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史·邹智传》:“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由其进身之初,多出私门,先有以致陛下之厌薄。”
成语用法
推诚待物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隹(
)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2) 同本义
推,排也。——《说文》
推,軵也,前也。——《仓颉篇》
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孟子·万章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左传·成公二年》
推堕附马河中。——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始欲着推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作推敲之势。
(3) 又如:推毂(推动车轮轴,使车前进);推抢(推拥抢夺,争抢);推沟(推下沟);推行(推动物体向前);推引(推动;推拉);推天抢地(形容乱推乱搡);推转(推出处死)
(4) 使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 。如:推磨;推豆腐;推米面;推头;推草坪;推子
(5) 推移,变化、移动和发展。按顺序更换
与世推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推赤心于天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6) 又如:推革(推移变易);推次(相推以次第);推换(推移变换);推遇(随着遭遇而推移变迁);推涉(推移;更易);推变(推移变化);推荡(推移);推嬗(推移演变)
(7) 寻求;探索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8) 又如:推求;推索(推求寻索);推迹(根据迹象推求);推极(推求穷究);推详(推究详察);推纠(推究纠察);推原(从本原上推究);推案(考查推求);推讨(推究探讨)
(9) 推行,推广施行
推其所为。——《孟子·梁惠王上》
(10) 又如:推销
(11) 荐举;推选 。如:推士(推举贤才);推功(推举功勋;按照功劳);推借(推许荐引);推致(推荐延请);推补(荐举补缺官员);推擢(推荐提拔)
(12) 推测;推断
推此志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3) 又如:推言(推断论说)
(14) 计算;推算 。如:推讲(推算演讲);推命(推算命运,算命);推造(推算命相);推计(估计;考虑);推策(推算历数);推历(推算时历)
(15) 审问。推究 。如:推剥(追求);推劾(追究审问其罪状);推囚(审问犯人);推检(审问追查);推尽(详细审问);推列(推问列状);推按(推究审问)
(16) 推脱;推诿 。如:推搪(推托搪塞);推咎(推诿过错);推颓(推诿于衰败)
(17) 推崇;推重 。如:推许(推崇赞许);推服(推重佩服);推奖(推崇奖励);推激(推重赞赏);推立(推戴拥立);推先(推尊);推扬(推崇颂扬);推任(推重信任)
(18) 拒绝;辞让 。如:半推半就;推称(推辞);推阻(推辞拒绝);推免(推辞);推挹(推辞揖让);推谦(推辞谦让);推调(推托,推辞)
(19) 排除,除
则不可推。——《诗·大雅·云汉》
(20) 又如:推陈致新(推陈出新。排除陈旧的,生出新的来)
(21) 推翻 。如:推亡(推翻行亡道之国)
(22) 推让;让与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史记》
(23) 刺;杀
曲刃钩之,直兵推之。——《晏子春秋》
(24) 演绎 。如:以一推十;以此类推
(25) 从事娱乐活动 。如:推牌九
(26) 夺去生命;处死
哥哥,你只好推了这牛子休。——《警世通言》
(27) 借口,推说 。如:推调(托辞,耍花招)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oi1 dui3 tui1 tui2 cui1 [海陆丰腔] cui1 tui1 toi1 [客语拼音字汇] cui1 toi1 tui1 [陆丰腔] cui1 kok7 tui1 [客英字典] tui1 cui1 toi1 [台湾四县腔] cui1 tui1 toi1 [沙头角腔] tui1 [东莞腔] tui1 [宝安腔] tui1 | cui1 | to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推 | 叉隹 | 初 | 脂A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脂A | 止 | /chvi | ʧʰwi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2) 同本义
诚,信也。——《说文》
币必诚。——《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列子·汤问》
行之发于至诚。——《汉书·赵广汉传》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3) 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4) 真实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礼记·大学》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5) 又如:诚理(真理);诚谛(真实而详审)
副词
(1) 确实,的确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
(3) 果真;如果
楚诚能绝 齐, 秦愿献 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dāi
动词
(1) 暂时停留 。如:在北京只待了一天。
(2) 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如:我在家里待一整天。
(3) 另见
dài
动词
(1) (形声。从彳(
),寺声。本义:等待,等候)(2) 同本义
待,逗也。——《广雅》
有待而行也。——《易·归妹》
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待年(等待长大。指女子待嫁);待贤(等候贤人);待诏(等待任职的诏令);待时(等待时机)
(4) 对待
此贤君子也,君厚待之。——《韩非子·喻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资治通鉴·汉纪》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宽待(宽大对待);待见(原谅);待贤(礼遇贤者)
(6) 招待
相公前厅待客。——元· 关汉卿《谢天香》
(7) 又如: 待东(以主人身分招待);待用(接待而拔用);待慢(招待不周;冷淡)
(8) 需要
不待告。——《史记·天官书》。注:“须也。”
(9) 又如: 自不待言;待教(需要教育)
(10) 要
便待出门, 店小二拦住道:“ 金公,那里去?”——《水浒传》
(11) 又如: 待说不说;待好(即将);待善(就要;将要)
(12) 防备
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 依靠
主待农战而尊。——《商君书·农战》
(14) 容,让
两位头领到大寨食息,待贫道自去赶他。——《水浒传》
这也是个彩头,待我见去。——《灰阑记》
(15) 要是,如果
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待不收他,又撇不过柳大郎面皮。——《水浒传》
(16)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i6 toi6 [客英字典] tai5 toi5 [东莞腔] toi3 [梅县腔] tai5 toi5 [陆丰腔] toi6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宝安腔] toi3 [沙头角腔] toi5 [台湾四县腔] tai5 toi5
◎ 潮州话:ta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駘 | 徒亥 | 定 | 咍 | 上聲 | 賄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dʰɒi | daix/doj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动词
(1) 选择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wut8 [东莞腔] wut8 [海陆丰腔] wut8 [梅县腔] wut8 [沙头角腔] wut8 [宝安腔] wut8 [台湾四县腔] wut8 [客语拼音字汇] vud6 [客英字典] vu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物 | 文弗 | 明 | 物 | 入聲 | 物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mĭuət | myot/mi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