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立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排队站立。
宋 孙光宪 《杨柳枝》词:“恰巧有人长点检,着行排立向春风。”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晚雨不止……一夜仪仗排立并免放,从驾官并常服以从。”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聘盟日记》:“又有腰佩刀、手执长枪、上挂小旗之兵,在院内排立。” 阿英 《鲁迅忌日忆殷夫》:“这晚他们突然被带到后园,逼他们背墙排立,残酷的用机枪向他们进行扫射。”
引证解释
⒈ 排队站立。
引宋孙光宪《杨柳枝》词:“恰巧有人长点检,着行排立向春风。”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晚雨不止……一夜仪仗排立并免放,从驾官并常服以从。”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聘盟日记》:“又有腰佩刀、手执长枪、上挂小旗之兵,在院内排立。”
阿英《鲁迅忌日忆殷夫》:“这晚他们突然被带到后园,逼他们背墙排立,残酷的用机枪向他们进行扫射。”
排立的网络释义
排立
排立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pái
动词
(1) (形声。从手,非声。本义:推挤,推开)
(2) 同本义
排,挤也。——《说文》
排,推也。——《广雅》
献笑不及排。——《庄子·大宗师》
排淮泗。——《孟子》
力能排南山。——诸葛亮《梁父吟》
哙乃排闼直入。——《史记·樊哙列传》
(3) 又如:排闼(推门。闼:门);排门而入;排户(推门);排阁(推门);排墙(推倒墙壁);排阖(推开门扇);排雾(推开云雾);排斡(推移运转)
(4) 排斥;排挤
抵排异端。——韩愈《进学解》
诸儒内怀不服,相与排之。——《后汉书·贾逵传》
(5) 又如:排害(排挤;迫害);排陷(排挤,陷害);排击(排斥抨击);排困(排斥困辱);排毁(排斥诋毁,抨击);排摈(排斥摈弃);排告(排挤诬告);排逐(排挤斥逐)
(6) 疏通;排解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战国策·赵策》
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7) 又如:排荡(犹排除);排释(排解,调解);排抑(排遣克制);排闷(排遣烦闷);排容(豪放;奔放)
(8) 冲击 。如:排突(冲击,冲撞);排拶(挤压);排扎(拥挤);排虚(凌空)
(9) 劈、击 。如:排山压卵(弱方不堪强方一击);排手(击掌。有一言为定之意);排折(抗击)
(10) 安排;准备
排下筵席,管待众头领。——《水浒传》
(11) 又如:排当(宫廷官府安排宴席);排局(设圈套;置骗局);排备(安排,准备);排顿(安排,准备)
(12) 排列;编次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 白居易《春题湖上》
(13) 又如:排次(依次排列);排班(排队站立);排栅(军事防御设施。用巨木排列连成的栏栅);排推(排列成行,依次向前);排连(排行相连);排仗(排设仪仗);排偶(排比对偶);排单(名单)
(14) 斥责,数落
汉主思贤才, 贾生被排迁。—— 唐·吴筠《览古》
(15) 又如:排腔(说三道四);排说(数说别人的不是);排数(斥责,数落);排揎(埋怨;责备)
(16) 戏弄;戏谑 。如:排调(戏弄调笑);排磕(嘲弄;顶撞)
(17) 排演 。如:排戏;彩排
名词
(1) 盾牌 。如:排矟(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兵士);排军(持盾牌的卫士。后用以泛称军校);排插(一种在室内起间隔作用的设施);排镩
(2) 用竹、木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如:竹排;木排
(3) 英语音译。一种西式食品 。如:苹果排
(4)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下属单位,由若干个班组成 。如:排长
(5) 排球或排球队的简称 。如:男排赛;女排赛;女排;男排
(6) 古代的演员。也作“俳”
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潜夫论》
(7) 排成的行列 。如:前排;后排
形容词
(1) 依次,一个接一个
排家搜捉,缉捕凶首。——《水浒全传》
(2) 又如:排门册籍(挨门挨户造的簿册);排门人等(挨门挨户的人们);排头儿(逐个);排家(挨家挨户);排排坐(平起平坐)
量词
(1) 用于成列的事物 。如:双排扣子;一排房子
(2) 另见
pǎi
动词
(1) 〈方〉∶用楦子填紧或撑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种形状 。如:把这双鞋排一排;排囊(鼓风用的革囊)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pai2 [海陆丰腔] pai2 [梅县腔] pai2 [陆丰腔] pai3 [客英字典] pai2 [沙头角腔] pai2 [客语拼音字汇] pai2 [台湾四县腔] pai2 [宝安腔] pai2
◎ 潮州话:b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排 | 步皆 | 並 | 皆開 | 平聲 | 佳 | 開口二等 | 皆 | 蟹 | brai/baei | bʰɐi |
详细解释
(1)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2) 同本义
立,侸也。——《说文》
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
哙遂入,披帷西乡立。——《史记·项羽本纪》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立有间。——《韩非子·喻老》
卖油翁释担而立。—— 宋· 欧阳修《归田来》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挺立(直立);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立托(依托);立容(站立时的仪态容表);立戟(卫士持戟侍立守卫);立谈(停立交谈)
(4) 耸立;树立;建立;竖起
大石侧立千尺。——苏轼《石钟山记》
乃立宗庙于薛。——《战国策》
且立石于基墓门。——张溥《五人墓碑记》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之不彰雅。——《世说新》
(5) 又如:立事(建功立业);立方(立德);立言(指著书立说);立业(建树功烽);立勋(建立功勋);立石(树立碑石);立权(树立权威);立眉嗔目(竖眉瞪眼);立德(树立德业);立德立言(儒家认为,为了匡时济世,应树立圣人之德,宣谕圣人之言);立碑垂成(刻文于石碑留作规戒)
(6) 设置;设立
故立君。——《吕氏春秋·荡兵》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贾谊《过秦论》
(7) 又如:立元(建立年号);立仗(设立仪仗);立本(建立根本;确立根基);立表下漏(设置日晷、漏刻以计时);立事(设置治事小臣);立制(建立制度)
(8) 制定;订立 。如:立文书;立军令状;立券(订立契约);立格(订出标准)
(9) 确定;决定
人之立志。——清· 澎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人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复立楚国之社稷。——《史记·陈涉世家》
足以立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 又如:立限(确定期限);立计(决意;打算);立报(立志报效);立愿(立定意向);立语,立说(立论)
(11) 存在;生存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
(12) 又如:立命(修身养性以立天命);立品(培养品德);立行(建德修行);立计(立业;谋生);立身(处世为人)
(13) 立身;立足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14) 又如:立崖岸(做出高傲不凡、难以亲切的样子);立士(能自立的士人);立身(立足;安身);立行(行为举动);立脚(安身;立身)
(15) 登位,即位
湣王立。——《韩非子·内储说上》
当立者乃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16) 又
陈胜自立为将军。
(17) 又
陈涉乃立为王。
(18) 又如:立子(古代帝王或诸侯选立太子或世子);立君(确立君王);立政(确立为政之道);立朝(指帝王在位);立极(登帝位;秉国政)
(19) 扶立;确定某种地位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史记》
(20) 又如:立人(扶持、造就人);立子(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立王(所立的君王;在位的君王);立后(册立皇后);立朝(指在朝为官);立储(立为太子)
(21) 推荐 。如:立主(竭力主张);立贤无方(推举贤人不以常法)
(22) 指出仕 。如:立班(上朝时依品秩站立);立幕(管理文案的差役)
(23) 显现 。如:立挣(发怔;发呆);力睁(目瞪口呆)
(24) 停止;停留 。如:立车(停车);立定(站住)
(25) 通“莅”。临,到
乃为坛场大水之上,而与王立之焉。——《韩非子·内储说上》
立事者贱者劳而贵者逸。——《淮南子·泰族》
(26) 通“粒”。进食
五种天不宜,其立后而手实。——《管子·地员》
名词
通“位”。爵次、位次
代立不忘社稷。——《商君书·更法》
副词
(1) 立时;立刻
上大怒,立命斥出。——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指物作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赵立奉璧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立定(马上,立即);立马造桥(立即兑现,不容拖延);立成(立刻完成);立便(立刻;立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p8 [客英字典] lip8 [沙头角腔] lip8 [宝安腔] lip8 [海陆丰腔] lip8 [梅县腔] lip8 [陆丰腔] lip8 [东莞腔] lip8 [客语拼音字汇] lib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立 | 力入 | 來 | 緝A | 入聲 | 緝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lĭĕp | lip |