) 又如:销缴(开销;花费;注销交纳);销算(决算,计算收支总帐)

(15) 注销

民户之受害者莫甚于已纳重追,皆由案吏不相关照,乡胥不与销豁。——元· 胡太初《昼帘绪论》

(16) 又如:销豁(注销豁免)

(17) 卖,出售

我游上海考书肆,群书何者销流多?—— 康有为《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

(18) 又如:经销

(19) 用栓、销钉或螺栓别住、连接或结牢 。如:用销钉销牢

名词

(1) 古代的一种刀

羊头之销,虽水断龙舟,…——《淮南子》

(2) 生铁

屠者弃销而锻者拾之,所缓急异也。——《淮南子》

(3) 通“绡”。生丝缯;帆网

连弩以射,销车以斗。——《淮南子·泛论》

英文翻译

melt, fuse; market, sell

方言集汇

◎ 粤语:siu1

宋本广韵

duì [dui]
部首: 307
笔画: 5
五笔: CFY
五行:
仓颉: EDI
四角: 74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丵”( 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2) 同本义

对,答也。——《广韵》

听言则对。——《诗·大雅·桑柔》

叶公问 孔子于 子路, 子路不对。——《论语·述而》

唐且对曰:“臣未尝闻也。”

王语暴以好乐, 暴未有以对也。——《孟子·梁惠王下》

冠者对。——《仪礼·士冠礼》。注:“应也。”

对曰:“非礼也敢辞。”——《仪礼·曲礼》。注:“答问也。”

操唤 杨修问之, 修以鸡肋之意对。——《三国演义》

(3) 又如:无言以对;对当(对答;安排);对嘴(争辩;争吵);对理(讲理;对证);对番(对证后理曲);对状(受审问时答述案情);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

(4) 两者相对;面对

贼易之,对饮酒,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对食(面对食物;古时宫人相约为夫妇,称为对食);对枰(下棋);对峙(相对峙立);对酒(面对着酒。饮酒);对酌(相对饮酒);对月(向月);对向(应对趋走);对床(两人对床而卧);对棋(相对下棋);对扬(面君奏对)

(6) 相当;相配

帝作邦作对。——《诗·大雅·皇矣》。注:“配也。”

木大而茎叶格对。——《吕氏春秋·审时》。注:“等也。”

(7) 又如:对头亲(门当户对的亲事);对头(适当的婚配;配偶;冤家;仇敌);对时对景(正符合当时的情景、场合);对合(利息和本钱相等);对越(配称);对坎儿(双方情况正好符合);对治(相匹敌)

(8) 核对,比照着检查

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沈括《梦溪笔谈》

(9) 又如:对读(校对);对笔迹;对数字;对理(对质);对保(出具书面保证后,向保证人核对以证明保证属实的一种手续)

(10) 搀和 。如:这酒是对了水的

(11) 对待,以特定方式待

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韩非子·初见秦》

(12) 又如:他对我不错

(13) 平分成两份 。如:对股劈;对开;对分

(14) 扬;显扬;指扬威

以对于天下。——《诗·大雅·皇矣》

对扬以辟之。——《礼记·祭统》

(15) 婚娶 。如:对亲;对值(男女订为婚姻)

(16) 抵押

我们围着庄子的这几块地,年终不是有二百多银子的租子吗?就把这个对给他,合他说明白了,按月计利,不论年份,银到归赎。——《儿女英雄传》

(17) 较量,为争夺优势或胜利而激烈斗争 。如:对仗(交战)

(18) 拼,冒生命危险去做 。如:对副(收拾;杀掉);对命(拼命;偿命)

(19) 朝着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20) 又如:斜边对直角;弧对圆心角

(21) 对人无愧,不辜负 。如:对得起,对得住;对不过(对不起);对不住(对不起。对人有愧)

名词

(1) 配偶

择对不嫁,至年三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2) 对手,敌对者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对儿(对手;对头)

(4) 对策,一种反措施,用以反对、抑制或抵消另一种措施、办法或手段 。如:对子(办法)

(5) 对子,对偶的词句;又指对联 。如:喜对;五言对;对笔(写对联的一种笔);对儿(对联)

(6) 姓

形容词

(1) 意见、判断或程序上正确 。如:他拒绝这一建议很对;你说得对,先生;意见很对;数目不对;猜对了;对,就这么办

(2) 相互;两人在一起 。如:对谈;对饮;对掌(共同掌管);对理(共同审理);对食(共同进餐)

量词

用于按性别、左右、正反等配合的人和物 。如:他们是天生的一对;一对杯子;一对柜子;一对伙伴

介词

(1) 朝,向——用作虚词,表示动作的对象 。如:对他的父亲谈及此事;对你的牙是凉了点;对耕作的危害;对财产的权利

(2) 对待。用法大致同“对于” 。如:对任何人不怀恶意

英文翻译

correct, right; facing, opposed

方言集汇

◎ 粤语:deoi3

宋本广韵

xiàng [xiang]
部首: 711
笔画: 11
五笔: QJE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APO
四角: 27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2)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 Elephas )和非洲象属( Loxodonta )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说文》

祷过之山多象。——《山海经·南山经》

穷奇象犀。——《汉书·司马相如传》

其民乘象以战。——《汉书·张骞传》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象口(象状香炉口);象王(象中最大者,佛家喻佛)

(4) 象牙的省称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尔雅》。注:“象牙骨。”

佩其象揥。——《诗·狂风·葛屦》。传:“象揥所以为饰。”

用两象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以象骨饰尊。”

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做的笏。笏,封建时代臣子上朝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象床(象牙装饰的床);象路(以象牙为饰的车);象管(以象牙为饰的笔);象箸(象牙筷子)

(6) 现象 。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7) 人的外貌

象恭滔天。——《书·尧典》

(8) 又如:丑象

(9) 肖像,用水墨画、油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的人面部的像

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潘岳《寡妇赋》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晋书·顾恺之传》

往往留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象祀之。——清· 张廷玉《明史》

(10) 又如:象教(佛教的别称。释加牟尼去世后,佛门弟子刻木为佛、教化众生,故名);象设(原指佛像。泛指遗像)

(11) 象征

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韩愈《为宰相贺白龟状》

(12) 又如:征象;象表(征象);象兆(征兆)

(13) 形状;样子;景象

杌陧之象。——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14) 又如: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15) 法,法令

象以典刑。——《虞书》。传:“法也。”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国语》

(16) 道理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17) ∶脏腑健康与否显现于人颜面上的气色

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

(18) 又如:脉象;病象

动词

(1) 假借为“像”。类似;好像

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系辞》

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易·略例》

物生而后有象。——《左传·僖公十五年》

天象盖笠。——《周髀算经》

女必象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象意(如意);活象;极象;象恭(貌似恭敬);象肖(德业与先人相似);象貌(像事物的容貌);象龚(貌似恭敬)

(3) 摹拟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鲁灵光殿赋》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赫赫可象。——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象体(量体);象生(纸、棉糊扎成的人物形象,用于祭祀或作为玩具);象模象样(认真地);象眼块(菱形)

(5) 描绘

公在荆州,或象其义,白须红颜,谓公方壮。——《王荆州画像赞》

(6) 又如:象物(描摹物象);象说(描摹,解说)

(7) 效法

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墨子》

(8) 又如:象贤(效法先人的贤德)

(9) 想像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子》

(10) 又如:象事(想像事情)

英文翻译

elephant; ivory; figure, image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ong5 siong3 [梅县腔] siong5 [海陆丰腔] siong6 siong3 [客英字典] siong5 [沙头角腔] siong5 [陆丰腔] siong6 [东莞腔] siong3 [宝安腔] siong3 | s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徐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zĭaŋzsiangx/szi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