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门夫

pái mén fū [ pai men fu]
繁体 排門夫
注音 ㄆㄞˊ ㄇㄣˊ ㄈㄨ

词语释义

逐户征发的夫役。

词语解释

  1. 逐户征发的夫役。

    《旧唐书·隐逸传·白履忠》:“往岁 契丹 入寇,家家尽著括排门夫。”《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刺史官接了詔,不免点起排门夫,填街砌路,迎候圣驾。”

引证解释

⒈ 逐户征发的夫役。

《旧唐书·隐逸传·白履忠》:“往岁契丹入寇,家家尽著括排门夫。”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刺史官接了詔,不免点起排门夫,填街砌路,迎候圣驾。”

排门夫的网络释义

排门夫

  • 拼音: pái mén fū
  • 注音:ㄆㄞˊ ㄇㄣˊ ㄈㄨ
  • 逐户征发的夫役。《旧唐书·隐逸传·白履忠》:“往岁 契丹 入寇,家家尽著括排门夫。”《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刺史官接了诏,不免点起排门夫,填街砌路,迎候圣驾。”
  • 汉字详情

    pái,pǎi [pai]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DJ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QLMY
    四角: 51011

    详细解释

    pái

    动词

    (1) (形声。从手,非声。本义:推挤,推开)

    (2) 同本义

    排,挤也。——《说文》

    排,推也。——《广雅》

    献笑不及排。——《庄子·大宗师》

    排淮泗。——《孟子》

    力能排南山。——诸葛亮《梁父吟》

    哙乃排闼直入。——《史记·樊哙列传》

    (3) 又如:排闼(推门。闼:门);排门而入;排户(推门);排阁(推门);排墙(推倒墙壁);排阖(推开门扇);排雾(推开云雾);排斡(推移运转)

    (4) 排斥;排挤

    抵排异端。——韩愈《进学解》

    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后汉书·贾逵传》

    (5) 又如:排害(排挤;迫害);排陷(排挤,陷害);排击(排斥抨击);排困(排斥困辱);排毁(排斥诋毁,抨击);排摈(排斥摈弃);排告(排挤诬告);排逐(排挤斥逐)

    (6) 疏通;排解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战国策·赵策》

    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7) 又如:排荡(犹排除);排释(排解,调解);排抑(排遣克制);排闷(排遣烦闷);排容(豪放;奔放)

    (8) 冲击 。如:排突(冲击,冲撞);排拶(挤压);排扎(拥挤);排虚(凌空)

    (9) 劈、击 。如:排山压卵(弱方不堪强方一击);排手(击掌。有一言为定之意);排折(抗击)

    (10) 安排;准备

    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水浒传》

    (11) 又如:排当(宫廷官府安排宴席);排局(设圈套;置骗局);排备(安排,准备);排顿(安排,准备)

    (12) 排列;编次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 白居易《春题湖上》

    (13) 又如:排次(依次排列);排班(排队站立);排栅(军事防御设施。用巨木排列连成的栏栅);排推(排列成行,依次向前);排连(排行相连);排仗(排设仪仗);排偶(排比对偶);排单(名单)

    (14) 斥责,数落

    汉主思贤才, 贾生被排迁。—— 唐·吴筠《览古》

    (15) 又如:排腔(说三道四);排说(数说别人的不是);排数(斥责,数落);排揎(埋怨;责备)

    (16) 戏弄;戏谑 。如:排调(戏弄调笑);排磕(嘲弄;顶撞)

    (17) 排演 。如:排戏;彩排

    名词

    (1) 盾牌 。如:排矟(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兵士);排军(持盾牌的卫士。后用以泛称军校);排插(一种在室内起间隔作用的设施);排镩

    (2) 用竹、木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如:竹排;木排

    (3) 英语音译。一种西式食品 。如:苹果排

    (4)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下属单位,由若干个班组成 。如:排长

    (5) 排球或排球队的简称 。如:男排赛;女排赛;女排;男排

    (6) 古代的演员。也作“俳”

    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潜夫论》

    (7) 排成的行列 。如:前排;后排

    形容词

    (1) 依次,一个接一个

    排家搜捉,缉捕凶首。——《水浒全传》

    (2) 又如:排门册籍(挨门挨户造的簿册);排门人等(挨门挨户的人们);排头儿(逐个);排家(挨家挨户);排排坐(平起平坐)

    量词

    (1) 用于成列的事物 。如:双排扣子;一排房子

    (2) 另见 pǎi

    pǎi

    动词

    (1) 〈方〉∶用楦子填紧或撑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种形状 。如:把这双鞋排一排;排囊(鼓风用的革囊)

    (2) 另见 pái

    英文翻译

    row, rank, line

    方言集汇

    ◎ 粤语:paai4
    ◎ 客家话:[东莞腔] pai2 [海陆丰腔] pai2 [梅县腔] pai2 [陆丰腔] pai3 [客英字典] pai2 [沙头角腔] pai2 [客语拼音字汇] pai2 [台湾四县腔] pai2 [宝安腔] pai2
    ◎ 潮州话:b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四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步皆皆開平聲開口二等brai/baeibʰɐi
    mén [men]
    部首: 321
    笔画: 3
    五笔: UYH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IS
    四角: 370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門,闻也。从二户相对,象形。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宅区域曰门。

    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白虎通》

    门常闭。——《墨子·号令》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辞》

    (3) 又如:门阑(门帘;门框);门钉(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门楔(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门吊儿(门上的搭钩);门坎(门槛)

    (4) 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门,人所出入也。——《玉篇》

    王城十二门。——《周礼·司门》注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洞门甚隘。——《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君竟日不出门。(竟:终)——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门籍(古时写有朝臣姓名年纪等,凭以出入宫门的门证);门不停宾(宾来即见,不须等候。言主人能礼贤下士);门状(家有丧事,将死者生卒年月及殡葬日期,书写于素纸之上,贴在门首,俗称为门状)

    (6) 稽查、征税的关卡 。如:门征(边境关卡征的税,即关税)

    (7) 门前,门口

    掌扫门庭。——《周礼·天官》

    (8) 又如:门墉(门口墙边);门台(门口的台阶);门堂(门侧的堂室。也指家);门戟(门前所列之戟);门塾(闾门两侧的厅堂。古代乡里多于此设立家塾以教化民众)

    (9) 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如:玉门、雁门、虎门、江门等

    (10)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灶门老婢。——欧阳修《与尹师鲁书》

    (11) 又如:门旗(在阵前对称竖立的两面大旗,即指阵门);电门;阀门;闸门

    (12) 门径;诀窍

    事君而不二兮,迷不知宠之门。——《楚辞·九章》

    (13) 又如:窍门(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这件事有门了

    (14) 家;家族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先主传》

    至蔺相如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光采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15) 又如:门闾(指家门);门中(指家族中;称族中已亡者);门功(祖先世代的功劳);门地(家世地位。即门第);门庇(先人的庇荫);门法(家法)

    (16) 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

    孔门之徒。——《论衡·问孔》

    (17) 又如:佛门;教门;门徒

    (18) 类别 。如:分门别类

    (19) 动物界的通常最基本部分之一 。如: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20) 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如:门僧(门下僧人);门下人(门客);门生故吏(学生和老部下);门人(弟子,门生)

    (21) 指旧社会封建迷信组织的帮派 。如:清门;洪门;会道门

    动词

    (1) 守门

    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歼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如:门敬(送给看门人的财物);门皂(旧时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门公(守门的老头);宅门(深宅大院的大门);门正(掌管城门关闭及出入的人);门吏(守门的小官员)

    (3) 攻门

    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左传·襄公十年》

    量词

    (1) 用于炮。如:一门炮

    (2) 用于功课、技术等。如:三门功课;两门技术

    英文翻译

    gate, door, entrance, ope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un4

    宋本广韵

    fū,fú [fu]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FW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O
    四角: 5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 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 同本义

    夫,丈夫也。——《说文》。按,夫从一大,会意兼象形。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夫也不良。——《诗·陈风·墓门》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注:“将必将为匹夫。”

    二田为一夫。——《管子·乘马》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夫公(古代敬称男子为夫公);夫男(男人,丈夫);夫家(男女。丁男无妻者谓夫,有妻者谓家)

    (4) 女子的正式配偶

    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乐府诗集·陌上桑》

    (5) 又如:夫主(丈夫);夫室(丈夫);夫党(丈夫的亲属)

    (6) 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 。如:农夫;人力车夫;马夫;轿夫;夫头(夫役的头目)

    (7)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西川 刘禅本非夫, 文灿贪庸亦竖奴。—— 柳亚子《诸将六首》

    (8) 剑衣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襓与剑焉。——《礼记·少仪》

    (9) 通“趺”。足背

    渠长丈六尺,夫长丈二尺,臂长六尺。——《墨子·备城门》

    副词

    (1) 通“复”。再,又一次

    回志怯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所思?——张衡《思玄赋》

    (2) 另见

    代词

    (1) “夫”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 ——第三人称代词。如:使夫往而学焉

    (2)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4)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助词

    (1)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夫战,勇气也

    (2)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3)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宋· 苏洵《六国论》

    (4) 另见

    英文翻译

    man, male adult, husband; those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fu4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fu2 [海陆丰腔] fu1 bu1 [客英字典] fu1 [宝安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东莞腔] fu1 [沙头角腔] fu1 [陆丰腔] fu1 fu3 [台湾四县腔] fu1 b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防無平聲合口三等bʰĭubyo/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